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气体超声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应用设计 下载:66 浏览:355

吴洪伟 《中国仪器》 2019年5期

摘要:
气体超声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已日趋成熟。该系统依托已建的通信网络,实现对现场仪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本文结合某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实际工程,在介绍气体超声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就气体超声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应用设计加以讨论。

国内外承压设备完整性事故调查标准的对比及实用性评价 下载:80 浏览:326

戚菁菁1 孙伶2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11期

摘要:
鉴于国内对失效案例深入调查分析、统计整理、上报发布等工作重视程度的逐年递增,对比分析了API RP 585—2014《承压设备完整性事件调查》和TSG 03—2015《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在事故定义、事故分级、事故原因、事故调查小组及人员、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认定及后果评价、事故数据上报等内容的优缺点。管道作为承压设备的一种,其完整性事故调查总体遵循承压设备的完整性事故调查,通过承压设备完整性事故调查相关标准的比对及实用性评价,以期为管道完整性事故调查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新建天然气管道水合物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53 浏览:64

李方圆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9期

摘要: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的某些组分与液态水会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这些水合物会阻塞天然气管道、阀门和设备等,严重影响正常输气生产。以某输气管道冰堵为例,通过分析新建天然气管道投产初期产生冰堵的原因以及水合物的生成机理,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建议,得出冰堵场站的解堵过程,用以指导今后类似管道的投产。

中俄天然气管道抢修关键点标准对比分析 下载:22 浏览:203

徐葱葱 姚学军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2期

摘要:
天然气管道抢修是管道事故状态下降低事故影响,快速恢复生产的关键环节。随着管道技术的发展,管道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对管道抢修技术要求更高。目前国内标准缺少高钢级、大口径、高壁厚天然气管道抢修的内容,在沼泽、高寒等特殊环境下抢修作业经验不足。通过对比国内和俄罗斯天然气管道抢修标准,从设备进场、切割、焊接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天然气管道抢修关键技术的标准差异,完善了我国天然气管道抢修技术和标准水平。

天然气管道焊接技术分析 下载:84 浏览:477

张向阳 《中国设备》 2018年2期

摘要:
以确保整个管道焊接施工能够成功地运行并具备完备的管道焊接技术为目标,分析天然气管道焊接技术和工艺,提出向下立焊焊接缺陷及预防措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天然气管道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分析及验证评价 下载:68 浏览:87

杨涛 仇攀 陈少松 高荣钊 李伟 《天然气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摘要:为了对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进行系统验证,采用内检测缺陷数据分析及开挖验证评价方法,综合考量缺陷深度、环向位置、金属损失速率以及失效压力级别等多个参数,对某天然气管道的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选取对管道运行安全威胁最高的缺陷进行开挖验证,将现场的缺陷测量结果与内检测报告的缺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检测器的精度性能和内检测数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内检测数据的金属损失缺陷深度信息基本符合其设备检测性能指标,内检测数据的深度百分比较实际缺陷深度略微偏小;②金属损失缺陷长度和宽度信息与其设备的检测性能指标存在着差距,检测精度有一定的偶然性偏差。结论认为,通过对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开挖验证、系统对比分析并深度挖掘内检测的数据,认识到天然气管道金属损失缺陷内检测与现场验证数据的差别,对后期消除缺陷测量偏差、全线进行完整性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天然气管道自动分输模式及应用 下载:65 浏览:339

孙晓波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天然气管道分输用户不断增多使得人工分输控制耗时较多且准确性不高。为了解决大量分输用户的供气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降低用户分输的人工操作强度,以华北地区用户作为样本,依据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分输用户的类型和用气特点,根据不同用气需求确定了用户的分输方式和安全保护设定,提出了不同的自动分输供气模式以及相应的控制逻辑和自动分输安全保护逻辑,并在华北地区用户中进行了应用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到量停输法、恒压控制法、剩余平均法、不均匀系数法4种不同的自动分输控制算法,针对不同的用户供气需求整合为不同的自动分输控制模式以适应各种不同用户自动化控制的需求;②根据用户日指定量进行自动分输控制,用户日指定量与实际完成量偏差均在1%以内,说明自动分输能够实现精准的日指定量控制;③自动分输降低了日指定数据人工录入错误造成的控制偏差,减轻了用户分输的工作强度,与集中远程控制的运行模式相结合有助于管道公司大力推行无人站场加区域化管理的管控模式。结论认为:基于用户需求的不同自动分输模式能够在保障用户供气安全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每日输气任务,满足各种用户自动分输控制要求,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实时瞬态模型法在长输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78 浏览:395

