请选择 目标期刊

法国革命史学前沿热点问题巡礼——塞尔纳教授2019年末北大讲学述评 下载:32 浏览:203

高毅 马麟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法国革命史著名学者、法国大学研究院院士、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所长皮埃尔·塞尔纳教授莅临北大历史系,做了六场有关法国革命史的学术讲座,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前沿学术信息,涉及大革命以来法国"极中派"政治文化的演进、法国革命"动物史"、法国革命中的废奴问题、督政府时期对外战争的影响、大西洋和全球视角下的大革命,以及1789年陈情书所反映的大众革命心态等热点问题,新见迭出,发人深思。

张芝联学术人生初探——写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际 下载:82 浏览:445

高毅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正>张芝联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先生逝世后,学界一直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或追思的活动,似乎是怕搅扰了他的安宁。而就个人的感受而言,我也很偏爱这种安宁,因为说实在的,我总觉得先生并没有走,他一直就在我和他的所有徒子徒孙们的身边,总带着一抹慈祥的微笑注视我们,还不时地和我们说着话,要我们留意这留意那,要我们适当休息一下可以但不可一味偷懒,要我们珍惜这段可遇不可求的宝贵时光把该做的事情不失时

从江西护军使、讨袁都督到“止戈和尚”——二次革命中欧阳武的角色变换及背后动因 下载:67 浏览:464

尚小明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赣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昌,欧阳武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他以"不忍使南昌为战场"为由弃城而去,并以"止戈和尚"名号入山为僧。为了脱罪,他将自己就任赣督及其后所为一概称之为"被胁",将讨袁派称之为"乱党",从而彻底倒向袁世凯一方,并通过多方活动,最终获得袁世凯特赦。他保住了性命,但丢掉了气节,结果两面皆不讨好。

从主权之争看美国独立的缘起 下载:78 浏览:437

何芊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1 773年到1 775年初北美殖民地的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爆发了一场主权之争。这场争论始于1 773年马萨诸塞大议会与总督之间的内部争论,随着革命形势的日趋紧张而扩展到各地,一时成为令人瞩目的公共议题。1775年初战事的爆发使得这场讨论戛然而止。这场主权之争是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争夺英国与殖民地各自道义准则与合法性基础的原则之争。最终,殖民地激进派糅合了帝国危机以来的各类反抗话语,不仅彻底否认了英国议会对殖民地的管辖权,而且从殖民地主权的高度阐明了殖民地人的权利及与英国的关系,为殖民地人由反叛而独立提供了意识形态化的正义性支撑。

道光二十年湖广总督周天爵革职遣戍案——兼论道光朝吏治整饬中的政治生态 下载:85 浏览:411

张艺维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道光二十年湖广总督周天爵革职遣戍案,为探究道光朝吏治整饬中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典型范本。在官场疲玩的环境下,道光帝试图重整朝纲,办事严猛的周天爵屡受重用与提拔。然随着道光帝派遣侍郎吴其濬等为钦差赴楚审理"他塔拉氏京控案",以及"知县禀讦总督案"的重审、"御史参奏案"的升级,引发了湖北官场大员降革。在该案背后,既反映了湖北官场中总督与巡抚及地方普通官员间的复杂关系,又透过道光帝对周天爵态度的流转,窥见其在绥靖地方层面的捉襟见肘,以及鸦片战争期间其在"战"与"和"态度的摇摆对案件审理进程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专制皇权统治下,监察体制与吏治整饬中以道光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特征,隐喻了中华帝国晚期的时代困局。

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下载:78 浏览:449

吴宗国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生要开阔视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囿于前人成说。要善于分别普遍和特殊,从特殊和普遍的结合上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研究生的录取标准,是我们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的前提条件。同时辅导几个研究生,形成一个学术群体,经常在一起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培养他们同学之间学术上的毫不保留,学习和研究上的相互支持,也培养他们为学术发展同舟共济的学术团队精神。

书籍的革命——尤西比乌斯与册子本的兴起 下载:75 浏览:304

张一博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册子本的发明是书籍史上一次最重要和最持久的革命。册子本作为一种底层发明被上层精英所接受,并在中世纪风行于西欧。作为一次书籍革命,册子本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书籍形式,而且对信息传播、历史书写中的史料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教父尤西比乌斯在册子本的接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尤西比乌斯为例分析册子本被上层社会所接受的原因,并以此进一步分析册子本如何影响了中世纪的历史书写。

从方术到教化:汉魏六朝官吏生祠意义的转化 下载:63 浏览:234

李彦楠 《国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从官吏生祠的分布范围与祠主事迹来看,两汉时官吏生祠具有明显的神仙方术色彩。同时,为官吏立生祠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民间自发行为,并未得到朝廷正式承认。随着儒家意识形态的扩张与朝廷多次禁淫祠行动,魏晋时官方视野下的生祠意义发生了改变。官吏生祠的方术色彩受到了极大削弱,教化色彩逐渐浓重。至南北朝时,虽然为官吏立生祠行为受到了中央朝廷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也意味着官吏生祠取得了正式身份,得以彻底同地方"淫祠"相区别。由此,生前立祠与死后立祠行为基本混同,官方视野下的生祠不再具有特殊性。

癸卯、甲辰进士群体在辛亥鼎革前后的出处浮沉 下载:85 浏览:300

韩策 《国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癸卯(1903)、甲辰(1904)进士群体,既是国史上最后的两科进士,也是清季科举改制造就的两科进士,其在辛亥鼎革前后的出处浮沉至为不一。京官方面,翰林、御史因衙门被裁,自然丢官失业,但仍有许多人选择出仕,而多从军政大员的幕僚、秘书做起,以谋求保荐升迁。"遗民"与"贰臣"互见,各有著名代表。部属则绝大多数留任京官,基本保持了地位。道府州县等地方官群体,受到革命剧烈的直接冲击,丢官去职者非常之多。即使有部分人后来"光复旧物",实已颇费周折。立宪派人士多与革命合流,组织政党,参政议政,在民初政坛占据一席之地。与袁世凯及其北洋系统渊源有自的一些进士乘时崛起,骤跻高位。将停废科举与辛亥鼎革通盘考虑,从较长时段着眼,不仅可以更好地观察停废科举对士大夫精英群体的影响,而且对理解辛亥鼎革前后的人事嬗变亦不无启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