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工程土石混合堆积体坡面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有机碳演变特征 下载:87 浏览:486

姚一文1 戴全厚1 林梽桓2 高儒学1 严友进1 伏文兵2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区不同植被恢复时间(1、2、4、6 a)依坡倾倒而形成的工程土石混合堆积体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随恢复时间增加,混合堆积体土壤有机碳增加,植物种类总数先增加后减少、且乔灌层植物种类增加而草本层植物减少,坡面的这一变化趋势大于台面;同样,坡面土壤全氮、C/N和全磷含量上升,全钾含量下降、容重降低,而台面土壤的这一变化则刚好相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C/N显著正相关,与容重、pH负相关,坡面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弱于台面。前瞻性变量分析结果还表明,台面土壤C/N对有机碳提升的贡献率最高,而坡面全氮贡献最高,因此在土石混合堆积体坡面应优先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类植物栽植。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区工程土石混合堆积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对影响快链条运动状态的相关参数的研究 下载:65 浏览:448

张童欣1,2 李晋斌1 谢金江3 张芳芳4 《物理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关于绳子、锁链这样的一维柔性物体的力学问题拥有悠久的历史。这类问题的传统处理方式是通过微元法列出线性常微分方程求解,大多数复杂情况的求解都涉及数值模拟方法的介入。但是,对于一些有明显链节的链条,我们发现其力学特性已经无法支撑起连续性的假设,因此本文试图从物理模型本身出发,建立了由若干根与地面呈一定倾角的棍子交错排列连接而成离散模型,并利用此模型重点研究了奇特的快链条现象,探讨了快链条下落的运动状态和棍子与地面的夹角、棍子数目、棍子长度、快链条下落初始高度等因素的关系,并尝试将此模型推广到另外一些经典离散变质量系统,为相关工程理论的建立提出了一定的新思路。

基于堆积床相变蓄热的模型验证及堆积优化 下载:24 浏览:268

翟融融 王玉 龙吴昊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针对堆积床相变蓄热罐,建立二维非稳态连续固相模型,对其蓄热特性进行数值研究。通过模拟结果揭示了蓄热过程中斜温层的变化情况以及换热温差的分布状态。探究了初始温度、传热流体进口温度、相变胶囊直径对蓄热性能的影响,并将所得结果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为进一步提高堆积率,结合颗粒堆积理论,提出颗粒直径服从Alfred分布的堆积优化方案。模拟结果显示,该优化方式在蓄热时间少量增加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蓄热量,具有很好的优化效果。

寒冷地区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土壤冷堆积研究 下载:92 浏览:518

张玉瑾 刘东1 陈忠海1 程向明2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寒冷地区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时,土壤冷堆积情况直接影响到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土壤源热泵系统模型;按照夏季延米换热量为60W/m的设计条件,模拟了热泵系统在黏土地质下运行10年的土壤温度场变化情况及机组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埋管周围5m范围内土壤平均温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壤冷堆积速率为0.27℃/年.随着冷堆积的增加,机组源测进口水温变化,机组制热性能逐渐下降.因此,需要采取辅热措施,如辅以太阳能热泵系统,来保证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高效运行.

震区泥石流流域内滑坡物源根系固土效应分析 下载:55 浏览:457

张旭 唐川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对强震区泥石流流域内的滑坡堆积物源所恢复草本植被的根系进行了固土效应分析,并研究探讨了含水率、含根量对根系固土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根系的固土效应差别。结果表明:(1)植被的恢复有利于堆积物源稳定性的增强;(2)恢复植被的坡体,随着含水率的逐渐增加,其稳定性依旧会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再逐渐变小直至发生破坏;(3)在中华草沙蚕、细裂叶莲蒿和中华山蓼3种植被中,细裂叶莲蒿根系对堆积物源的固土效应最好,其次为中华山蓼,再次为中华草沙蚕。

阜平县跑马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下载:76 浏览:496

刘贺军1 李晓乐2 吴玉涛2 于鸿坤3 杨为民4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跑马滩滑坡位于阜平县跑马滩村北坡,属薄皮式松散堆积层滑坡。2016年7月19日,阜平县普降暴雨,该滑坡发生失稳下滑,对滑坡前缘跑马滩村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基于野外调查、勘查测绘和室内测试,剖析了跑马滩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对其进行了稳定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

微粒的激光引导直写技术 下载:46 浏览:497

颜永年 陈立峰 林峰 吴任东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激光引导直写的堆积成形技术可以操纵微米尺寸的材料微粒进行组装构成微结构.本文介绍了激光引导直写技术的相关原理和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此操作过程做了探讨,最后对相关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有色金属矿开采过程中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及对策分析 下载:244 浏览:2276

王列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3年12期

摘要:
随着有色金属的不断开采,固体废物的处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恰当的处理会导致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本文旨在分析有色金属矿开采过程中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其影响,探讨目前的处理方式如堆积填埋和废物再利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包括采矿技术的创新、废物利用的产业化、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制以及政策的扶持,希望通过这些方法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为有色金属矿的可持续开采提供方案。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