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音乐剧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93 浏览:496

温雅欣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音乐剧作为综合性比较强的舞台的艺术,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音乐剧对于演员具有更高的要求,使得对培养音乐剧硕士培养更加复杂,对于音乐剧的教学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音乐剧的高等教育在我国还处在初级的探索时期,各个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内容也在逐渐进行完善和调整。高校原有的对于硕士的音乐剧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音乐剧在发展过程中题目的新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没有足够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让教学的内容比较笼统,不够完善。本文主要对中国的音乐剧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音乐剧硕士培养的策略,仅供参考。

影像城市与城市印象——重庆城市电影中的“意象表意” 下载:28 浏览:300

饶曙光1 秦笠源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多部在重庆取材拍摄的电影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电影界的关注。作为常见的空间意象,城市已不再只是电影刻画的"客体",特定的城市意象从视觉层面上给了电影表达情感的依据,电影通过主动选景于城市的某一特定景观去延展情感主线,通过反映城市发展进程中市民文化中的矛盾与冲突,来反映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推进故事的发展。首先,重庆,由于自身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城市景观,为其城市电影拍摄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优越条件。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对推动情节发展、主题展现、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重庆城市电影里重庆方言在台词、旁白方面的运用,不仅符合影片中的人物性格设定,也贴切地反映了现实中重庆人的基本特质。再则,重庆令人心驰神往的特色美食,尤其是火锅这一代表性意象和其背后蕴含着的文化意蕴,都彰显着重庆这座城市的人文气质。最后,重庆城市电影所反映的相对静态的社会生活和小人物的故事,与这座城市经历时代变革后不变的情怀联系在一起,使得重庆城市这个场所深具故事性和电影感。

映现于山光水色中的家国情怀——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暨中国江南电影学术讨论会综述 下载:36 浏览:397

王兵兵 《当代艺术》 2018年11期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围绕电影的研究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学科,如电影叙事学、电影美学、电影社会学、电影伦理学等。这些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十分高,因而似乎难以综合。中国电影学派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一种文化思潮。"中国电影江南美学"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将中国学者研究电影的不同方法整合起来,试图建立一个中国江南电影研究的独特模式。

跨越场域的情感共鸣——《寻梦环游记》文本内外的场域解读 下载:36 浏览:238

高超 《当代艺术》 2019年1期

摘要: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类型范式、艺术创新、观众参与度等方面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有益的创作思路。影片之所以能在中国大陆掀起观影狂潮,关键在于故事中两个世界的交互建构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契合,以及文本内外跨越场域和超越类型的情感共鸣。文本之内,人类世界与亡灵世界交互建构,跨越了两个世界的情感交融;文本之外,超越生死的永恒亲情及对人类生死的终极拷问,跨越了地域文化的藩篱,直击人类灵魂。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