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利用闲置上行宽带链路及无线网桥的视频监控系统 下载:59 浏览:265

金涛 刘学知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线路总长269.67km,工程多由隧洞、暗涵组成,施工期间工程沿线通信不畅。为进一步解决好施工期的安全、质量及进度管理问题,提高施工期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城镇公用闲置宽带,通过无线网桥和上行链路通信传输方式,实现施工期全线全标段全天候的施工期视频监控。该方式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

核电厂设备闸门外压极限承载特性研究 下载:88 浏览:439

杜坤1 左永德1 袁亮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设备闸门外压极限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在ANSYS程序中建立参数化计算模型,通过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设备闸门封头的外压极限载荷。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相近,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有效性。对影响外压极限承载特性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总结出其影响变化规律。优化设计示例表明该研究方法具有实用性,可为设备闸门的结构设计提供优化方案。

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首次钝化工艺研究 下载:63 浏览:392

汲大朋 张烨亮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压水堆核电厂热态功能试验中的一回路首次钝化对核电厂一回路材料腐蚀控制和减少腐蚀产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热态功能试验过程中钝化膜的生成包含电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的观点,阐述了双层膜的生长机理,解释了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分析钝化工艺过程的合理性,推导出钝化温度与钝化膜反应速率的函数关系式,钝化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升高,钝化时间缩短;明确了钝化工艺温度的理论限值应不低于260℃。

核电厂放射性贮存池钢覆面检漏系统关键设计参数分析与研究 下载:60 浏览:293

陈楚员 谢洪虎 陈曌 刘小华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7期

摘要:
检漏系统是长期放射性贮存池钢覆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检漏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采用风险分析、流体力学理论计算等方法开展分析研究,并基于某三代核电厂乏燃料水池钢覆面检漏设计开展实证分析,确定了乏燃料水池钢覆面检漏系统的检漏回路数量、最大泄漏量、检漏管道坡度和响应时间。同时,通过与乏燃料水池冷却和处理系统的设计补水能力及液位报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乏燃料水池工艺设计上留有充足裕量。

基于超单元技术的乏燃料贮存格架多自由度非线性抗震分析 下载:25 浏览:336

伍时建1 尚尔涛1 刘攀1 高晨2 徐晓1 聂照宇1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超单元分析技术,建立乏燃料贮存格架整池超单元模型,对格架地震响应进行更精确的多自由度模拟。考虑了格架间流-固耦合影响,对整池格架进行非线性时程抗震分析,获得了格架的跳起位移、碰撞加速度、滑移位移等计算结果,并将超单元模型抗震分析结果扩展到格架详细模型,得到格架地震下的变形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超单元分析建模的技术方法显著提高了分析效率,格架响应计算也更为精确,可用于乏燃料贮存格架的抗震设计。

重要厂用水系统设计水温对冷链换热器热工设计的影响分析 下载:92 浏览:278

刘翠波 刘敏华 陈福龙 刘震顺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设计水温(TSEC)是影响冷链换热器热工设计的重要参数,随着TSEC的增大,冷链换热器的热工设计工况趋于恶劣,导致换热面积和设备尺寸逐渐增大。本文以冷链换热器的典型热工设计工况为设计输入,针对不同的TSEC,采用热混合设计方法,得到了对应TSEC下的冷链换热器板片方案。分析了冷链换热器总通道数量、流道占比、总传热系数随TSEC的变化情况,发现对于特定的热工设计工况,冷链换热器只能在一定的TSEC范围内实现压降和换热裕量的完全匹配,且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当TSEC高于该温度后,板片数量会迅速增大,应尽量避免TSEC高于该临界温度。

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轴封型主泵整机集成试验验证优化方案研究 下载:86 浏览:310

陈兴江1 彭放2 丛国辉1 符伟3 罗志远1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为确保主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泵整机在完成集成设计后需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文中介绍了主泵设计与验证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主泵工程样机需开展的整机试验项目。基于已有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主泵整机集成试验验证方案的优化和可行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充分开展主泵各模块、子模块、部件和材料的试验与分析的基础上,可采用小流量试验方案进行主泵整机集成试验验证。

设备闸门提升与导向装置运行特性仿真分析 下载:69 浏览:408

谢洪虎 张峰 刘小华 何英勇 钦军伟 张译寒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对核电厂设备闸门提升与导向装置在设备闸门封头开启与关闭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研究借助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展开,分别对提升与导向装置可能出现的同步提升操作和不同步提升操作两种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步提升操作工况下,设备闸门封头两侧导向箱位移一致,提升与导向装置不会产生卡滞;在不同步提升操作工况下,设备闸门封头两侧导向箱最大允许高度差为54 mm,否则提升与导向装置将产生卡滞。

乏燃料干法贮存容器屏蔽性能研究 下载:49 浏览:227

黄礼明1,2 唐邵华1,2 刘杰1,2 杨寿海1,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乏燃料干法贮存容器的屏蔽设计是关系到乏燃料干法贮存设施辐射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我国自主研发的乏燃料干法贮存容器为对象,重点围绕屏蔽性能目标的合理确定、屏蔽计算方法、计算假设的选择以及计算结果的分析等多方面展开研究。计算分析表明,自主研发的的乏燃料干法贮存容器的屏蔽性能良好,满足辐射安全要求。

