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分析 下载:78 浏览:498

郭小芳 潘成梅 张俊勋 次旦 胡志伟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监测和评价西藏拉萨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了解拉萨市春季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采用自然沉降法于2017年春季对拉萨市城关区6个功能区12个样点室外空气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空气真菌分属于14个种,11个属,其中优势种为Alternaria rosae、Penicillium sp.、Phoma medicaganis和Alternaria atra,优势属为Alternaria、Penicillium和Phoma;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真菌总丰度平均值为290CFU/m3;绿化区真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该功能区真菌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明显高于商业区;风速显著影响拉萨城关区春季空气真菌分布均匀程度。总之,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空气真菌数量较少,表明,该季节拉萨市城关区空气质量良好。

甘孜藏族自治州传统牦牛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下载:70 浏览:485

邢伟一 李键 陈炼红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5期

摘要:
从甘孜藏族自治州11个县采集40份传统牦牛发酵乳样品,采用稀释倾注法分析乳酸菌数量,通过选择性分离,采用生化试验与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分析传统牦牛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甘孜地区乳酸菌平均含量在(6.48~7.90)lg CFU/mL,共分离出乳酸菌78株,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43株、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3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5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12株、片球菌属(Lactococcus)5株,鉴定出的种或亚种分别是: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helveticus、L.fermentum、L.casei、L.plantarum、L.brevis、P.acidilactici、Leu.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E.faecalis、E.faecium和S.thermophilus,其中嗜热链球菌12株,占菌株总数15.38%,为甘孜地区优势菌,分离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3株,在乳酸菌分离株中所占比例最小,仅为3.85%。

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31 浏览:476

陈文晋 孔庆全 赵存虎 贺小勇 田晓燕 张向前 席先梅 《农业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为明确鹰嘴豆种质资源在农牧业交错区生态适应性的差异,试验引进129份种质资源,通过对种质资源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9份材料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1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单荚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产量次之;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单株荚数,荚长最小;通过对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29份鹰嘴豆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第1大类可作为选育高产且株高较高的鹰嘴豆种质资源;第2大类能作为选育矮秆及特异粒色;第3大类丰产性较差可作为选育高秆大粒型适宜机械收获的品种;第4大类能够作为选育矮秆小粒型的种质资源;第5大类的鹰嘴豆能够作为选育高产高秆适合机械收获的种质资源。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80%,各主成分的特征值表明主要数量性状的育种方向具有多样性。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78份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84 浏览:517

​敬丹 骆翔 陈利娜 李好先 唐丽颖 曹尚银 《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以78份核桃农家品种及栽培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2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对78份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培育核桃优良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6.875个,等位基因的变化范围为1~16个,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含量(PIC)在0.075~0.228,平均为0.151。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05~1.000,当遗传系数为0.704时,可将78份资源分为5部分,分析发现栽培种与农家品种以及不同地理来源的核桃品种界限不明显,存在相互渗透的现象。78份材料间遗传距离较小,平均为0.23,遗传相似度高。用Structure 2.2分析群体结构发现最佳亚群体数为2,分别包含25和53份核桃资源。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中日朝菲律宾蛤仔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61 浏览:391

谭月1 邱明1 李金龙1 左陆雅1 吴婉婷1 霍忠明1,2 闫喜武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为了解中国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野生苗种产区的群体和潜在可作修复用途的日本、朝鲜群体的种质遗传基础,以中国山东莱州(LZ)、广西北海(BH)、辽宁营口(YK)、天津(TJ)4个野生群体,以及日本北海道(JH)和朝鲜新义州(NKS)野生群体(各10个)为材料,通过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测序,比较了各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16S rRNA序列扩增片段为535bp,基因片段的T、C、A、G含量分别为33.3%、10.9%、33.8%和22.0%,A+T含量为67.1%,60个个体共确定了20个单倍型,不同个体间存在单倍型共享现象;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378~0.911,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75~0.010 60,核苷酸差异数(K)为0.400~5.578;菲律宾蛤仔中国天津、营口、莱州及北海4个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朝鲜新义州和日本北海道群体遗传多样性(Hd<0.5,Pi<0.005)较低。研究表明,中日朝菲律宾蛤仔野生群体可划分为南、北方谱系,即北海群体为南方谱系,其他5个群体为北方谱系,中国北方的3个群体(营口、天津和莱州)及日本、朝鲜群体间存在距离隔离模式基因流,中国人工异地移养菲律宾蛤仔活动对本地野生群体基因资源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蛤仔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6个巨魾群体线粒体ND4基因碱基序列多样性分析 下载:69 浏览:474

杜民1 李娜2 牛宝珍1 周亚2 陈春丽2 文天仙2 王兴龙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为研究云南省境内特有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 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红河曼耗(Baya-M)、怒江坝(Baya-B)、怒江下游(Baya-N)、澜沧江上游(Baya-L)、景洪(Baya-J)、红河河口(Baya-H)6个点共采集72尾巨魾,每个点采集12尾,分析6个群体的ND4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巨魾线粒体DNA的ND4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72条mtDNA DN4基因序列,巨魾ND4基因序列全长为1381bp,共检测到50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0.0722;共有67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098;将巨魾与三线纹胸鮡Glyptothorax trilineatus和长丝黑鮡Gagata dolichonema两种鱼类的ND4基因利用UPGMA中的Kimura 2-parameter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巨魾单聚为一支。研究表明,红河河口与曼耗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而澜沧江与景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6),说明澜沧江群体与景洪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岩扇贝原种和繁育后代肠道和内脏团细菌多样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518

邹建威 曹善茂 李晓雨 刘钢 王尧 王斌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代谢机能,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内脏团(JN)和肠道(JC)及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内脏团(YN)和肠道(YC)4种样品中的细菌,测定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提取上述样品中的总DNA,运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获得可培养菌株83株,选取代表菌31株测序并比对,其分别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弧菌属Vibrio、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库克菌属Kocur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种样品中有效序列群落结构可分为9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加拿大原种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80%),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5%),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2%),次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占18%);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61%),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26%),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73%),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7%)。研究表明,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和国内子一代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土地整治前后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下载:173 浏览:1797

张芳 张金阳 《土壤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分析土地整治前后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以评估整治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通过绝对定量拷贝数、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差异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整治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能够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微生物多样性,这对于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土地整治复垦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下载:285 浏览:2897

程传胜 《土壤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土地整治复垦成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生态功能维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土地整治复垦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分析,探讨复垦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复垦耕地土壤质量、优化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