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地理视角在小城镇历史文化遗产区定位中的重要性研究——以湖州溇港为例 下载:53 浏览:343

周尚意1 洪睿哲2 黄一村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小城镇历史文化景观或街区面临突出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一方面是保护与开发对立,另一方面是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足,保护经费有限。因此需要首先确定其在小城镇整体中的定位。而地理学的视角对于目前较少的针对这些地区与小城镇整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浙江湖州的溇港灌溉工程遗产为例,尝试利用地理学"一横"的方法,分析历史文化景观在湖州城市整体中的功能定位。本文的结论是:第一,地理视角可以在帮助确定历史文化遗产区定位发挥重要作用。用"流"的空间关联,有助于理解溇港地区在历史上和今天的功能定位,从而为城乡规划中区域功能定位提供参考;第二,湖州城乡规划将溇港地区打造为水利、生态、文化、旅游的复合功能区,保护溇港地区,就意味着已经给其他功能区带来效益。依据造福于其他地区的效益,可以判断溇港地区水利功能和文化功能效益居首,而后才是休闲旅游和农业的效益。

长三角都市圈小城镇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湖州市为例 下载:61 浏览:363

朱世豪1 黄大全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城市住宅价格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都市圈内部房地产市场发展迥异,体现了一个地区不同尺度之间资源配置能力和作用。本文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长三角都市圈房价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空间估计,并重点讨论浙江省湖州市小城镇房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都市圈房价分布呈现出多中心的分布特征,但省间的共通性不强。(2)湖州市房价分布受杭州房价溢出效应影响,呈现出轴线状的双中心特征,垂直于轴向东西两侧衰减。(3)都市圈核心城市房价溢出效应远大于小城镇自身核心区的集聚效应,小城市的房价水平受邻近的大城市影响显著。

织里镇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361

问贝宁1 黄诗雯1 朱青2 杨冬雪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外来务工者在流入地拥有长期居留意愿是其愿意就地市民化的基础。本文基于2019年暑期对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外来人口进行的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织里镇外来务工者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织里镇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近一半的外来务工者有在织里镇长期居留的意愿,其中企业管理人员的长期居留意愿最强,普通工人的长期居留意愿最弱;(2)已婚、在织里镇自购住房、子女能够在当地接受教育、伴侣随迁、能够获得当地人尊重的外来务工者长期居留意愿更强;(3)外来务工者在织里镇居住时间的长短、流动范围、城市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未对其长期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高科技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 下载:58 浏览:343

李奕璇1 岳嘉琛1 胡佳2 潘峰华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受到普遍关注,但是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本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小镇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地理信息小镇的发展得益于德清毗邻杭州的区位条件,同时地方政府的战略远见和政策定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清城市能级较低的不足。作为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过去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外部吸引大量科技、人才和产业资源,塑造区域品牌,并通过高品质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打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未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需要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本地嵌入性。

小城镇传统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困境与路径探讨——以湖州市织里镇童装产业为例 下载:70 浏览:397

杨淼1 朱青2 杨冬雪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今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由中小企业组成的传统产业集聚区,其转型升级面临着众多的困境。本文以中国童装名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例,通过对中小企业主及外来务工者的访谈与问卷调查,讨论其转型升级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认为:现阶段,织里镇面临着比较优势"断档"、产业空心化、人才吸引难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完成织里镇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政策引导、加强规划建设、良好氛围的营造、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吸引等方面做出努力,走出困境。

农村地区学校布局优化与土地整理——以新仁苗族乡为例 下载:69 浏览:371

赵韶雅 戴特奇 张超 刘正兵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学校撤并是一个常见的政策选项,但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空间规划往往带来不合理的撤并布局,造成上学距离过长或者学校规模过大。目前少有研究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撤并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为例,通过空间优化方法对不同情景下的学校撤并方式进行了求解,根据撤并学校后土地资源释放及其流转带来的效益,讨论了对上学距离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案例区至少需要撤并1所学校,才能满足学校规模标准化下限,但至少需要保留2所学校才能不突破标准化上限,可撤并的学校数量为1~6所;无论是现状还是撤并1~6所学校,均存在超过5km的较长上学距离。学校撤并所节约的用地若入市流转,可以支持购置校车并使得上学时间小于30分钟。这表明,学校撤并与农村教育用地流转的结合,可在实现学校规模标准化的同时,通过用地流转来支持校车购置,解决现状或学校撤并中的上学距离过远问题。

河北坝上地区草地坡面尺度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 下载:32 浏览:456

周卓丽 张卓栋 罗建勇 邹心雨 肖人杰 《土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以河北坝上地区的典型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坡面尺度不同深度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土壤容重与其它土壤性质间的相关分析,探究其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坡面土壤容重的平均值约为1.08 g cm-3,其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总体为凸坡>偏凸坡>偏凹坡>凹坡。地统计分析得出0~5 cm表层土壤容重呈弱空间自相关性;20~25 cm和40~45 cm这两层土壤容重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10~15 cm、30~35 cm和50~55 cm这三层土壤容重具有强空间自相关性。地形是影响坝上地区坡面尺度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在地形控制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机械组成,植物根系生物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在凸坡较显著。草地坡面土壤容重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说明小尺度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的研究值得关注。

遥感技术在环境变化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49 浏览:462

曹飞 穆宝慧 徐丹 高乾 孙建欣 孙浩 孙中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环境规划等领域提供科学的依据,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大气、水体、生态环境以及灾害监测上的最新研究,介绍了大气有害气体监测、水质和油污监测、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以及洪涝灾害等多种遥感监测关键技术方法,并对环境遥感监测中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