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吊脚桩支护土岩二元深基坑的勘察与设计要点探析 下载:78 浏览:477

刘华强 范海涛 胡仲顺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由土层和岩层共同组成开挖面的基坑越来越多,对于该类基坑的支护可采用桩脚仅嵌入下部强度较高且稳定的岩层而无需深入基坑坑底的吊脚桩支护方式,采用吊脚桩可以降低成桩难度,缩短工期,减少投资而受到工程界的欢迎。但目前对于吊脚桩在勘察设计中存在很多误区而易引发基坑破坏甚至失稳,通过对吊脚桩支护形式的基坑工程中勘察和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该类基坑工程勘察设计要点,提出了按土岩相互影响的方法对吊脚桩支护体系稳定性进行验算。

深圳地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划分及鉴别 下载:86 浏览:492

张运标1 陈枝东2 张领帅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深圳地区构造带区域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施工现场判别上的困难,总结了花岗岩风化带的划分依据,提出了从地质演化的本质方面应按照岩石结构崩解和矿物风化程度强弱、岩石强度方面进行划分风化带。阐述了深圳市花岗岩各风化带的岩石结构崩解特征和矿物风化特征,并指出了相邻风化带的区别特征。以深圳地区多个花岗岩风化带误判工程为例,指出了相似风化岩判别的关键特征,为今后复杂地区桩基持力层勘验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某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的实测与计算分析 下载:86 浏览:498

苏卜坤1 姜燕2,3 孙树楷4 刘清华4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对于围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报警情况的地铁车站基坑,安全余量和危险程度通常不易定量判断,针对此种情况,对广州某地铁基坑位移报警工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反演计算,采取墙背土压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增量法,利用监测结果反演了计算参数并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正常和报警等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得到一些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时的变形特征和规律,可以对工程的危险情况进行定量判断,取得了常规方法不能达到的较好效果,对类似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福建地区花岗岩二元岩土基坑支护研究及应用 下载:67 浏览:491

张涵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8期

摘要:
目前对于土岩二元地层的深基坑多见于青岛、大连等沿海地区,根据该地层特点而采用"吊脚桩+内支撑/锚索"的围护结构体系已有工程实例,但现有设计规范关于吊脚桩的理论计算尚无明确方法,对吊脚桩的传力体系仍模糊不清。针对福建地区花岗岩岩层地质特点,结合"吊脚桩+内支撑/锚索"支护体系在土岩二元地层中的力-变形机理,提出"补偿"设计法和"吊脚桩"基坑的稳定性验算方法,从而得到吊脚桩及锁脚锚索的相关设计参数。随后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花岗岩二元岩土基坑的施工工况,从理论上论证了"补偿"设计法的合理性。最后依托已完成的实际工程,采用现场实时监测的数据,对吊脚桩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吊脚桩的桩身变形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其工作力学特性规律,从实际应用中验证"补偿"设计法的可行性。

花岗岩孤石研究现状及展望 下载:83 浏览:472

刘治军 王贤能 莫莉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3期

摘要:
城市空间不断的纵深向发展,广泛发育的花岗岩层孤石逐渐成为东南沿海城市建设中常遇地质灾害问题,并成为岩土力学与地质学等交叉学科新兴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孤石研究的热点问题,回顾孤石形成的地质成因、分布与边界的探测、工程中遇到孤石处理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简单评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不足,展望了孤石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探方法在某复垦场地环境质量调查中的应用 下载:55 浏览:377

陈太聪1 巫虹1 王江杰2 黄海峰1 徐丰冰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将传统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应用于上海"198"区域复垦土地环境质量检测领域,采用电磁感应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等方法进行探测,并结合钻探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物探方法的准确性、适宜性和一致性。

