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大型天线扼流圈加工技术研究 下载:56 浏览:279

孙广宇 刘暄 倪娜 张博威 赵德新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扼流圈是在天线设计基础上用于改善电磁波传输多径效应、改善辐射效率、提高辐照均匀度的重要结构,零件公差要求严格。由于材料为硬质铝合金,加工过程中切削量大,材料加工过程变形量大,导致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加工难度系数高。分析了扼流圈零件及影响其加工精度的因素,通过工艺方法、切削参数、装夹方式的选择,采取对应的加工余量控制、应力控制、振动控制等手段,提高加工质量,保证了加工精度。

双反射面天线装配过程中同轴度误差分析 下载:90 浏览:448

孙瑞峰 朱士琦 刘兰波 苏永胜 陈敏豪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分析双反射面天线在装配过程中主、副反射面的同轴度,利用位姿矩阵表示主、副反射面的同轴度,得到同轴度与转角的关系方程。通过Mathcad软件根据关系方程生成转角与同轴度的等值线图,确定不同位置的转角对同轴度的影响,提高了主、副反射面装配的同轴度精度,缩短了装配的周期。

天线波导裂缝慢走丝线切割技术研究 下载:56 浏览:272

王建华1 王明军2 范永庆1 梁峰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微细天线波导裂缝结构的铣削加工难题,提出了一种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技术方案,解决了加工工艺技术、电极丝直径与缝宽匹配性技术、电加工参数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缝宽尺寸0.6mm及以下微细裂缝结构的加工。

星载天线地面动平衡试验仿真研究 下载:36 浏览:272

牛宝华1 姚瀚宇2 艾永强1 王锋斌1 徐晓龙1 贺尔铭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实现某型卫星的高精度姿态控制,需要对其大型回转天线探测头部结构进行严格的动平衡设计仿真与试验。结合星载天线研制需求,首先针对该型回转天线设计了动平衡配平方案,通过试验仿真及结果比较,甄选出动平衡试验最佳配平方案并给出指导性建议;探索了在地面动平衡试验时补偿重力影响的几种措施,验证了加支撑杆消除重力影响的可行性。最终与动平衡试验相结合,以很小的配重成本实现了卫星天线的配平要求,保证了卫星的按期发射。

一种毫米波复合波导天线零件高压水去毛刺技术研究 下载:64 浏览:313

王志鹏 杨文静 曹来东 肖爱群 王建华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某毫米波复合波导天线零件加工后毛刺多,且与基体附着力强,提出了新的去毛刺要求。通过高压水去毛刺技术实现了"十"字缝、缝隙、功分枝节、窄细筋壁直角等典型结构边缘毛刺的完全去除,零件表面没有损伤,腔体锐边保持完好,解决了该类复合波导天线零件毛刺去除的技术难题。

上升段码间多址干扰影响分析 下载:39 浏览:255

龙斌1 杨俊武2 陈绍军1 丁宏义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在一箭多星发射的上升段测控中,通常情况下扩频信号的码间多址干扰对测控影响为主要因素。通过对双星、三星及六星上升段测控的实例分析,分析了卫星天线角对码间多址干扰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降低上升段码间多址干扰的应对措施。面对未来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开展码间多址干扰分析,对地面高质量测控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种高效率背腔微带振子阵列天线设计 下载:44 浏览:268

牛传峰1 张晓冲2 李增科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卫星通信需求,设计了一种L/S波段宽带圆极化背腔印刷板微带振子阵列天线,由5个切边矩形微带贴片振子辐射单元组成,可实现左右旋双圆极化辐射,又可形成差波束信号用于跟踪。通过对矩形微带贴片、背腔大小以及布阵间距进行结构调整得到一种新型宽带圆极化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工作频段为1.3~2.4 GHz,在通带内轴比参数AR<2,绝对带宽达到1.1 GHz,相对带宽达到59.5%。实现宽带工作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圆极化特性。将其作为反射面天线的馈源,使天线具有很高的增益和效率。

