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上唇黏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的疗效观察 下载:61 浏览:359

范海燕 孙英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上唇黏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57只眼)接受上唇黏膜移植的结膜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21~75岁。轻度狭窄5例,中度19例,重度26例,复发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上唇黏膜移植,结膜囊内薄壳支撑,加压包扎1个月。术后6个月行睑缘融合切开,1周后佩戴义眼片,平均随访6.5个月。结果 57例均移植成功,唇黏膜与球结膜融合,结膜囊形态良好,均可配戴适合的义眼。其中2例发生了睑缘融合缝线脱落,1例发生在术后2个月,给予再次睑缘融合后加压包扎1周,6个月后切开融合处,结膜囊形态良好;另1例发生在术后5个月,因结膜囊形态良好,未予处理,6个月时义眼片佩戴正常,其他病例随访期内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上唇黏膜移植是治疗结膜囊狭窄的理想方法,它具有患者进食早,供区恢复快,患者外观影响小等优点,上唇黏膜可作为结膜囊狭窄治疗取材的首选。

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短期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92

费孝庆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36例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回访,观察患者术后内眦角形态、瘢痕及效果等情况。结果 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可见内眦部瘢痕,术后3个月消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内眦角部分回退,术后3个月无加重。其余34例患者在回访的3个时间点,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3个月均无内眦部瘢痕,内眦赘皮改善明显,内眦形态佳,内眦间距明显缩短,睑裂长度增加,重睑美观、自然。结论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方法简单,易于学习和掌握,术后效果美观、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对干眼患者眼表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89

李红娣 王娟 程莹莹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对干眼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患者40例(80只眼)。根据患者术前的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分为干眼组和非干眼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BU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通过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泪河高度(TMH)。P <0. 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干眼组术后1周的OSDI评分和FL均高于术前,而SIt、BUT、TMH均低于术前(P <0. 01)。术后1个月的各项指标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眼组术后1周、1个月的OSDI、SIt、BUT、FL、TMH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 01)。结论切开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眼表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干眼患者。

压力容器新型封头的研究 下载:44 浏览:433

李业勤1 陈志伟2 张阳3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现行标准的椭圆形封头无法旋压成形,只能旋压形状相近,力学性能稍差的标准碟形封头来代替。由于成形减薄量的影响,标准椭圆形封头一般会比相连的筒体厚2mm。提出了与标准椭圆形封头以及标准碟形封头深度大致相等的椭圆弧加圆弧形封头,通过与标准椭圆形封头和标准碟形封头进行对比可知,椭圆弧加圆弧形封头力学性能优越,且与筒体厚度相等,与标准椭圆形封头相比,平均可节约15%材料,且成形更方便。

自动化焊接技术在中厚钢环缝焊接中的应用 下载:11 浏览:142

张国军 李国均 邱凯 安志恒 江晨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简述了产品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分析了材料焊接性及生产局限性,针对关键工序,提出了自动P-TIG的工艺方法,从工艺参数、力学性能、氩气变化等方面进行了产品焊接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数,批量生产表明,该工艺方案完全适合于产品的生产。

铆钉方向对Φ4mm 2A10铆钉铆接性能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291

万书会 王镇 吴贇 张遵生 于晓蕾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铆钉装配方向是运载火箭舱段产品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Φ4mm2A10铆钉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软件模拟,分析了两种不同铆钉装配方向对结构件铆接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铆钉采用电磁铆接过程中,铆钉头朝向薄结构件一侧装配有利于钉杆的均匀膨胀,有益于提高运载火箭舱段铆接质量。

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数字化制造技术分析 下载:54 浏览:400

王艳红 高亚飞 赵小青 刘涛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传统弯管工艺成形精度、一致性难以保证的问题,研究了导管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导管逆向建模技术、导管精确成形技术和导管数字化检测技术,实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制造信息从设计图纸、制造过程及检测技术的全过程数字化传递。

5B70铝合金热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22 浏览:179

刘奇1 赛音2 高慧1 李保永1 王国峰3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以法兰盘为研究对象,研究5B70铝钪合金热挤压成形工艺,分析其成形过程中金属充填流动、载荷变化以及变形均匀性情况。进行5B70铝合金法兰盘热挤压成形工艺试验,模具温度(380±5)℃,坯料温度(400±5)℃,成形载荷为350t。分析原材料和热挤压件不同部位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同原始坯料相比,法兰盘各处性能均有所增强,其中挤压变形量越大,力学性能越好,晶粒越细小。抗拉强度σb达到402MPa,屈服强度σs达到268MPa,延伸率达到22.8%。为新型铝钪合金工程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轮胎成形机设备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下载:51 浏览:367

