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家文化工程中的声音记忆——以集成志书中的音乐记录为例 下载:93 浏览:494

李松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档案置于国家记忆的语境中定位,是现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话题。从1979年开始开展的"中国十大集成志书工程",是一项全国性的普查工程。这种自上而下的"集成"是以传统音乐构成的集体记忆,也是以各地区、各民族民间声音为主构成的国家记忆。此项工程就规模之大、全面系统和声音的记录而言,的确是第一次,也为后来的民族民间音乐搜集整理工作提供了范式。21世纪以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持的"再抢救"工程,秉承之前的工作,一方面展开修复档案与老唱片数字化的工作,另一方面逐步展开了地方影像资料抢救性修复和著录。随后展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数据库的"元数据"建设,让文化信息的空间表达更为精细化、系统化。因此,将国家记忆与大众生活、艺术发展、文化交流联系起来,推进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延续和发展,推进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文化保护、传承与创造的终极目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