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论文献纪录片的理念表达与价值构建——以纪录片《中共六大纪事》为例 下载:72 浏览:393

申江伟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文献类纪录片在我国的纪录片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它的创作理念和价值构建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景。本文以纪录片《中共六大纪事》为例着重阐述了文献纪录片的意义、发展近况、史料考证与选择、口述历史的作用、细节运用等多方面义理和总结分析,为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查找美国外交档案的三种思路:以冷战史研究为例 下载:55 浏览:266

姚百慧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对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史某一专题研究而言,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时间、机构和主题三个维度入手进一步查找档案。时间维度是依据档案的生成时间,来排检同时段的文献,主要可查阅总统档案。外交政策总是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定和执行的,机构维度则要查找涉及该专题的政府机构,尤其是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主题维度是设法利用已出版的、与所研究相关的专门档案集。

生长的墓志——从范仲淹撰《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看后人的改易 下载:56 浏览:210

王瑞来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记录墓主一生业绩的墓志,作为个人传记,其史料价值颇受重视。墓志文本在刻石入土之前常常出于某种原因被改动,入土之后便已固化。不过,也有超出常识的特例,为好友滕宗谅写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还为其撰写过墓志铭。对照收录在范仲淹文集中的文本,令人惊讶地发现,县志中收录的署名范仲淹的墓志,有了极大的改变,出现了撰写之后几十年"未来世界"的事实。这例石刻史料被改写的个案警示我们,貌似可靠的"地下史料",也不可尽信,需要审慎辨析。

1950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以湖北《武昌县锦绣乡典型调查》为例 下载:65 浏览:314

杨奎松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研究共和国史,离不开官方史料。任何史料的生产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但这并不妨碍历史研究者依据各自研究的目的来利用它们。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各种相关史料,小心地勘验求证,同时掌握到史料形成前后制度、权力、政策、人事各个方面变动的情况,官方史料也一样能有其他史料无法替代的研究利用价值。

再论《行程录》的真伪问题 下载:57 浏览:363

李寒箫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王国维于1927年完成的《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一文是我国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作品。然而该文提出的"金熙宗时期蒙金之间无大战事"及"《行程录》《征蒙记》其书其事皆伪"两个结论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行程录》及《征蒙记》二书绝不可等同而论。将《行程录》佚文与相关金朝史料、域外文献进行比对后,发现它们所记载的许多关键信息均可相互印证。据此可以断定,《行程录》绝不是一部伪书,它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大力开拓宋代文献史料源 不断提升学术创新力 下载:54 浏览:315

戴建国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宋代的传世资料数量并不算少,但与唐代相比,在有些门类却不占优势,甚至是欠缺的。我们既可向上通过揭诸来者,将研究视角上溯至唐五代,也可通过向下追踪其后世流变,借鉴元明清资料和学界成果,反观宋史,解读文献资料,研究宋史。加强宋代墓志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挖掘墓志价值。重视宋之后文献所载宋史二手资料的价值,积极开拓元明清三朝文献中蕴含的宋代史料源。关注和挖掘明清时期修纂的家谱价值,不断提升宋史研究的学术创新力

钱玄同的思想革命论对章太炎“黜经为史”观的发展 下载:55 浏览:424

王小惠 《中国文学》 2020年9期

摘要:
钱玄同承接清末章太炎"黜经为史"的思路,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认识孔子、孔学,批判了康有为等发起的孔教运动。同时他将章氏的"黜经为史"转化为"黜经为史料"。从"史"降为"史料","六经"的纲领地位不复存在。这些成为"史料"的"六经"被钱玄同按不同性质,归属于文史哲等学科,终使经学"土崩瓦解"。钱玄同对"六经"的定义,从内部瓦解孔学,让旧道德、旧伦理丧失立足之基,促进了五四思想革命的生长,可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还值得商榷。

新见平津沦陷期间报刊所载周作人“佚文”及相关史料 下载:68 浏览:398

肖伊绯 《中国文学》 2020年5期

摘要: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平津地区相继沦陷,至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周作人在平津地区的报刊曾发表大量文章与言论。笔者经年搜求,寻获在此期间周氏"佚文"十五篇,以及相关史料若干,均为尚未公开披露或编入周氏文集者。为此,笔者对这些新见"佚文"及史料做初步整理与简要评述,谨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从“逃死”到“扞艰”:新史料所见两周之际的郑国 下载:63 浏览:270

程浩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从幽王末年西周灭亡到平王东迁东周建立的这段时期,是郑国高速发展与称霸诸侯的关键阶段。早在幽王八年郑桓公任司徒之初,他就与史伯谋划了东迁伊洛以"逃死"的战略。幽王蒙难骊山后,桓公与武公两代先灭郐、虢,继而启疆四域,占据了洛水以东的大片土地。在经历了"周无王九年"的动乱后,周平王在晋国的支持下得以复立,并由京师东迁成周。先于王室完成东迁的郑国在这时选择了"扞平王于艰",郑武公"处卫三年"夹辅周室,拱卫了新建立的东周王朝在成周的统治。郑国由于襄助平王东迁之功,世为王朝卿士,在春秋前期成为了号令东方的诸侯之长。

关于茅盾“雨天杂写”系列杂文的史料问题 下载:66 浏览:341

刘铁群 《中国文学》 2019年12期

摘要:
1942年,茅盾在桂林创作了"雨天杂写"系列杂文。关于这组杂文,很多版本的茅盾全集、选集、年谱、词典在收录或表述中都存在史料错误,包括内容残缺、标题与正文张冠李戴、最初刊载信息混乱等。这些普遍存在的错误导致大量的专著和论文在引用"雨天杂写"系列杂文时陷入了史料的混乱。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雨天杂写"系列杂文的史料问题作出系统的梳理与考证。

