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基于SD模型的企业知识创新研究 下载:34 浏览:246

张艳丽1 王丹彤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对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生态学、知识管理、系统动力学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建立了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知识创新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量、网络关系水平以及企业的知识管理投入对企业知识获取、存储、共享以及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创新水平、网络关系水平以及企业的知识管理投入对企业的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创新水平、网络关系水平的提升以及企业知识管理投入的增加会影响企业创新知识量的积累速度,且这种影响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征。

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57 浏览:332

周慧文 王江 宋雪峰 王振武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偏高岭土(MK)是高岭石类粘土在低温下煅烧形成的一种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的水泥矿物掺合料。而且MK制备过程中,消耗能源低,且不会污染环境。大量研究证明,MK作为一种水泥替代材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还有耐久性能。本文结合MK改性混凝土性能研究的相关文献,论述MK改性混凝土的力学、耐久性及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的研究和利用MK这一水泥替代材料,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abaqus仿真的钛合金切削稳定性分析 下载:62 浏览:417

李飞1 骆骏德1 李楠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其难切削加工的特性一直制约其广泛应用,而超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对钛合金加工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仿真钛合金材料TI6AL4V的高速切削过程,并进行分析,通过不同速度下的热流向向量、温度分量、力分析,得出刀具振动跟切削速度有关,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TBM关键部件振动数据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载:75 浏览:473

骆骏德1 张兰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论文设计的监测系统能够完成TBM关键部件的振动数据监测和采集分析,能够采集TBM设备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参数和施工参数,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和控制。该系统可移植或扩展到不同的施工机械上。

基于PLC的自动点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80 浏览:405

何斌太 梁雪晴 杨冰雁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PLC控制的自动点胶装置控制系统,并给出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PLC控制系统接线图及点胶部分顺序功能图。通过程序调试,方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基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体温监测系统的设计 下载:72 浏览:509

李佳 李万军 顾俊杰 胡辉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传统的水银体温计非环保、读数困难以及无法记录数据等特点。本文结合嵌入式技术和蓝牙低功耗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体温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设计采用高精度医用数字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利用蓝牙芯片将数据无线传输至手机APP,手机APP可以存储记录体温监测数据,从而对被测人员的体温在一定时间内监测。通过手机APP的温度曲线显示,可以观测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发展趋势,从而对被测对象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控。本系统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相比,测温速度快,数据可以记录与复现,并可以根据不同被测对象建立健康数据库,记录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值。同时体温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满足体温监测精度的要求。适用范围广、成本低、用户体验好,在环保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

航天软件测试技术研究 下载:52 浏览:450

周学花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障航天软件的测试质量,本文以最新的软件测试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的航天软件测试实践,总结了航天软件的特点及测试的基本要求,梳理了航天软件测试的类别,提出了航天软件测试的四步走流程,同时归纳了航天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形成了一种工程化的航天软件测试方案。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居民负荷分类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01

王慧娟 黄万方 蒲刚强 魏国晟 梁成林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性能取决于所选电器特征的唯一性,特征选择是非侵入式负荷监技术的重要步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居民负荷分类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利用电器消耗类型特征实现负荷分类。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负荷分类方法对常用电器识别分类准确性高,具有负荷特征提取简单的优点,对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的低频特征负荷分解研究具有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提出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较原始算法表现出更优的分类性能。

基于密度聚类的多重复制-粘贴篡改检测与定位算法 下载:23 浏览:252

周学花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克服当前篡改检测算法不能识别多重复制-粘贴篡改的问题,本文基于逆序广义2近邻和密度聚类方法,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检测并定位多重复制-粘贴篡改图像的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时间复杂度较低,准确率较高,且能精确地识别多重复制-粘贴篡改并定位篡改区域。

基于深度密集网的多类多尺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下载:32 浏览:336

刘东然 郭冬滨 戚永军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获取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的遥感图像提供了便利,但由于遥感图像中目标物体种类多,尺度变化大、排列方向任意等特点,目标检测依然是极具挑战的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密集网的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由多个密集块堆叠组成,不仅利用了隐式深度监督信息,还提取多层级、多尺度图像特征构建特征金子塔。通过在两个大规模的公开遥感影像数据集上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和评价并与主流的目标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埋地管道回填施工研究进展 下载:42 浏览:308

