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的诊断价值 下载:82 浏览:506

孙萍 孙洁 郭志浩 张红斌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参数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60例,均给予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是否发生左心房血栓分为血栓组(n=20)和无血栓组(n=14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房颤动病程、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栓组左心耳舒张末期容积(EDV)为(8.01±1.32)m L,明显高于无血栓组(7.22±1.20)m L(t=2.720,P <0.05),而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PSV)和左心耳最大充盈速度(PDV)分别为(0.30±0.12)m/s和(0.31±0.14)m/s,明显低于无血栓组(0.51±0.20)m/s和(0.56±0.24)m/s(t=-4.572,-4.541,P <0.05);血栓组和无血栓组CHADS2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风险比例分别为45.00%和16.43%(χ2=7.234,P <0.05);PSV、PDV与CHADS2评分呈负相关(r=-0.303和-0.294,P <0.05)。结论食管超声心动图参数EDV、PSV、PDV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有一定关系,同时PSV、PDV与CHADS2评分存在负相关。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下载:80 浏览:506

叶晓云1 何显森1 方仙1 胡武明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1例非瓣膜性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经食管心脏超声(TEE)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n=38例)和非血栓组(n=93例)。收集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NLR与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预测左心房血栓的价值。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非阵发性AF比例、左心房内径(LAD)、CHA2DS2-VASc评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积(H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均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淋巴细胞计数(LYM)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NLR第一四分位分组到NLR第四四分位分组,左心房血栓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1)。Spearmen相关性显示,NLR与CHA2DS2-VASc评分、LAD、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LR第四四分位分组水平(>2.31)是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95%CI:1.39~5.11,P=0.01)。NLR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敏感度78.91%,特异度85.00%,最佳诊断截点为2.20。结论高水平NLR显著增加了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是其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当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