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志愿精神育人的基本特征及实践路径 下载:39 浏览:241

凌瑾1 熊平安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2期

摘要:
志愿精神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蕴含着服务学习的实践指向,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品质提升。与其他的育人方式相比,志愿精神育人有着独特的基本特征,即在服务奉献中塑造优良品德、在人际互动中优化人际关系、在探索世界中促进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志愿精神育人的实践路径有: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以志愿精神引领校园风尚;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挖掘志愿服务先进人物,以榜样力量发挥正能量。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解读与路径探析 下载:83 浏览:329

李静1 刘鸿畅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哲学观、教学观、人才观三个方面对高校实践育人内涵的基本逻辑进行梳理解读。明确新时代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回归高等教育本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打通高校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实施高校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建设工程,强化高校师生实践的良性互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统筹推进,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 下载:429 浏览:379

徐秉国1 王静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和支撑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的育人意识等多方面的素养。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实践锻炼提高,并辅之以必要的培训与考评制度,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改革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 下载:86 浏览:316

胡田庚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4期

摘要:
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适应本硕一体化的改革,要求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在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标准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构想和实践探索,以推进教师教育的本硕贯通,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女性教育与社会公平 下载:120 浏览:1235

徐紫盈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 在男女平等的背景下研究女性教育,对于推进社会公平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女性教育公平问题在世界各国具有推进,尤其是在我国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仍旧需要结合女性性别特征,实现实质上的女性教育公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