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近16年暖季青藏高原东部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统计特征 下载:45 浏览:321

麦子1傅慎明3 孙建华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日本高知大学提供的逐小时分辨率静止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使用模式匹配算法对2000~2016年(2005年除外)暖季(5~9月)青藏高原东部的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并利用人工验证订正了结果。基于此,利用NOAA的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降水资料和NCEP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东部两类MCS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7月和8月是高原东部MCS生成最活跃的季节,然而,此两个月能够东移出高原MCS的比例最小;5月虽然MCS生成数最少,但是移出率高达近40%。对比表明,能够东移出高原的MCS(V-MCS)比不能移出的MCS(N-MCS)生命史更长,触发更早,短生命史个例占比更低。暖季各个月份,相比于N-MCS,V-MCS的对流更旺盛且发展更快,然而,由于其发生频数远低于N-MCS,总体而言,V-MCS对高原东部的降水贡献率仅为15%左右,是N-MCS相应数值的一半左右。高原东部两类MCS的环流特征差异显著,有利于V-MCS发生、维持和东移的因子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西风带短波槽、西风引导气流、低层风场切变),而在对流层高层,N-MCS拥有更好的高空辐散条件(其对应的南亚高压更强)。

近16年暖季青藏高原东部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统计特征 下载:45 浏览:17

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南亚高压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日本高知大学提供的逐小时分辨率静止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使用模式匹配算法对2000~2016年(2005年除外)暖季(5~9月)青藏高原东部的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并利用人工验证订正了结果。基于此,利用NOAA的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降水资料和NCEP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东部两类MCS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7月和8月是高原东部MCS生成最活跃的季节,然而,此两个月能够东移出高原MCS的比例最小;5月虽然MCS生成数最少,但是移出率高达近40%。对比表明,能够东移出高原的MCS(V-MCS)比不能移出的MCS(N-MCS)生命史更长,触发更早,短生命史个例占比更低。暖季各个月份,相比于N-MCS,V-MCS的对流更旺盛且发展更快,然而,由于其发生频数远低于N-MCS,总体而言,V-MCS对高原东部的降水贡献率仅为15%左右,是N-MCS相应数值的一半左右。高原东部两类MCS的环流特征差异显著,有利于V-MCS发生、维持和东移的因子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西风带短波槽、西风引导气流、低层风场切变),而在对流层高层,N-MCS拥有更好的高空辐散条件(其对应的南亚高压更强)。

2019年初夏云南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影响因子分析 下载:53 浏览:425

刘佳1 晏红明2 李艳春1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利用云南省125站1961~2019年降水资料及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特征、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异常等方面,对2019年初夏云南异常高温干旱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抑制了孟加拉湾印缅槽的发展和孟加拉湾暖湿空气向云南地区的输送。另外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同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偏南、南亚高压异常偏北。西风急流异常偏南,利于西风带上的副热带槽脊波动到达青藏高原西侧,在山脉的阻挡下,西风槽移速减缓。槽前上升气流令高原地区大气热源异常偏强,进而在热源中心上空制作负涡度,令南亚高压异常偏北。云南地区位于对流层高层异常反气旋南部,强劲的下沉绝热增温效应,加之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偏少,引发了初夏持续性高温干旱事件。

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对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顶附近水汽分布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268

屠厚旺 田红瑛 梅成红 王文澜 张如华 雒佳丽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1958~2002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提供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与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顶附近水汽输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对上对流层200 h Pa水汽高值中心的位置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其强度,对100 h Pa水汽高值中心的位置和强度有着较强的影响,而对平流层下部70 h Pa的水汽分布几乎没有影响。(2)南亚高压偏东年,高原上空和高原南部的垂直上升运动较强,在西风急流的共同作用下可将低层丰富的水汽向上输送,使200 h Pa和100 h Pa的水汽高值中心位于高原上空,而100 h Pa南亚高压范围内偏北风和偏东风增强,在水平输送的作用下使高值中心周围水汽的分布形态与高压中心的分布形态一致。(3)南亚高压偏西年,沿着高原西部的地形抬升作用比高原上空的对流上升运动更强,西风急流北移,对流层顶附近在60°E80°E范围内形成气旋式环流,因此水汽高值中心向西偏移到伊朗高原。(4)南亚高压范围内200 h Pa的温度异常分布与水汽的异常分布一致,暖中心有利于高水汽的生成。而100 h Pa的温度异常分布与水汽异常分布相反,暖中心对应异常偏低的水汽,说明南亚高压范围内下平流层的水汽分布受环流场和温度场共同作用的影响。该研究对理解南亚高压东西偏向机制及提高亚洲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