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低轨卫星通信网络领域国际竞争:态势、动因及参与策略 下载:19 浏览:177

吴奇龙1 龙坤2 朱启超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包括"天星天网"和"天星地网"两种架构,相较于地面通信具有覆盖广、成本低、部署快等优势;较于传统高轨卫星通信则在整体布设、传输模式、覆盖特性、拓扑结构上独具特点,在全球通信和互联网接入,5G、物联网和航天产业带动,以及太空军事能力应用方面极具潜力;不仅是商业航天技术的"竞技场",更是主要大国太空和军事战略博弈的新"杠杆",引发了更多航天国家和企业在这一领域积极参与布局、力图抢占先机。当前,各航天国家在低轨卫星通信网络领域竞争激烈,呈现出"美国主导、其他航天国家加速跟进"的竞争态势,其更深层次的动因在于抢占频轨资源、争夺先发优势以及着眼国家安全考量。为应对和参与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可以从布局中低轨道频段资源、发展低成本的航天技术、优化商业航天发展模式、加强国际社会多方合作四方面入手,和平开发和利用低轨空间,争取提供一流的中国产品和服务。

H-SAF土壤湿度产品在江淮地区的对比检验 下载:75 浏览:476

黄勇1,2 黄国贵2 倪婷2 凌新锋2 《中国土壤》 2019年2期

摘要:
在地处气候过渡带的江淮地区内,进行ECMWF/H-SAF发布的土壤湿度(SM-DAS-2)产品(SMHS)和地面土壤湿度观测数据(SMSO)的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SMHS略低于SMSO,在数值上差异较小。在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的描述上,两者特征总体相似,但在冬季受冰雪影响造成SMHS精度降低,两者的空间差异较大。江淮地区以32°N为界限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区土壤湿度大,SMHS与SMSO差异小、相关性较好;北部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的平原地区恰好相反。SMHS在高植被覆盖区的精度要高于低植被覆盖区。

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城市扩展效应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12 浏览:193

华忆迪1,2 陈海涛1 《中国经济》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要素加速向大城市集聚,武汉市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这种集聚特征更加明显。为了更好的衡量区域协调发展,将卫星灯光数据亮度值作为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并将武汉市边界以10km为范围划分为内圈和外圈。研究发现,2002年以前武汉市城市发展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表现为武汉市内圈灯光亮度增加明显快于外圈;2002年以后这种"虹吸效应"逐渐演化为"扩散效应",表现为武汉市外圈灯光值增长更快。这说明,武汉市城市扩张的经济溢出效应逐渐显现,因此立足于武汉市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将会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某型快速响应微小卫星平台结构研制 下载:20 浏览:263

王洪雨 刘佳 刘硕 崔志刚 陈浩 关鑫 盛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快速响应微小卫星平台结构快速研制的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微小卫星平台结构,预先制作标准化模块化单元,根据任务载荷需要,适当剪裁、拼接标准化模块单元,能够大大加快平台结构研制周期。通过某光学成像微小卫星平台结构研制实例,证明了模块化设计、预制标准化模块单元的快速研制思路合理可行。

复杂展开路径太阳翼地面零重力试验技术的研究 下载:11 浏览:150

胡亚航 程泽 王国星 臧梓轶 段萍 王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太阳翼装配、试验需在零重力环境下进行。某遥感卫星太阳翼展开过程太阳板质心运动轨迹近似大半圆弧线,属于复杂的展开路径,其重力卸载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套气浮式零重力补偿设备,采用一套分跨式气浮装置和气浮平台解决了复杂展开路径太阳翼零重力卸载的难题,分跨式的设计也解决了太阳翼收拢后气浮装置干涉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可上下调节,锁紧气管的气管固定装置解决了展开试验时气管与太阳翼联动机构钩挂的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此种装配手段,可有效地开展此种复杂展开路径太阳翼在地面的装配、展开试验、基频测试工作,保证了太阳翼的装配技术指标。

典型板材中间框缺口切钻样板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应用 下载:20 浏览:173

