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自然聚落尺度下村庄分类方法的研究——以天等县为例 下载:61 浏览:349

江雪怡 时雨欣 汪宜漾 马芸 周游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发展受到格外关注。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村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聚落的分布特征,提出以居住密度为单一分类标准的定量化村庄分类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软件实现居住密度的获取,并划分出5种细胞类型,实现了在自然聚落尺度下对天等县域的村庄分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行政村域尺度下进行村庄分类的不足。本文总结的分类方法操作简单,有助于了解村庄的实际分布特征,对以后的具体村庄规划与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部小城市街道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兴市黄花岗路为例 下载:62 浏览:364

陈楠 边泓溱 霍韦婧 《中国城镇》 2020年6期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西部小城市应结合自身在经济发展、空间品质、管理方式上的挑战,从空间设计和实施路径两个维度,重新构建一套符合西部小城市发展特征的街道培育法则,从而将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础,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黄花岗路街道改造项目进行实践研究,结合黄花岗路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地域特色,从重点区域、街道功能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构建了黄花岗路街道培育法则的顶层设计方案,并从建设管理模式和成果编制形式两个方面,为黄花岗路在实施阶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育行动计划。在项目施工完成后,通过对街道培育法则的实施成效进行调查,对比了培育法则与传统街道改造模式之间的不同之处,并针对施工时长和商铺指导两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街道培育法则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

企业异质性、三重螺旋系统与企业创新 下载:83 浏览:465

刘祖容1 陆毅凌2 杨锐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现有的研究较少涉及企业异质性影响三重螺旋系统创新效应的实证分析。为此,本文以我国9808家电子通信设备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层分析法,实证分析企业异质性对三重螺旋系统创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重螺旋系统中大学和产业主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而政府的影响不显著;大学和产业主体的影响会因企业规模、所有权和研发投入而不同;在剔除企业异质性对三重螺旋系统中每个主体创新效应的影响后,三重螺旋系统各主体之间的交叉效应仅仅表现在市域层面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上,而其他相互作用对企业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研究——基于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 下载:71 浏览:371

卢一沙1,2 王世福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量大面广的小城镇在国家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被寄予很大期望,但成效如何仍值得深入讨论。文章以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数据为基础,从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五种生产"视角,分析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研究表明,孱弱的本地物质生产能力是影响小城镇居民择居的关键因素,异化的基于本地社会网络的精神生产过程弱化了小城镇居民的地域认同,自身、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方面也未达到可以实现可持续再生产的目标,这一不完整的社会再生产链条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异地城镇化和半城镇化现象。在城镇化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民的择居行为更多的是在现实条件下的被动选择,难以成为与大中小城市并列的空间实体。应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协调本地发展,积极协调"五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基于比较优势完善本地化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促使小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基于SPSS分析下的南宁市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子研究 下载:71 浏览:399

李彦潼1 黄思静1 蒙元婧1 李舒杨1 周游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子选取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南宁市地区特征筛选出6个对南宁市乡村空间特征分类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最后借助SPSS软件对筛选出的影响因子划分为7个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经济、交通、水系和平面形态这4个变量的综合影响力最高,其余变量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相当的结论。本文总结出的南宁市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子及影响因子分级对于日后保护南宁市乡村独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工钢结构腐蚀的图像识别技术 下载:175 浏览:1735

张先同 刘富豪 廖梓嘉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12期

摘要: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将这些先进技术与水工钢结构腐蚀监测相结合,有望提高监测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对腐蚀情况的快速、准确评估,保障水工结构的安全可靠运行。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14 浏览:2616

赵冶 《建筑技术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实现广泛深入的应用。具体在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与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