宽频带低剖面微带天线应用 下载:40 浏览:294

荣志鹏 李丽娴 邵晓龙 印倩 张耀丹 《无线电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型化与低重量是雷达的一种发展趋势,二次雷达天线与主天线安置在一起,有着严格的尺寸与重量要求。传统二次雷达天线采用微带阵子天线的形式,微带阵子天线剖面高度为0.25λ,λ为工作频率对应波长。微带天线具有低剖面的特性,为了实现天线小型化,采用L形探针耦合微带贴片的设计方式,剖面高度为0.17λ。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宽频带的特性,天线带宽达到28%。

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载波相位连续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302

贾振国1 吴海洲1 洪锋2 刘岗风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宽带阵列信号波束合成过程中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问题,在建立阵列天线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在实际工程中易于实现的宽带阵列波束合成处理流程,同时根据信号处理流程对宽带数字信号处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根据分析和推导过程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

一种应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阵列的UWB天线单元 下载:53 浏览:315

易卿武1,2 申建华1,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分析了一种有限地共面波导结构的超短带(Ultra-wideband,UWB)槽天线单元,以及作为天线单元结构在同时同频全双工天线阵列中的应用情况。从阻抗匹配和辐射原理角度对该天线单元进行原理阐述,从全波电磁仿真层面进行分析计算,研制出原理样机进行测试验证。实测结果表明,与仿真分析一致,在8~18 GHz范围内测得的方向图与仿真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一种新型超宽带双极化EMC测量天线 下载:50 浏览:327

印倩 李丽娴 邵晓龙 荣志鹏 吴翠翠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目前大多数波导喇叭电磁兼容(EMC)测量天线存在的重量重、频带窄和单极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宽带Vivaldi双极化EMC测量天线。通过将2个相同的Vivaldi天线十字正交安装,实现双线极化功能;优化2个天线的馈电位置,实现2个天线高隔离、方向图一致、对称、平缓和交叉极化低等技术要求。利用ANSYS 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0.6~6 GHz时,辐射方向图在±55°内平缓、对称、无凹坑,满足探头天线的使用需求。整个频带内交叉极化<-25 dB,2个输入端口隔离度≤-28 dB,完成了对天线实物的加工,其测量结果与设计结果较好地吻合,满足了作为EMC测试天线的使用需求。

一种X波段船舶雷达微带天线的设计 下载:60 浏览:328

刘冬1 高雪2 房少军2 李胃胜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中小渔船雷达天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X波段的圆极化船舶雷达微带天线。为了增加天线的辐射方向性、减小天线的尺寸并降低天线的复杂度,将20辐射单元交错位于馈电网络两侧;与贴片边缘相连的阻抗变换器采用蜿蜒型结构;馈电网络采用阶梯型阻抗变换器。设计的天线实物长度约26 cm,其工作中心频率在9.3 GHz,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圆极化性。

X波段下产生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设计 下载:60 浏览:362

顾磊1 顾易帆2 熊德平3 周守利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应用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射频频谱资源已日趋香农极限。为解决这个问题,无线通信中引入了携有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涡旋电磁波,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微带天线阵技术是产生涡旋电磁波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同轴馈电的矩形微带天线为阵元,设计了阵元数目分别为6,8,12的3种环形阵列天线,来产生携带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分析了不同轨道角动量模式数下,涡旋电磁波辐射能量和最大增益辐射角度变化情况。利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在中心频率10 GHz处,比较了阵元数目对电磁波的涡旋特性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更多数量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涡旋电磁波涡旋性能更好。

新型双频全向Alford环微带天线 下载:66 浏览:361

许唐红 詹珍贤 胡帅帅 《无线电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无线通信系统对极化分集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双频水平极化全向Alford环天线。该天线由2个环形辐射结构构成,外环辐射结构包含4个微带偶极子阵列,谐振频率为2.45 GHz;同时新增耦合圆环内辐射结构,谐振频率为5.225 GHz。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在802.11b (2.40~2.48 GHz)和802.11a (5.15~5.35 GHz)频率范围内S11优于-10 dB,其中在2.45 GHz和5.225 GHz的S11分别达到-17.9 dB和-27.2 dB。由于具备良好的水平极化全向辐射特性,该天线可作为极化分集天线单元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