单超 马瑞娜 唐晓梅 于婧郝 丁戴钦 刘冬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为适应某型号卫星整流罩中状态多变的部段壳体结构和满足快速制造需求,针对其部段中的主要环向支撑中间框所使用的桁条缺口切钻模线样板,进行了工艺改进研究。通过传统模线样板与结构化非标组件的结合,实现中间框缺口切钻模线样板的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应用。结果表明:该中间框缺口切钻样板模块化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了产品在不同状态下的快速制造需求,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大幅降低了该类样板的研发、制造、运输和存放的成本,也大幅缩减了此类样板的整体尺寸,节约了存放空间。该类切钻样板为其它型号部段壳体中间框缺口切钻样板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并在后续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总结、积累经验,归类和完善此类样板的设计模块,推动并逐步实现中框缺口切钻样板的可产品化设计与应用。

一种超大尺寸高精度复合材料桁架结构制造技术 下载:36 浏览:279

蒋贵刚 房怡 陈静 周占伟 董本兴 陈浩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以某卫星相机支撑结构研制任务为背景,阐述了一种超大尺寸、高精度复合材料桁架结构制造技术,重点对工艺方案、模具设计、制造过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对于超大尺寸的结构,依靠装配工装一般无法满足设备接口精度要求,需组合机加保证;杆件和接头装配时,需控制胶接间隙在0.1~0.3mm,且保证杆件和接头同轴,才能保证最优的力学强度;通过超声无损检测及随炉试件力学检测,可有效验证桁架结构的胶接质量,制造的桁架结构产品内部质量和产品尺寸精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的可视化验证 下载:64 浏览:344

汪文斌 刘海明 景莉莉 王京京 董少华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分析了通信卫星传统的高频电缆数字化研制模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PRO/E的全新高频电缆数字化研制和总装的可视化验证模式。在此模式下,设计、工艺、总装的各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设计效率和准确率极大提高,工艺过程记录便捷、可追溯性强,总装可视化验证简洁直观,大大提高了国内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可视化验证水平。

渭河流域西安段水体中DBP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58 浏览:430

胡卫星1,2 刘晓宇3 陈贝4 陈爱侠1,2 李萌1,2 王雪平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解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污染状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于2018年1、5和8月检测分析了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中DBP的含量和污染分布特征,并采用物种敏感分布曲线法(SSD)对水体中的DBP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1、5和8月流域水体中DBP浓度分别为nd~58.28("nd"表示未检出)、2.78~42.61和1.45~39.34μg/L,平均浓度分别为15.60、12.87和12.71μg/L。受点源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影响,泾河水体中DBP含量最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及4条支流全年水体中DBP存在的风险大小为泾河﹥皂河﹥渭河干流﹥灞河﹥沣河。与国内外其他流域水体中DBP含量比较,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体中DBP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污水厂废水排放、工业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是流域水环境中DBP的主要来源。

基于SLAF-seq技术的动物基因组应用及进展 下载:73 浏览:474

代慧英 张玉琮 单文娟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简化基因组中的SLAF-seq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且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SNP位点的测序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群体进化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等大样本群体研究。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介绍SLAF-seq技术在动物基因组研究方面的应用,分析SLAF-seq技术在动物学中的发展方向并做出展望,以期为动物的遗传学和物种保护等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基于主控骨架体系的卫星三维协同设计技术研究 下载:56 浏览:257

姚骏1,2 王志瑾1 袁金如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提出了基于主控骨架体系的卫星三维协同设计方法,以整星主控骨架为统一源头,将关键几何尺寸与基准纵向派生形成各专业骨架模型,利用各专业接口骨架模型实现接口信息横向传递,由此开展协同设计。该方法在某卫星工程研制中得到了全面应用,显著提高了整星三维协同设计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卫星双向时间同步系统故障定位方法 下载:32 浏览:219

王茂磊1,2 王棋萍2 刘魁星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某3站时间同步系统在钟差闭合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卫星双向时间同步(Two-way Satellite Time Transfer,TWSTT)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零基线条件下的TWSTT模型分析,得到了系统观测量、钟差和设备时延间的基本关系,完成了故障排查方法设计、实施与问题定位。研究成果对于TWSTT系统研制、测试与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货车位置服务应用研究 下载:35 浏览:222

梁山清 李恩宁 葛红志 王晓玲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搭建Hadoop大数据平台,将货运车辆的北斗/GPS导航定位数据迁移到分布式文件系统里。结合Hive,Mahout等大数据组件,运用Java语言进行大数据算法的开发。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时空特征的K-means聚类算法以及基于专家系统和协同过滤算法的货车未来活动区域预测方法,挖掘货车的轨迹规律和业务发展特征,对大数据技术在货运行业的工程化应用进行了探索。

