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多角度的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下载:82 浏览:505

余玲1,2 何文2 姚月锋2 黄玉清3 黄科朝2 周龙武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漓江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河流之一,其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弱、方向、稳定性状况及其驱动力组成关系着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桂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采用1977、1987、2000和2015年4期TM/ETM影像,通过信息熵、空间集聚性及驱动力等从多角度对漓江流域1977—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77—2015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呈现出剧烈—平稳—再次剧烈的变化特点;②流域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1977年的228.602增加到2015年的230.878,且越接近市辖区中心土地利用程度越高,流域北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较小,市辖区最大,极差达到0.86 Nat,不同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稳定性有所差异;③自然因素中以地形曲率、地貌类型及年均气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及半自然半社会经济因素中以旅游景点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肉类产量这几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

“村庄规划+”融合模式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北流市河村为例 下载:87 浏览:1374

何燕君 《中国城镇》 2024年12期

摘要:
自然资源禀赋、开发利用程度和政策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融合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村庄规划+”模式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广西北流市河村“村庄规划+”模式创新做法及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村庄规划+”模式是重构乡村发展格局、激活乡村功能、放活乡村经济的动力来源,创新多种模式有机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土地要素融合模式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以广西典型村为例 下载:139 浏览:2191

何燕君 《中国城镇》 2024年5期

摘要:
土地要素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其运行机制的创新融合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土地要素融合模式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作者调研了广西柳州、玉林等市的试点村,深入剖析土地要素融合模式及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减挂钩+”、“农地入市+”融合模式是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