基于天线选择的MIMO系统能效功率分配优化 下载:58 浏览:353

张永棠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对MIMO系统在毫米波衰落信道下的能效功率分配进行研究,以期实现绿色传输。考虑发送端采用天线选择技术,接收端采用最大比合并技术,给出系统能量效率公式,并构建系统基于能效最大化的目标优化函数。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迭代功率分配方案。利用排序法及朗伯函数给出简单的闭式功率分配方案。利用Matlab软件验证所提功率分配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功率分配方案较穷举搜索法EE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是一种复杂度低的优化算法,能快速收敛到EE最大值。

天线方向系数的一类计算逼近方法 下载:47 浏览:366

刘俊群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天线的方向系数是天线的核心性能指标之一,准确计算方向系数是高性能天线应用的核心要求.本文基于平面近场测试理论、实测数据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系统阐述基于近场测试来数值计算天线方向系数的原理,并进行深入的误差分析.本文选择一种方向图函数和方向系数已知的被测天线,来检验所讨论的误差评估方案.评估分两步实现,第一步,针对这一天线,采用标准的近场测试配置,仿真模拟出(相当于实际测量出)一套平面近场数据.第二步,基于这套近场数据,利用数值积分计算出天线方向系数.本文使用或提出了四种数值算法,分析了提出的后三种算法本身的误差来源,并开发出程序搜索方案,确定出后两种算法的最小误差界.随后,利用这四种数值算法分别得出天线的方向系数.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近场方向系数都比真实方向系数大,但误差不超过0.6 d B.这一结果对实际应用中正确评估基于近场测试的天线方向系数准确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用于光控相控阵的非载波再入大孔径延迟技术 下载:78 浏览:402

李亚明1 周云2 韩威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光子谐振环的波束合成网络可实现重量轻、损耗小和成本低的相控阵天线,同时可获得宽角扫描时的大瞬时带宽和无波束偏斜扫描。为了节约光电链路的带宽,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光子谐振环的光控相控阵天线波束合成网络非载波再入技术。区别于双边带调制或单边带调制加滤波和载波载入技术,利用谐振环的周期特性,将光载波和边带分置于不同的周期通带内,避免了载波载入的功分器件和滤波器件的使用、大孔径时的退相干导致的信号恶化,以及载波和边带的功率不平衡。

电磁诱导透明暗孤子的耗散变分束缚分析 下载:59 浏览:365

谭康伯 路宏敏 官乔 张光硕 陈冲冲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电磁精确控制的考虑,对半导体固态系统中电磁诱导透明所形成的暗孤子态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此涉及多物理场的复杂系统中,通过变分技术对耗散与非线性相干作用下相应的同态暗孤子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耗散削弱作用与相干耦合作用之间所形成的系统性平衡约束对暗孤子时空演化的精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高增益天线在高铁上的应用 下载:20 浏览:214

曹广山1 迟明仁2 宋春鹏2 李凤花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我国目前已进入高铁时代,高铁旅客量快速增长,4G业务量随之增加,尤其是视频、游戏等业务需求增加,高铁旅客对网络感知度要求越高。为保障高铁沿线的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感知,山东联通在济青高铁场景应用新型高增益天线进行覆盖。通过对新旧天线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新型高增益天线在济青高铁上的覆盖效果。

车载天线指向精度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424

刘会锋1 李艳梅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指向精度是车载天线的关键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影响车载天线指向精度的因素众多,介绍了车载天线系统的组成和对指向精度的要求,给出了指向精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指向精度的组成和产生原因,改进了车体、天线结构、天线驱动的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指向精度,在实际测试和使用中指向精度有明显提高,和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对车载天线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