核电厂人员闸门顶升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下载:27 浏览:393

谢洪虎 马文勤 张峰 杨锦春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1期

摘要:
为确保核电厂人员闸门顶升机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其在密封门启闭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借助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对人员闸门顶升机构可能产生的故障失效模式进行了仿真分析,主要包括顶升机构传动箱运动学分析和传动丝杠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顶升机构传动箱的安装初始位置是导致顶升高度不足的直接因素;通过设置传动箱的初始安装位置、丝杠转速和运行时间可确保顶升高度达到设计要求的60 mm;此外,通过对主要动作部件的受力模拟分析,得出丝杠在径向上承载力可忽略,不会造成丝杠径向断裂事故出现。

核电工程软岩地基沉降计算及沉降预测 下载:77 浏览:210

李忠诚1 凡红1 丁志新1 丁秀丽2 黄书岭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解软岩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国内某实际软岩地基核电工程,建立核岛软岩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了适应于软岩地基时效力学特性的流变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所提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同时采用的敏感度熵权属性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对地基软岩力学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基于均匀设计-改进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集成理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反演获得了地基软岩的弹塑性和黏弹塑性模型的力学参数。利用反演获取的力学参数对已发生的核岛地基沉降变形进行数值重演,分析了当前荷载条件下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并对后续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进行了预测。该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类似软岩核电工程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以及沉降预测。

核电厂封闭空间横向多层电缆燃烧纵向温度分布特征研究 下载:30 浏览:249

王煜宏1 祝赫1 黄咸家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核电厂横向多层电缆火灾危害性,研究封闭空间内电缆燃烧产生的室内温度分布特征及热烟气层温度预测模型。基于2种典型的电缆布置,在封闭空间进行了横向3层电缆燃烧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多层电缆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层温度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基于室内中心纵向温度分布,可将室内电缆燃烧产生的热环境分为底层冷空气层、中层热烟气层和顶层顶棚射流层。采用封闭空间内非稳态温度预测模型,对横向多层电缆桥架电缆火灾的热烟气层温度进行预测。通过比较模型预测结果和热烟气层温度实验测量值可以得到:该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封闭空间内热烟气层温度的最大值,相对误差小于1%;由于模型低估了火灾衰减阶段的温度发展,导致该模型预测整个温度发展的全局误差在16.3%~27.8%之间。

大型设备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下载:63 浏览:249

杜思远 杨威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管道工程施工点多、线长、面广、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程设备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施工管理困难的特点,对当前施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大型设备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在工程项目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核电厂人员闸门气动回路优化设计与密封检测工艺改进研究 下载:70 浏览:455

谢洪虎 张峰 钦军伟 陈楚员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介绍了核电厂人员闸门气动回路设计方案,幵结合人员闸门可能出现的失效工冴,对气动回路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人员闸门存在的整体密封失效和局部密封检测准确性方面,对人员闸门密封检测工艺进行了改进。优化改进后的气动回路设计方案及密封检测工艺已成功应用到在建的三代堆型上,在确保人员闸门人员操作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人员闸门可能存在的密封失效而导致第三道安全屏障完整性受损的事件出现。

核电厂人员闸门气动回路优化设计与密封检测工艺改进研究 下载:55 浏览:311

谢洪虎 张峰 钦军伟 陈楚员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介绍了核电厂人员闸门气动回路设计方案,幵结合人员闸门可能出现的失效工冴,对气动回路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人员闸门存在的整体密封失效和局部密封检测准确性方面,对人员闸门密封检测工艺进行了改进。优化改进后的气动回路设计方案及密封检测工艺已成功应用到在建的三代堆型上,在确保人员闸门人员操作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人员闸门可能存在的密封失效而导致第三道安全屏障完整性受损的事件出现。

核电厂人员闸门气动回路优化设计与密封检测工艺改进研究 下载:41 浏览:315

谢洪虎 张峰 钦军伟 陈楚员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介绍了核电厂人员闸门气动回路设计方案,幵结合人员闸门可能出现的失效工冴,对气动回路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人员闸门存在的整体密封失效和局部密封检测准确性方面,对人员闸门密封检测工艺进行了改进。优化改进后的气动回路设计方案及密封检测工艺已成功应用到在建的三代堆型上,在确保人员闸门人员操作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人员闸门可能存在的密封失效而导致第三道安全屏障完整性受损的事件出现。

基于ALOHA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对主控室可居留性影响研究 下载:32 浏览:275

李辉1 李超锋2 石艳明1 熊敏1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以国内某核电项目为依托,根据美国核安全管理导则RegulatoryGuide1.78-Evaluatingthe Habitability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Control Room During a Postulated Hazardous Chemical Release(RG1.78)评估原则,梳理并筛选核电厂中符合要求的化学品,利用ALOHA软件计算发生泄漏后进入主控室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评估泄漏后对主控室可居留性影响。从模拟结果看,由于核电厂核岛厂房为封闭设计,主控室通风口位于核岛厂房内部,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主控室通风口处的有毒气体浓度低于毒性限值,不会对主控室可居留性造成重大影响。

建筑业智慧工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41 浏览:319

吴玲玲 《建筑技术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工地作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正逐步成为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业智慧工地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及 5G 通信等前沿技术并分析其在工地监控、人员管理、设备调度、质量控制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构建智慧工地系统,实现工地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与高效化,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无线传输技术在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中运用分析 下载:67 浏览:402

边毅博 《无线电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针对当下列车形成安全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效果,通过结合起大数据等一些云处理技术,实现无线传输技术的合理使用,全面提升了列车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并保障在系统运行阶段,可以进一步的技术支持,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气二次设计安全监控系统研究 下载:82 浏览:843

许文龙 杨丽薇 杨铎 《传感器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针对电气二次设计领域的安全监控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有效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电气设备运行数据,并结合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电气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异常检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