刘益良1,2 李宗杰2 白力改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埋地管道是社会运行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埋地管道不仅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重要的生活物资、排放废弃物,而且为工业生产与发展提供资源和能量。埋地管道由于要穿越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并且具有隐蔽性,若回填施工质量存在缺陷,管道易发生变形、泄漏等灾害事故,影响管道运营的安全,因此,对埋地管道可靠性与经济耐久性的要求较高。本文将重点介绍回填工序、回填压实度等施工技术要点,并对泡沫轻质土、泡沫轻质混凝土、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新型管沟回填材料进行讨论,为今后埋地管道回填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分析 下载:19 浏览:188

周慧文1 韩玉虎2 陈旭鹏1 黄涛1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其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从设计、施工、后期运营三个阶段对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清晰地阐释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本文通过对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存在些许不足,对其未来在桥梁工程的发展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BIM融入VR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研究 下载:34 浏览:361

李金云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在当今建筑行业中BIM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而其困难在于表达性的欠缺和资源的整合。VR技术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浸入式漫游可以使设计者有效地体验设计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修改。BIM融入VR技术将成为解决目前建筑行业现状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某一拟建工程为实例,将BIM融入VR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和精装修阶段,研究表明,BIM融入VR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特别是将设计者的思路完整的呈现在施工人员和购房者的眼前,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施工流程和经费,并提高了建筑设计的精准性。

复杂加工条件下的铣刀选择 下载:66 浏览:400

王丹1 高广波2 王春言3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现今随着金属材料的增多,对加工零件的形状,方法和加工刀具的要求也随之增多。原始的加工方法无法满足新型材料的要求,同时对加工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复杂加工条件的零件的加工方法做出了合理的选择方案。

基于ANSYS抱箍焊接件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分析 下载:49 浏览:460

段新豪 张海东 刘伟祥 袁培培 李鹏宇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介绍了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和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原理。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环形金属箍构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确定了试件最佳激振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试件进行振动时效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激振试验得出,当在焊接肋集中区的外板表面进行时效处理时,焊接残余应力削减率达到60%,远高于采用激振平台进行时效处理的40%的焊接残余应力消减率,为军工企业实际工程振动时效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试验参考。

石英光纤预制棒生产线管理监控系统设计 下载:67 浏览:378

马光1 杨晓冬1 秦卫光2 王宏宇1 汪杰1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光纤预制棒工艺制备过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监控能力薄弱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组态王和PLC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实时检测、报警、控制系统。企业网络服务器、企业管理用计算机与现场工控机通过信息层工业以太网互相连接,操作人员可以对生产现场进行远程监控,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该网络结构获取实时生产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设计的生产线管理监控系统提升了光纤预制棒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全工艺在线精确检测,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系统稳定性,进而提升了产品质量指标,提高了生产效益。

桁架跨越结构使用阶段的力学性能计算 下载:80 浏览:411

王晓阳1 刘杏培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解决桁架跨越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强度问题,本文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桁架跨越结构做了各种常见载荷下的强度分析。本文充分考虑了桁架桥自重、地震、洪水等复杂情况,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保持了足够的精确度,从而为桁架跨越结构的设计及使用阶段的维护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污染物源解析技术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的现状研究 下载:58 浏览:466

周建华1,2,3,4 李晓伟1 陈锋1,2,3,4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源解析作为当今环境污染问题中的研究热点,其方法众多,并构建了许多体系,形成一门学科。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运行的难易程度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作者对源解析中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近些年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源解析;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研究现状;

基于ANSYS的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62 浏览:254

马腾飞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本文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间接法,使用命令流方式,以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H型钢梁四层框架结构为例,研究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建模方法。本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基于自适应差分扰动的布谷鸟搜索算法 下载:16 浏览:216

刘紫阳 郑韩飞 李丛萱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布谷鸟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慢、全局寻优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自适应差分扰动的布谷鸟优化算法。该算法在布谷鸟算法框架下加入自适应差分扰动量,使目标函数适应度在当前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加速算法收敛。差分扰动量由扰动系数和适应度负差分向量决定。适应度负差分向量作为扰动方向有助于适应度降低。扰动系数与算法进化阶段相适应,使算法在迭代初期有较快收敛速度,而后期有更高的寻优精度。将该算法和标准布谷鸟算法在多个单峰和多峰标准测试函数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