小曲率半径斜拉桥拉索与索导管的侧向空间分析 下载:47 浏览:18

马成涛1 王昕2 李从印1 刘佳琪3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为确保拉索在成桥后的减振装置安装施工便利,降低斜拉索与索导管之间的挤压风险,需要开展斜拉索与索导管的侧向空间分析。该分析基于空间索单元对斜拉桥的拉索进行精细化的数值模拟,迭代求解得到斜拉索在初始张拉力工况下的重力影响拉索线形,进而确定索梁交界位置索导管的空间角度。考虑小曲率半径斜拉桥的主梁预抛高及索塔竖向偏位和横向偏位对拉索和索导管侧向净距的影响,研究拉索与索导管的侧向挤压效应。

超高速动能武器侵彻岩石的毁伤评估与工程防护 下载:63 浏览:466

李杰1 王明洋1 李海波2 岳松林1,3 《物理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根据流体弹塑性内摩擦侵彻理论,系统地提出了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侵深、成坑范围和地冲击效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超高速弹体以速度为1 000~5 000m·s-1侵彻岩石的侵深、成坑范围和地冲击压力波时程曲线实验数据。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和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建立了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地冲击效应与浅埋爆炸之间的等效计算关系,提出了抗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与"软硬结合、分层配置"的遮弹防护技术方案。

高应力下悬浮石墨烯薄膜灵敏性的仿真研究 下载:12 浏览:403

张梦 张晓平 吕根根 刘泉声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利用石墨烯材料对高应力进行测量,优化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高应力作用下的石墨烯压力薄膜进行模拟分析,在验证软件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同面积条件下圆形、矩形和正方形的石墨烯薄膜在均布高应力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得出矩形薄膜对应力最敏感,且薄膜的面积越大,其应力和应变也越大。对矩形薄膜的长宽比对其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矩形薄膜的长宽比大于1.6后,薄膜应力导致的应变变化较小。

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CT法在建筑物旧有桩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6 浏览:328

赵家福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目前,地铁隧道下穿已有建筑物桩基础的工程越来越多,探测和确定桩基参数是隧道施工的首要任务。针对建筑物旧有桩基及障碍物探测,常规地面物探技术很难保证探测的精确性,且物探方法应用较少,本文采用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CT法研究建筑桩基的人工直流电场分布规律与特征。首先简述了超高密度电阻率CT法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对不同尺寸的单桩、多桩桩基进行地电模型的数值模拟。然后将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CT法应用在深圳市地铁9号线泥红区间下穿九明大厦桩基探测中,把观测结果进行数值滤波和反演计算,求解出桩基础的介电特性探测剖面,并与桩基地电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校核,最终确认了旧有桩基的直径和埋深,为地下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与以往常用的CT法工作不同,本次研究综合运用了现场CT勘测与理论有限元分析手段,将理论解析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验证了桩基地电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同时解决了工程中桩基尺寸与埋深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盾构区间施工提供详细的桩基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建筑物旧有桩基探测及障碍物探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不同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中的精度对比 下载:58 浏览:423

何立恒1 覃伟2 徐迅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以东方市为研究区,对OLI影像分别采取基于像元的五种分类方法实施土地利用分类,自评和对比验证分析影像在不同分类方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样本量和没有辅助数据的情况下,监督分类精度高于非监督分类,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能够较好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各地类的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较高,总体精度达88.13%,Kappa系数为0.86。不同地类的分类精度差异明显,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分类精度较高,未利用地和耕地的分类精度较低,林地、草地、耕地等绿色植被之间存在混淆。该研究成果为合理选择分类方法应用于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工程上方沉降槽模型参数反演与分析 下载:64 浏览:347

丁保华1 张亚彬2 朱治国3 杨嫣3 侯焕娜4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地下工程的施工常对地层中的原状岩土产生扰动,出现相应的地表移动,对地表的沉降范围和幅值进行预估,对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尤为重要,为了确定特定地层条件下地下工程掘进对邻近区域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Peck公式作为参数回归模型,将监测点平面位置与沉降值建立函数关系,采用参数回归方法分别研究盾构施工、顶管施工、暗挖施工沉降槽宽度系数,结果表明,相对应于盾构、顶管、暗挖的i值分别为7.45 m, 5.90~6.34 m和12.33~15.77 m,研究成果可用于地下工程掘进前分析施工影响范围、地表沉降量等,也可用于邻近管线变形曲率计算,以便采取可靠措施保护既有地下管线。

