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博乐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之间关系研究 下载:35 浏览:338

肖合来提·巴义1,2,3 孜比布拉·司马义1,2,3 杨胜天1,2,3,4 于苏云江·吗米提敏1,2,3 张文静1,2,3 张利萍1,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以博乐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5~2016年博乐市11项城市化指数以及3项大气环境污染指数,并获取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以及大气污染物水平综合指数。计算过程中,把城市化发展指数作为自变量,SO2、NO2、PM10污染物指数、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单独作为因变量,解析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与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关系,并分别对其进行二、三次回归模型的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博乐市2005~2016年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出现"N型"库兹涅斯(ECK)曲线关系。由于研究周期不长,因而可能只得出真正的ECK曲线的一部分,博乐市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与大气污染物综合水平之间的演变规律有待进一步深化探索。

美国大气环境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经验与启示 下载:71 浏览:423

刘兆香 王树堂 王京 张晓岚 唐艳冬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3期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技术经验,研究了美国多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数据和技术要素积累、监管策略和区域协作及案例应用。结合我国当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中国协同控制的建议,不仅需要加强统筹规划,而且需要从理念、数据积累、技术整合到示范多方面进行加强。

整合利用高新技术治理呼和浩特地区大气污染的动力机制及其创新模式研究 下载:50 浏览:233

蓉倩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利用科技手段治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不合理,给呼和浩特市大气环境治理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环境监管和信息化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和生态科技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回顾了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管理中科技创新应用的现状与不足,从科技创新应用的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上进行研究,提出环保大数据技术解决思路,构建呼和浩特市大气环境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关中地区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 下载:46 浏览:443

徐晓波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1期

摘要:
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从高斯模式出发,以SO2的扩散为例,对关中地区点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各影响大气污染扩散规律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模拟表明,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和污染物的有效排放高度对点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鱼肉中汞的生物可给性研究——基于in vitro PBET方法 下载:43 浏览:372

廖文1,2,3 汪光1,2 赵文博1,2,4 李开明1,2 陈中颖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7期

摘要:
文章采用ICP-MS对广州市售的鲚鱼、多宝鱼和老虎斑3种鱼中汞浓度进行了检测,并通过in vitro体外模拟胃肠消化(PBET)对鱼肉中汞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鱼肉中汞的浓度为4.9~44.3μg/kg,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汞限量指标。同时in vitro结果表明,鱼肉中62.36%79.21%的汞生物可给。最后在生物可给浓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评价,在广州,成人和小孩通过这3种鱼摄入汞最大量分别为2.11和1.44μg/d,占JECFA规定的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的19.5%和13.3%,因此汞在这3种鱼类中的暴露风险都是安全的。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能促进污染物减排吗?——基于城市的三重差分研究 下载:93 浏览:477

赵志华1 吴建南2,3 《当代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区域特征明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5年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DDD)研究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从全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而此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子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显著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但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在促进不同污染物减排时存在差异,减排难度较低的污染物往往被优先完成。从时间效应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且这种时滞性在不同污染物减排之间存在差异。

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研究 下载:32 浏览:312

张敏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7期

摘要:
大气污染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其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更影响了人类的健康。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也越加重视,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致力于改善我国的大气污染状况。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审计可以更好地对治理情况进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建议。

邢台沙河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与潜在源区分析 下载:90 浏览:459

刘晓咏1 王自发3 王大玮2 向伟玲2 潘小乐2 刘航2 田雨3 张瑜4 王刘铭2 李杰2 苏方成5 贺泓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邢台沙河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沙河市区3个省控站点(司法局、市政府、宣传中心)的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沙河市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源区。污染物浓度特征分析表明:整个冬季司法局、市政府和宣传中心站点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8.0μg/m3、121μg/m3和135μg/m3。在大气自然活动和人为污染排放的共同作用下,PM10、PM2.5、SO2、NO2和CO均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整个冬季沙河市的ρ(PM2.5)/ρ(PM10)、ρ(SO2)/ρ(NO2)均值分别为0.57和1.05(ρ为各物质的浓度)。且随着污染加重,ρ(PM2.5)/ρ(PM10)、ρ(SO2)/ρ(NO2)均明显升高,表明燃煤贡献增加;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位于3个站点东北处的玻璃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对监测站点造成了一定影响。污染物空间差异分析表明,区域污染范围越大、强度越高,大气污染的空间差异性越小;潜在源分析表明:沙河市PM2.5的强潜在源区分布在其周边区域,随着PM2.5浓度增加,强潜在源区呈缩小趋势。沙河市东南部的本地源对PM2.5浓度有主要贡献,而此处正是玻璃企业的聚集地。