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系统轨迹跟踪误差测试 下载:34 浏览:229

万豪1 莫中秋2 张宇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自动驾驶系统的农业作业质量,为了更准确、更有效地评估这些产品的农业作业质量和精度,选取了不同的测试环境和状况,对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重要参数指标——轨迹跟踪误差进行了测试。同时针对测试过程中的测试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为后续开展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载人航天器光壳结构用胶接支座设计与强度分析 下载:57 浏览:313

刁常堃1 周强1 金玮玮1 沈锋钢1 杨淇帆2 严利娟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的光壳结构,设计了一种变厚度的胶接支座,并对其胶接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了胶接支座的承载能力,为在光壳结构上使用胶接的形式进行安装孔设计时提供了设计参考。

卫星用蜂窝板定位基板搭接工艺方法研究 下载:15 浏览:143

杨亚辉1,2 李玲1,2 孔垂千1,2 李宗周1,2 沈辉1,2 孙海军1,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卫星蜂窝板定位基板拼缝处两侧孔间距超差的问题,研究了蜂窝板定位基板搭接的工艺方法。经过分析发现,导致拼缝两侧孔间距超差最直接的原因是工装板拼缝间隙变大,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螺钉拧入的紧固程度不够、搬运中的振动过大以及定位基板的锥形沉孔深度过大易磨损。本文提出三种新的定位基板搭接工艺方法,并进行对比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凸台围条和钢搭接板结合的搭接方法效果最好,能大幅提高定位基板拼缝两侧孔距的尺寸精度和搭接稳定性,保证卫星蜂窝板设计精度要求。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建设期环境保护监管系统设计 下载:33 浏览:238

陈冬勤1 常鹏飞2 彭阿辉3 王盈4 《无线电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航空遥感监测技术与地面监测手段强有力结合,以环保信息的一体化、定量化、实时化、自动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为目标,设计构建天地一体化环保监管系统,实现高速公路建设期环保监测和管理模式的跨越式发展。系统由地面环境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环保监管中心和大数据平台组成,实现对公路沿线难以到达区、信号难覆盖区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控与定量评价,并首次探索建立地表创伤面模块,形成建设期独特的技术方法体系、分类标准及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最终达到高速公路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时动态监管的目的。

大型载人航天器电缆网铺设工艺优化方法探究 下载:75 浏览:338

赵晋龙1,2 李树1,2 马延成1,2 陈帅1,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8期

摘要:
以某大型载人航天器的电缆铺设工作为背景,针对电缆数量庞大、分支繁多、布局复杂的情况,在现行的三维模型指导总装的模式下,运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和信息提取与模型二次开发的手段,提出了一种电缆网铺设工艺优化的思路和方法,用以降低复杂电缆网铺设工作的难度,提高铺设效率,可以为大型复杂航天器电缆铺设工作提供借鉴。

大型航天器结构离线组合加工误差分析及控制 下载:74 浏览:324

张霞 高立国 刘汉良 乐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8期

摘要:
为解决大型航天器结构无法在线组合加工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大型航天器结构精测→拆卸零件并加工→复装的离线组合加工方法,分析了离线组合加工过程的误差产生来源,并提出多项误差控制措施。最终,尺寸范围为Φ2600mm×5600mm的某大型舱体结构上200余个舱外支架经过离线组合加工,其线性尺寸公差精度达到±0.1mm,角度尺寸公差达到±3′,满足设计精度要求。

四自由度串联式机械臂精度测试技术研究 下载:33 浏览:217

刘博 何鹏鹏 张加波 王凯 张杰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四自由度串联式机械臂精度测试过程中关节、臂杆组件基准转移、零位标定、立方镜准直及末端定位精度测试等关键技术难点,给出了相应实施方案及解算方法。提出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激光跟踪仪联合标定的方式解决关节、臂杆组件动、静态基准转移及复现。采用激光跟踪仪-经纬仪联合标定的方式建立整臂器上装配基准。讨论了机械臂关节零位标定流程及求解算法,给出了四自由度机械臂末端精度测试流程,并详细阐述了末端定位精度解算方法。为多自由度串联式机械臂精度测试提供了技术途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