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汉魏皇帝征召的礼仪、程序与互动——以管宁为中心 下载:20 浏览:192

张仲胤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汉魏时期,皇帝征召作为皇权的延伸,既是一条选官途径,又是皇帝与士人的互动方式。皇帝通过礼仪等差、授官高低、授官程序表达对士人的优礼,传达政治意图。作为回应,士人则以应对征召的态度与方式,表达政治态度、处世立场。士人拒不就征反映其对皇权的反抗、对政治不满;而接受征召的内涵,则正与之相反。在接受征召与拒不就征之间,还存在着虚与委蛇的应对方式,反映士人既服从皇权又疏离政治的态度。而强征的存在,则反映了汉魏士人处于皇权控制之下的现实。

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博弈下的改革道路——以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为中心 下载:21 浏览:205

倪念念 刘金源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在19世纪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英国于1848年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在法案出台过程中,中央派与地方派虽然都力推公共卫生改革,但在改革道路问题上却存在显著分歧,出现激烈博弈。法案的出台,标志着博弈之后妥协式的中央政府主导下以地方自治为核心的改革道路的形成。这既体现出中央权力对于地方事务的渗透与监管,又充分尊重并延续了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为后续的公共卫生改革路径提供了借鉴。

19世纪英国郡立疯人院管理模式探析 下载:41 浏览:168

傅益东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郡立疯人院是19世纪英国政府为解决贫困疯人安置问题所创立的社会服务机构,其成功运营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这套管理模式中,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体系为疯人院的兴起提供了制度保障,院方严密细致的内部人事设置为疯人院的运营提供了内在动力,而病人管理制度的多元化则为疯人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三者的合力作用,确保了郡立疯人院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20世纪英国市立医院的兴起与转型 下载:20 浏览:139

李文慧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从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医疗需求,改组济贫法医院为市立医院,市立医院由此兴起。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国有化潮流的兴起,市立医院逐渐转型成为国有医院。市立医院的兴起和转型,是英国社会变迁和政府职能扩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兴起和转型的过程中,市立医院对传统医疗机构的弊端进行革新,构建起向全体民众提供服务的医疗体系,为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彩管部队”:侵华战争时期日本随军画家研究 下载:50 浏览:259

李亚航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内阁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以纠集全国力量支援战争。在此过程中,大批画家经日本陆海军组织派遣,随军前往中国进行侵略战争"记录画"的创作,并美其名曰"彩管报国"。他们虽目睹了日军侵略的暴行,但绝大多数接受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洗脑,创作了一系列绘画,弘扬日军"辉煌战绩",捏造日军占领地"祥和"景象,鼓吹"大东亚共荣",宣扬"为国牺牲",成为当时日本美术界的主流。

“国家声音”:民国广播与国语运动——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 下载:39 浏览:310

马瑞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国语运动是指从清末到民国年间制定和推行汉语标准语的一场社会文化运动,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国语运动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由政府民间互动,共同推进。除书面教材、课堂讲授等传统教育方法之外,广播这一新媒介的出现使声音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推广民众教育和国语宣传的利器,为当时人所注意。1927年国民党建政后,力图实现全国政治统一、"党国声音"一元化,进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国语运动旨在统一全国语言,国民政府也极为重视,用广播推行和普及国语使这一运动达到高潮,这一推行方式也是这一时期国语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国民党喉舌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整体来看,由于当时播音水准及收音率较低,以广播推行国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转型时代下爱德华三世的政治实践 下载:63 浏览:350

徐东波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是近代英格兰民族主义之父,推进了英国迈向近代。本文从爱德华三世的生平背景和个性、混合政体与封建社会形态、王权建构等方面探讨其政治实践。爱德华三世是14世纪英格兰的时代先锋,致力于经济发展、支持文化事业、推进政治进步,激发了英格兰的民族意识。但在其之后,英国陷入长期的战争,由于未形成统一且稳定的王权而延缓步入近代。

论18世纪英国学园的兴起 下载:65 浏览:362

王英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17世纪末,非国教徒为弥补自身高等教育权利的丧失而开办学园。18世纪,学园逐步兴起。学园的兴起是国家宗教宽容政策和英国社会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兴起过程中,学园针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革新,构建了不同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教育模式。整体而言,学园对于英国宗教多元化、高等教育近代化和社会世俗化产生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涵义之文献学考察 下载:78 浏览:333

赵友芬 于文杰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深入,对"一带一路"学术内涵的讨论也出现了多种观点,因此在分析比较学术界的诸多观点的基础上,从文献学的角度厘清"一带一路"的学术内涵和历史形态是我们亟须完成的任务。从考察结果来看,我们发现"一带一路"是一条具有跨界协作、平等和平、互动互鉴、共享共赢等特点的文明交往与共同发展之路。

论《拱廊计划》“magasins de nouveauté(s)”的含义与思想价值——兼与刘北成先生商榷 下载:78 浏览:330

刘铭 于文杰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magasins de nouveauté(s)"一词是《拱廊计划》中直接保留的法语词汇,具有丰富的含义与思想价值。受不同版本与来源的影响,国内主要有三种译法,以刘北成先生"时新服饰用品商店"的译法流传最广。然而回归《拱廊计划》,从该词内涵与本雅明思想的角度来看,"新式商店"的译法才最为恰当。本雅明的"新式商店"既包括一个广义的商品范围,又包含商品社会发展的逻辑,既体现了他对于商品拜物教的反思,又隐藏着一种反对"进步"的否定的历史哲学。

巴基斯坦民族语言运动历史形态及其成因考察 下载:68 浏览:390

谭蓉蓉舒美拉·费尔多斯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1947年随着印巴分治方案的实施,巴基斯坦独立并建立自治领。然而,巴基斯坦甫一建立就面临国内民族主义运动的问题,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分裂,并在1971年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国后继续影响西巴基斯坦的稳定与统一。其中,巴基斯坦民族语言运动是巴基斯坦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厘清巴基斯坦民族语言运动的历史形态及其成因有助于解读自独立以来一直影响巴基斯坦的民族问题。

新型业态视域下的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下载:12 浏览:390

刘永春1 付启元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新型文化业态是跨界融合下文化产业裂变扩张的结果,建立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力、价值引领力、质效提升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近年来,江苏省新型文化业态的总体发展保持向好态势,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主体持续壮大,本土海外双线需求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效的压力,存在科技、金融、旅游资源向新型文化业态转化不够充分、融合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在新型文化业态视域下,江苏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发展应精准把握突破点、着力构建话语权、全面激活动力源、有效提升保障力,以此催生一批优质新型文化业态,高端介入全球文化价值网链。

明清博古题材绘画及其文化更迭 下载:19 浏览:386

邵宏轩1 杨欢2 《当代艺术》 2018年8期

摘要:
宋代以来,博古题材绘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继承与发展的同时也烙下些许时代印记。分析明代博古题材绘画,不难发现其中的"共通性"。清代博古图逐渐趋于"静物画",与明代甚至明以前博古绘画形成了鲜明对比,人物元素退居其后,不再出现于此类绘画之中,仅以"器物"为主体展开各种艺术表现,从而也有益于我们区分画作的年代。对博古题材绘画不同时代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可为后续鉴赏和研究社会文化更迭提供主要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