陈传胜 李俊 吴瑶晗 翟福超 《天然气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未来我国天然气管道面临的泄漏风险主要是腐蚀、外部影响和材料缺陷等引起的管道小泄漏或微小泄漏。为解决现有长输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在管道微小泄漏检测和泄漏损失计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强调应加大实时瞬态模型方法的应用研究,通过在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南京支线段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证实了其应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实时瞬态模型泄漏检测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泄漏,尤其对微小泄漏量的检测优势明显,同时用流量、压力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泄漏点的位置,实时计算泄漏速度和累计泄漏量;②实时瞬态模型法中的容量守恒变化曲线决定了其误报率低的特点,这一点在测试中也得到证实;③对于测试泄漏点压降很小的情况,实时瞬态模型法可以检测到目前无法通过SCADA查看到的微小数值压降变化,也可以解决目前采用的通过截止阀判断压降速率无法解决的微小泄漏检测。

华南某地区长输天然气管道建设初期调峰方案比选 下载:76 浏览:446

宋存永 朱建鲁 宋晓丹 杜翰 杨路路 曹学文 《天然气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华南地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某长距离输气支干线用户的月调峰需求,根据管道设计初期的工程实践情况,充分参考国内输气管道建设经验,从调峰能力、建设投资、技术成熟度的角度全方位对比了输气管道末段储气调峰、LNG调峰和气田调峰等3种方案。比选结果表明:①输气管道末段储气调峰经济成本低,但管道末段储气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工程调峰需求;②LNG调峰从技术和设备能力来看能够满足需求,相关流程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但前期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不具备经济性;③气田调峰方式会对气田开发带来负面影响,但其成本低且通过科学有效的调峰控制方案能够减少不利影响。综合比选后,结论认为:采用调峰能力强、经济性优、安全可靠的"气田调峰+管道末段储气调峰"作为管道建设的调峰方案能够满足管道天然气用户的调峰需求。

广东省天然气管道调峰调质研究与实践 下载:46 浏览:463

陈胜森 刘毓 付子航 冯亮 《天然气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解决广东省天然气管道在下游用户不断发展情况下所产生的日益突出的调峰调质问题,优化管道调度运行,解决输气能力瓶颈,采用管道瞬态模拟软件仿真计算的方法,在多气源、多用户条件下对多种调峰、调质工况进行组合水力计算,针对不同用户用气方式对管道调峰能力造成的不同影响,制定不同的用户负荷方案,首先采用静态计算的方式,分析管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的最大通过能力,排除用气量超出最大通过能力的工况,在剩余的可能实现的工况组合中,经过动态调峰计算验证,计算选择出能够充分发挥管道调峰能力的用户结构,形成通用化的结论以安排生产计划。结果表明:(1)根据水力计算得到的较多数据点可构成"调度扇面",直接指导实际生产调度运营管理;(2)基于计算结果分析建立管道生产调度科学管理体系,包括上下游建立预警机制,建立资源、市场和管网有机结合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成立区域生产调度中心,发布办法和预案等,提升了管道的应急决策支持水平。

基于管理熵的输气站安全管理分析 下载:67 浏览:341

易明慧 邹小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有针对性地改进天然气输气站安全管理方式,提升输气站整体安全指数,在分析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输气站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对输气站安全管理系统进行耗散结构判定,为输气站安全管理提供优化的依据。最后通过在某输气站的应用,证实了耗散结构分析判定的适用性。

天然气管道泄漏对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58

王江伟 王红义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应用于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时,测温光缆一般敷设在管道上方。随着国内长输管道管径的增大,当微小泄漏发生在管道正下方时,现有光纤测温系统及其敷设位置的适用性有待研究。分析了天然气发生泄漏后,由于天然气发生节流膨胀引起的温度变化,建立了恒温气团模型,研究了气体温度变化对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并给出了稳态时周围土壤温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上,该计算公式可为选择相应适用范围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和光缆的合理布置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测温技术应用于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提供指导。

天然气管道分输用户远控自动分输技术探析 下载:57 浏览:359

刘恒宇 《天然气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油气调控中心在远控过程中对大部分分输用户手动操作开关阀占用大量工作资源的问题,介绍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分输站场用户远控自动分输技术特点及其用户分类,阐述了管道分输站场计量、调压区典型工艺流程。以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所辖的长输管道为例,分析天然气远控自动分输技术以及自动分输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对计量、调压支路的远控自动改造方案,以更好地保障管道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细土筛分输送和管沟回填一体化装置的开发 下载:96 浏览:436