论宋代的“杀人祭鬼” 下载:38 浏览:229

刘泳斯 《国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宋代文献记录中"杀人祭鬼"宗教异端案件颇多,这些案件多发生在南方地区,当时将这种异端巫术称为"南法"。除了南方蛮夷原始巫术人牲外,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希望通过血祭邪神而暴富的心理,也促进了杀人祭鬼的流行。宋代官方力图通过儒释道三教的"教化"去打击"南法"等宗教异端活动,同时又采取了各种法律措施,对宗教异端案件进行严惩,力图标本兼治,将此类案件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

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分类——以《新文学史料》为中心 下载:65 浏览:378

徐洪军 《中国文学》 2018年8期

摘要:
作家回忆录的写作在八十年代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文学现象,很多老作家发表、出版了一大批文学回忆录。但是,无论是从八十年代的文学现场还是从三十年来的文学史研究来看,作家回忆录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推进"当代文学历史化"、"重返八十年代"的学术思潮中,这一现象实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新文学史料》为中心,兼及其他作家回忆录著作,对八十年代的作家回忆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以期为后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扎实的学术基础。

1956年中国作协参加亚洲作家会议史料钩沉——兼谈对日本战后文坛的影响 下载:50 浏览:343

曾嵘 《文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1956年茅盾率领老舍、叶圣陶等12人的大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亚洲作家会议。这是亚洲结束了长时期的被殖民、第一次以独立姿态展开的亚洲文学交流活动。然而,这次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大会,却因资料匮乏,其会议缘起、筹备过程、参会国家与名单等都不甚明了。基于此,本文汇集出现在《人民日报》《朝日新闻》《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和杂志中与之相关的资料,参考中国作家叶圣陶、萧三和韩北屏,日本作家堀田善卫的记录,梳理了新德里会议的筹备过程、厘清了数据混乱的参与国家数目、最大限度地确认了亚洲各国的代表名单,以及整理了为期五天的大会的议程,让原本模糊不清呈碎片状的亚洲作家会议显示其轮廓,并具体呈现在会议期间产生的各种问题与争论,以便发现在1950年代中期冷战格局之下,亚洲作家们所面临的新的使命与矛盾。

“创造”与书写:环境口述史料生成路径探微 下载:62 浏览:358

周琼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环境口述史料是现当代环境史料的新形式,其采集及创造、记录及书写,是当代环境史研究及环境史学发展的基础。在环境史学科视域下,对从事环境及生态相关工作及关注环境的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口述访谈,得到不同类型及内容的影音图片及实物、文本资料。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对口述访谈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和考证,整理和撰写出符合规范的环境史料。口述史料书写者要具有"环境"无所不在的视域及思维,坚持客观、准确的书写原则,把握科学性及典型性的材料选择及书写标准,展现全面细致且生动形象的场景,为环境史研究提供新型的史料,为环境史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谭献日记的戏曲史料价值 下载:73 浏览:274

吴钦根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摘要:
晚清著名学者、词人谭献,同光间曾多次来往京师,诗酒文会中与当时多位名伶来往密切,并编有《群芳小集》《群芳续集》等。光绪初年,又根据所见所闻为萝摩庵老人所著《怀芳记》作注。关于《怀芳记》一书的作者,日记中已有明确提示,借此可考得其人为乔松年。但由于通行本《复堂日记》为谭献生前编定的删节本,后虽有徐彦宽补录、续录,依然称不上是全本,其中与戏曲相关的大部分史料即被删除殆尽。今南京图书馆等处藏有《复堂日记》稿本六十册,其中不仅详细记录了《群芳小集》《群芳续集》的成书历程,还充分呈现了当时士伶诗酒文会的真实场景。这对于考察花谱类书籍的生成以及同光间京师梨园生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沈从文《芸庐纪事》的相关史料问题 下载:55 浏览:417

刘铁群 《文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沈从文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小说《芸庐纪事》曾先后在桂林版《人世间》、昆明的《文聚》以及天津的《益世报·文学周刊》上发表,后两次发表在内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目前不少沈从文的"年表""年谱"以及研究资料对《芸庐纪事》刊发过程的描述存在明显的史料错误。与此同时,不少收录《芸庐纪事》的文集在对该作品内容的处理上也有比较严重的错误。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沈从文《芸庐纪事》的相关史料问题作出考证与梳理。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的“知识化”现象 下载:85 浏览:478

斯炎伟 《文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不时体现有一种"知识"的眼光与意识,它将"问题的探讨"降格为一种"知识的言说",甚至是某种"常识的复述"。对常规性史料的绝对信任与过度依赖,使研究活动难脱某种特定话语之下的知识窠臼。将一些热门的学术理念视为"公理"并加以"结论"式运用,极大限制了研究活动对问题的个性化发掘。缺乏问题意识的"材料流"结构以及急于将对象"本质化"的话语模式,使研究活动成了知识的陈述或判定,从而阉割了研究主体的思想与历史的复杂。

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化试题探索——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简评 下载:47 浏览:475

魏建群1 杜文星2 赵辉1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分析2018年河北中考历史试题中历史材料选取的特点,供广大教师在常规教学与备考过程中,就如何甄选史料、运用史料以及如何构建史料与历史素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参考。

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载:48 浏览:468

何海鹏1 孙红娟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突出考查阅读能力。学生答题失误常常反映在阅读方面;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迫切需要教研与实践。

例谈“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下载:75 浏览:388

赵素芹 周爱花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包括:收集鉴别史料的方法、获取解读史料的能力、着眼再现的合理想象、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去伪存真的辨析能力、求真求实的证据意识、科学阐释的表达能力等学科能力和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辨析、运用史料,设计基于史料研习的探究活动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