信息化助力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闭环管理 下载:43 浏览:420

周佳 彭理谦 闫文生 陆楠 张一珂 李晶 隆仕军 朱旻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从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出发,基于"现状、科研、对策、执行、评估"五步业务闭环管理工作法,建设成都市数智环境系统—大气大数据应用。在对数据量化分析、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目标和量化措施,同时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市县乡三级调度和精细化网格监管全覆盖,变被动善后为主动预防,从而实现科技治霾和精准管控,切实决策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机构改革新形势下加强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对策研究 下载:45 浏览:463

冯相昭 王敏 梁启迪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面临着国内环境质量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等多重严峻挑战。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职能进行调整,为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协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为保障国务院机构改革红利很好地释放,本研究在梳理国内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未来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果的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国内绿色低碳发展和加快建设全球生态文明。

移动监测在城市小尺度污染热点发现中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411

刘心宇 黄俊 王钺 张林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1期

摘要:
面向精细化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需求,本文采用基于传感器法的小型化空气污染监测设备,通过车载移动部署的方式,实现城市区域内小尺度污染热点区域的感知发现。以案例城市为例,利用少量车载移动微站,在一周的时间里完成了主城区范围内小空间尺度PM2.5污染热点区域的发现和排查,并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数据展示,验证了移动监测在针对城市小尺度污染热点快速巡查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

洛阳市大气污染对女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71

王孟珂 郭平平 杨勇强 蔡凯旭 周爽爽 南亚培 吴新华 《林业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以洛阳市常见绿化树种女贞为研究对象,研究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由郊区向市中心方向,叶片厚度变化不大,上表皮厚度增加,栅栏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变小,叶片栅栏细胞所占比例和组织结合度减小,叶片细胞组织离散度略有增加,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中国PM2.5排放数据的空间模拟方法研究 下载:95 浏览:502

王晖 夏既胜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近期某年中国31个省级PM2.5排放数据为因变量,选取省级的高速公路长度、干线公路长度、支线公路长度、人口、GDP和工业总产值6个因子为自变量构建模型,对PM2.5排放数据进行空间分布模拟,得到近期中国PM2.5排放数据公里格网分布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PM2.5排放数据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大部分省的相对误差小于30%,模拟结果精度较高,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准确的模拟PM2.5排放数据的空间分布;(2)中国PM2.5排放强度区域分布差异明显,整体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降低,同时还存在几个明显的高值和低值区域。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府际合作机制研究 下载:85 浏览:388

刘雪丽1 林秋菊2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面对京津冀区域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府际合作机制。京津冀区域各级政府部门应围绕大气污染问题开展协同治理,建立横向府际合作关系,改变以往依靠行政区划分区而治的属地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府际合作路径。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研究 下载:58 浏览:633

王朋 《环境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大气污染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等活动造成的污染气体以及悬浮物等大气污染物。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持续污染等问题。而大气污染问题的持续加剧,不仅会威胁人们健康安全,还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无法逆转的污染现象,因此,环境工程中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之一。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0 浏览:436

冯英杰 张帆 王巧楠 吕俊超 《中国环境保护》 2025年4期

摘要:
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正确地应用环境监测手段,能够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关的事实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需要大量的数据做理论支撑。环境数据是实时变化的,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按照各种需求,对整个地区的数据进行总体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并对特定数据的变化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找到一种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手段。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与治理对策研究 下载:49 浏览:507

王秀莲 《中国环境保护》 2025年4期

摘要:
空气污染不仅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在某些地区,空气污染会导致植物的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导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供氧,甚至出现更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雾霾严重的时候,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呼吸系统带来很大的危害。空气污染不仅蔓延迅速,而且污染面积极大,且其组成复杂,难以集中治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对空气进行有效地控制,很容易引起诸如酸雨之类的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浅谈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 下载:126 浏览:1799

赵连法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污染物类型复杂,必须进行源头治理。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能积极防控污染,提供治理依据,促进法规完善。文章介绍了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措施,实例表明精细化环境监测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大气、水源和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25 浏览:499

王树平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水源和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评价大气、水源和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三种监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水源污染监测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为化工企业提供水质信息,指导企业进行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环境保护中大气污染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思考 下载:53 浏览:489

王媛 《中国环境保护》 2025年1期

摘要:
空气污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和重金属,对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介绍了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