核电工程软岩地基沉降计算及沉降预测 下载:77 浏览:213

李忠诚1 凡红1 丁志新1 丁秀丽2 黄书岭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解软岩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国内某实际软岩地基核电工程,建立核岛软岩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了适应于软岩地基时效力学特性的流变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所提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同时采用的敏感度熵权属性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对地基软岩力学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基于均匀设计-改进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集成理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反演获得了地基软岩的弹塑性和黏弹塑性模型的力学参数。利用反演获取的力学参数对已发生的核岛地基沉降变形进行数值重演,分析了当前荷载条件下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并对后续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进行了预测。该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类似软岩核电工程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以及沉降预测。

降水及等效堆载对桩侧摩阻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下载:68 浏览:385

原华1,2 李临庆3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解析降水及桩侧地面等效堆载作用下,桩周不同区域土体有效应力增量分布的异同,用规范提供的解析式和数值方法研究降水与等效堆载时单桩侧摩阻力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规范给出的负摩阻力解析式属极限分析法,在桩土相对位移较小时结果偏大,依照解析法进行桩基设计偏于安全。数值法得到的侧摩阻力曲线呈明显的三段式,而解析法得到的侧摩阻力曲线存在突变,中性点处侧摩阻力不为0,与实际显然不符。

聚氨酯铝合金复合板保温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73 浏览:375

周伟华1 余培杰1 王凯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建立多个城市的计算模型,对聚氨酯铝合金复合板保温性能及适用条件进行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可知,基础墙体形式和玻璃种类均会对保温效果产生影响;聚氨酯铝合金复合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且南方地区的隔热效果比北方明显;聚氨酯铝合金复合板适用范围较广,在东北、华北、西南地区具有一定适用性。

岩土工程中的预应力锚索设计 下载:64 浏览:424

张伦川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一些公路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一些项目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很容易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影响,同时对居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经济活动极为不利。所以在开展一些项目施工建设期间,重视预应力锚索技术应用,能够给周围的土层带来良好的支撑防护作用,极大的排除了因为施工建设而导致的环境破坏,相关的施工建设也能持续推进

遥感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监测中的典型应用——以郑徐客运专线穿越开封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下载:52 浏览:398

李廷山1,2 唐渭1,2 李明奇3 张兴1,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以新建铁路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工程为例,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针对铁路穿越开封国家森林公园,分析和阐述了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生态监测的方法。通过遥感监测,再进行数据分析,森林公园2015年较2014年,交通运输用地、草地均有所增加,林地有略微的减少,可能是由于线路经过区域砍伐了部分树木所致。但是,在工程完工后,通过后期植被恢复,会将该部分林地弥补,不会对森林公园整个用地格局造成影响。2015年较2014年,森林公园有林地和栽培植被减少,草地增加。通过比较分析,减少量很小,反之,草地有所增加,加上后期生态恢复,会逐渐弥补减少的林地不会对森林公园的生态格局造成影响。2015年较2014年,森林公园内水力侵蚀面积增加,工程侵蚀面积减少。说明工程对森林公园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工程所引发的水土流失减少,生态有所恢复和改善。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下载:72 浏览:483

张伦川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岩土工程勘察比较的复杂,在勘察之前必须要认真研究现场的水文地质问题,提前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对岩土工程勘察造成威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程度降低水文地质问题危害,从根本上保障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岩土工程起到参考价值。

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的探讨 下载:75 浏览:441

张庆宙 郝国 利和新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对工程的意义,随后分析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几点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利参考。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在岩溶地区的注意事项 下载:84 浏览:454

吴顺彬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6期

摘要:
岩溶地区地形地貌丰富,这也为地质勘察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可能会出现勘察不够准确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最终勘察质量,甚至会导致岩溶地区建筑物因地基不稳而出现严重变形情况。本文就简单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展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几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