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晋武帝拒行封禅及其自赎心态探微 下载:69 浏览:474

石玉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晋武帝伐吴成功之后,当朝公卿大臣即不断上书,促请举行封禅,而武帝均以各类理由拒绝,对此事件古人多从冲虚守静与功成不居的角度加以解释。然通过梳理封禅行为的性质与晋史文献,可以发现晋武帝拒行封禅的行为当与司马氏政权取得特殊路径所产生的自赎心态有关,同时也是晋初政治生态复杂性的反映。

从原真的物品到现实的展示:关于现代博物馆传播秩序的景观幻象 下载:59 浏览:397

宋厚鹏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物品"是博物馆展示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它传播文化时所需要的重要媒介。然而,在现代博物馆以秩序对物品进行展示以教育公民和服务国家时,它往往会按照某种标准对"物品"进行重构,即使"物品"向"事物"转化,以构成承载权力话语和现实意义的文化景观来对公众进行启蒙和规训。通过被展示的"物品",可以发现现代博物馆展览的"真实"性,及其作为文化实践活动和主体身份建构的本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现代博物馆是在借助对物的秩序化展示,以通过经文化调解的文化景观来对公众发起询唤,而公众一旦身处其中,也就意味进入了秩序对物的建构和身心的治理。

困境与突围——当下内地电影的暴力叙事及其文化嬗变 下载:86 浏览:393

张登峰 《当代艺术》 2019年12期

摘要:
暴力在江湖社会中、在"义气论"的观念支配下曾被作为解决个体争端的合理方式。伴随社会的文明转型、法治体制的建立,江湖社会这一底层空间渐趋消逝,暴力也作为前现代的文化加以清理。然而,当法治试图使自身成为当下社会裁决正义的唯一尺度时,其公正、公平、公信却遭遇信任滑坡,暴力由此再度成为"弱者的武器"。事实上他们的暴力举措却是无效的,这是由"主观暴力"在"体系性暴力"压迫之下的孱弱无力内在决定的。对暴力的书写因而整体勾连起个体与社会、正义与非正义、困境与突围等多重维度,成为矛盾丛生的社会重要的文化表征。

否定性的批判实践——论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分立 下载:23 浏览:412

周志强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学者经常把"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看作是同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者干脆把文化批评当成了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格拉斯·凯尔纳认识到了文化研究和批判理论的分歧;而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批判思想,"文化批评"并非旨在对世界的阐释、分析和矫正,而是指向拆解、抽空和阻断。文化批评的否定性体现为这样一种否定性:它不是令人解脱,而是令压迫感更强烈,不是让现实变得美好,而是让现实变得更能呈现其内在的自我否定。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