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主要核算变动简析 下载:84 浏览:483

颜媛 《财会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迫在眉睫,新旧制度的差异分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主要梳理了《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之间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三项非流动资产的主要核算差异,为各医院财务人员对《新制度》的学习理解提供参考。

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58 浏览:357

练素斌 王丹莹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SNAP-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23±2.56)d,短于对照组的(25.21±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NAP-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两种输液针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效果比较 下载:57 浏览:395

张明华 张明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输液针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为新生儿动脉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方法:将2017年6~11月新入院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号输液针采血,对照组采用5.5号输液针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哭声持续时间、标本合格率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及哭声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7号输液针采血。

福建省13所医院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11 浏览:366

戴嘉喜1茅清1陆虹2钟红秀3江秀敏4 2018年6期

摘要:
了解福建省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对福建省13所二级以上医院的374名助产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核心胜任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助产士的核心胜任力总均分为(3.96±0.54)分,职业素养、产后保健技能、妊娠期保健技能得分较高,公共卫生保健知识、公共卫生保健技能、妇女保健知识得分较低。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初级、中级、高级能力总均分分别为(4.03±0.55)分、(3.78±0.59)分、(3.54±0.75)分。7个维度中,技能得分均高于知识得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助产工作年限、医院级别、婚姻状况、聘用形式是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福建省13所医院助产士核心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初级能力较好,中、高级能力有待提高。应关注新入职、基层、非在编助产士,全面提高助产士队伍的核心胜任力。

硬膜外无痛分娩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应用效果 下载:238 浏览:2675

余毅宏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硬膜外无痛分娩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妊娠期高血压为研究疾病,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自然分娩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43例行硬膜外无痛分娩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以及疼痛情况;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情况;两组患者的产程情况。结果心率、动脉压以及疼痛评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优;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均更短。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硬膜外无痛分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得以提升,缩短患者的产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