魏瑄 吴寅虎 刘洁 王巍 陈元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细土回填工序是管道施工中的重要工序,目前挖掘机配合网筛筛土法无法实现机械化连续作业,效率低,且存在质量风险。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基于推土机的细土筛分回填装置的设计及应用,内容包括细土筛分回填装置设计的总体思路、机械及液压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细土筛分回填装置在工程中的应用等,重点论述了细土筛分装置与推土机的连接系统、上料系统、土块筛分系统、输送回填系统、液压系统动力分配的设计等。工程应用表明,该装置易于安装在推土机上使用,集上料、细土筛分和回填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细土筛分回填的连续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管沟回填的效率,满足回填作业的质量标准。

沙特阿美输油管道现场FBE内防腐补口技术 下载:76 浏览:272

姚文宾 丁涛 崔晓明 朱天祥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在沙特阿美标准体系下进行输油管道的现场FBE (Fusion-Bonded Epoxy)内防腐补口施工尚属首次。结合沙特拉斯坦努拉管道工程实际,介绍了沙特阿美FBE内防腐现场补口技术,阐述了FBE内防腐现场补口设备、防腐补伤材料、人员配置、环境要求、施工流程、工艺措施、安全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工程实践证明,在本项目管道环焊缝的FBE内防腐现场补口施工中,166道环焊缝仅有2道补口不合格,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8.79%,施工进度达到5道/d,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今后在沙特进行类似工艺管道FBE内防腐现场补口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2Cr5Mo耐热合金钢焊接工艺 下载:82 浏览:255

张西雷 王强 刘彦青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12Cr5Mo是一种具有粒状珠光体组织和少量铁素体,具有较好高温耐热性和高温抗氧化性的钢材,但钢材焊后淬硬倾向明显增大、冲击韧性降低,极易出现冷裂纹,焊接性能差,故对焊接工艺要求严格。介绍了耐热合金钢12Cr5Mo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根据12Cr5Mo的力学性能及焊接特点,选择了合适的焊接方法、填充金属、坡口形式及尺寸;通过焊前清理、焊接工艺参数的优化、预热温度及层间温度的控制以及接头焊后热处理,确保了焊缝质量。对12Cr5Mo焊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测、无损检测、力学性能试验及焊接质量评价,表明上述焊接工艺可靠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海上天然气管道腐蚀泄漏综合检测与分析 下载:67 浏览:452

陈静 潘大新 程久欢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海上油气田发生腐蚀泄漏的风险大,后果严重,可导致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危害人员安全。针对渤海某油气田发生的天然气管道腐蚀泄漏事故,提出管道腐蚀综合检测和分析体系。首先检查流体组分,通过ECE软件计算腐蚀速率确定管道的腐蚀裕量是否满足要求,然后对天然气管道的外观、壁厚、形貌、金相、材质和力学性能等全方位进行检测和分析;尤其对其内壁腐蚀产物进行重点检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流体综合腐蚀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天然气管道腐蚀综合检测与分析体系,可以全面分析其腐蚀原因,预测腐蚀发生的位置,规避潜在发生腐蚀泄漏的风险,保障海上平台的生产安全运行。

输气场站埋地管道检测与维修分析 下载:60 浏览:237

李强林1 周丹2 耿国军1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某天然气场站埋地管道腐蚀风险逐年增大,为降低管道泄漏风险,采取直接检测法、试片断电法和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对埋地管道防腐层、区域阴极保护效果、管体缺陷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场站埋地管道大部分防腐层出现破损、鼓包、剥离、粘结力减弱甚至失效等问题,区域阴极保护效果差,采用黏弹体对管道防腐层进行大修后,其防腐效果及阴保效果有了较好改善;通过超声导波检测快速发现管道上存在管体缺陷,证明了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可用于场站埋地管道的快速检测和缺陷的定位。

关于对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地面管道施工管理的研究 下载:34 浏览:1646

张冀轩 叶思明 闫方亮 《当代管理》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油气储运工程迈入集中建设时期。其中,管道工程的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对储运工程起关键性作用,为避免影响储运工程质量的因素出现,必须强化管道施工的过程管理,才能更好的满足储运工程的质量要求。 

电解水制氢电源的选型研究 下载:63 浏览:810

刘皓 《电力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在“双碳”和“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低碳减排的目标,确定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电解水制氢技术是氢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对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制氢电源作为电解水制氢的关键设备之一,是将交流电变换成与制氢设备供电电压匹配的直流电,从而驱动水的电解过程。制氢电源的技术路线直接影响着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和效率,本文通过对晶闸管(SCR)整流电源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整流电源的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供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