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 下载:20 浏览:28

江天岳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后20年内,法国政府和民间持续在"停战空地"兴建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以"停战车厢"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聚落逐渐形成。随着二战法国败降的签字仪式于同一节车厢中再次上演,"主客易位"的戏剧性变化也投射到法、德两国的集体记忆和历史书写中。在经历了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后,如今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面对过往的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原本象征对抗与复仇的"记忆之场",也在朝着象征和解与共生的"记忆之场"转变。

楚人、吴人与越人的自我与他者认同——以先秦至两汉间史书的记述为讨论对象 下载:20 浏览:148

戚裴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自先秦以来,王朝对于"天下"政治秩序的观念存在着一个丰富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楚人以文化特征的改变,一直在华夏和蛮夷两种称呼间摇摆;吴人对楚人的牵制作用,使得他们被赋予了周王室后裔的身份;越人在自身实力强大的背景下,逐渐摆脱了楚人的控制,为自己构建出大禹子孙的形象。伴随着国家的一统,楚人、吴人和越人所依托的政治体依次消失,但他们所蕴含的文化概念却持续存在。

晚清士人对意大利昔盛今衰的历史对比与书写意识 下载:20 浏览:189

刘澍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中国与意大利的历史,有秦汉和古罗马的强盛,也有近代衰颓。晚清一批知识分子研读罗马史,追思古罗马,反思19世纪意大利之积贫积弱,从气雄万夫的古罗马到衰老不堪的意大利,晚清士人以人的生老病死比附民族兴衰,从"王者兴"到气数已尽,这与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暗合。本文审视晚清国人记录意大利古今的文本,分析晚清文本中对罗马帝国巅峰的表述、对罗马帝国衰亡原因的探讨、古罗马与中国历史的相通之处、意大利在文艺复兴后的衰落原因等问题,从中探析意大利历史对晚清中国的借鉴作用。

再论《行程录》的真伪问题 下载:57 浏览:362

李寒箫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王国维于1927年完成的《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一文是我国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作品。然而该文提出的"金熙宗时期蒙金之间无大战事"及"《行程录》《征蒙记》其书其事皆伪"两个结论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行程录》及《征蒙记》二书绝不可等同而论。将《行程录》佚文与相关金朝史料、域外文献进行比对后,发现它们所记载的许多关键信息均可相互印证。据此可以断定,《行程录》绝不是一部伪书,它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光绪、慈禧去世时国人心态探析——以晚清日记为切入点 下载:68 浏览:333

刘澍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光绪、慈禧在两天内相继去世,成为晚清最后一桩重大宫廷悬案。本文根据摄政王、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光绪起居注官等亲历"二圣"驾崩者的日记直击现场,根据各部官员、商业大亨、退休官僚、军校学员、革命党人、知识分子等各界人士的日记记载来看威权人物驾崩后的市井百态。此外,还进一步解析时人日记中记载的各种政治谣言,诸如庆亲王吐血而亡、张之洞遇刺、隆裕皇后服毒、袁世凯自杀等看似荒诞不经的内容,却被各界人士津津乐道,以小见大,看威权人物死后的政治真空给人心造成的动荡,最终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试论中国古代“良史”观的发展 下载:63 浏览:269

胡楚清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良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上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历代学人关于"良史"的评论涉及史官以及史家的历史记载、历史撰述、历史评论和个人品德。综而观之,这也可以看作是"良史"观的种种表现。而"良史"观的发展经历了从对个体"良史"的具体评论到对史家群体的综合表述,再到从主客体的统一协调看待"良史"的发展过程。考察这一发展过程,可以全面地认识中国史学的面貌。

朱希祖的历史学科建设思想 下载:80 浏览:436

周文玖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朱希祖主持北京大学史学系、中央大学史学系长达17年,对中国现代史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欲治史学,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诸学;在课程设置上,他重视历史研究的基础课程和工具性课程,把它们提到与专业课程一样重要的位置;他重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之培养,强调史学会的重要作用。朱希祖的历史学科建设思想曾在民国时期产生很大的影响。时至当代,犹不乏启示意义。

诸子百家的治术争鸣 下载:87 浏览:316

李锐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诸子百家对于统治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诸子所提出的治术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有不少缺陷。在由春秋战国走向天下一统的过程中,法术首先借诸国变法、秦朝统一及汉承秦制的统治实践,奠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基础。但是从秦汉的实际统治术来看,也曾有过反复,黄老之术一度很有市场,但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法术最后和儒学结合,阳儒阴法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统治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