黄鲜 《中国设备》 2019年9期

摘要:
轮胎成形机设备管理软件应用人机工学原理,界面友好,工艺配方编辑简单,可以随时查询历史数据,并进行报警提示,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轮胎生产管理水平逐渐向信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手法复位联合PVP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68 浏览:313

周建华 《诊断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疼痛程度及腰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椎体中部高度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脊柱侧弯曲角度(Cobb角)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利于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加快腰椎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蜂窝分区扫描参数对SLM成形GH4169残余应力的影响 下载:61 浏览:307

刘全福1 赵冬冬2 宋国华3 代栓师3 钱远宏3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为降低高温合金在SLM成形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以GH4169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蜂窝分区扫描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蜂窝边长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样件残余应力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残余应力呈线性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残余应力先增加后减小;蜂窝边长存在一个最佳取值范围,过大或过小均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

大尺寸带通孔铝合金板材热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30 浏览:353

薛杰 秦中环 李保永 刘伟 徐凯 李信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以大尺寸带通孔铝合金板材热成形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De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板材热成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板材上通孔沿周向热成形比沿其它方向热成形的变形程度小,原因在于沿周向热成形时通孔大部分区域的等效应力为80MPa,比沿其它方向热成形时通孔的等效应力小。试验验证带通孔板材沿周向热成形相比沿其它方向热成形,通孔的变形程度小,一般不大于3%,且零件的型面精度较好,间隙小于0.2mm,与模拟仿真吻合。

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高温气胀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21 浏览:166

秦中环1 徐柄桐1 李保永1,2 张树科1 李信1 叶志雄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以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为研制对象,针对钣金工艺加工瓶颈和一步气胀成形减薄过大问题,开展预先热拉深-高温气胀成形工艺研究。利用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预成形、气压加载速率对壁厚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确定预成形和终成形优化方案,设计预成形和终成形模具,采用预拉深-高温气胀成形工艺试制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结果表明,增加预成形后,球形封头最大减薄率从48.7%减小到24%,气压加载速度过大或过小对成形均有不利影响。在460~480℃温度下进行试验,加载氩气至1MPa,保压5min,成功制备出了5A06铝合金薄壁球形封头,封头表面质量好,成形精度高,型面与样板间隙小于0.2mm,封头壁厚在1.16~1.52mm之间,符合壁厚不低于1.1mm的要求。

铝合金预应力超声喷丸成形件表面层性能分析 下载:36 浏览:209

赵蕾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变控超声喷丸工艺参数研究有预应力下成形件表面状态、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对显微硬度影响明显,成形件表面产生350μm深度的硬化层;预应力超声喷丸在成形件内部产生较大残余应力;成形件表面层半高宽增大,硬化度提高。残余应力增加、显微硬度提高及表面层显微组织细化有助于提高成形件疲劳寿命和抗腐蚀性能。

5A06铝合金基座热挤压精密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60 浏览:316

郭晓琳 东栋 苏胜伟 周小京 王胜龙 王志敏 王猛团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及热挤压精密成形实验对5A06铝合金基座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与工艺试验,并研究了挤压件不同位置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在420℃、挤压速度1mm/s、保压时间1min的工艺参数下,5A06铝合金基座挤压件成形的最大成形力为28000kN,挤压件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顺利,成形质量良好。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成形出的基座挤压件各部分抗拉强度可达325MPa,延伸率最高可达25.4%,满足设计要求。

7A04铝合金接头等温挤压成形工艺 下载:71 浏览:347

刘奇1 李保永2 张素敏1 刘萍1 薛杰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研究7A04铝合金接头等温挤压工艺,通过Deform分析成形过程中金属充填流动、载荷变化以及变形均匀性情况。设计了接头等温挤压结构和模具,通过工艺试验验证等温挤压工艺参数,并获得了满足要求的等温挤压件。其中,模具温度(400±5)℃,坯料温度(420±5)℃,成形最大挤压力为3500kN。试验表明,Deform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工艺试验的结果一致,对等温挤压工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采用等温挤压工艺制备零件力学性能提高,相较于原"自由锻造+机械加工"工艺,材料利用率提高57.5%,加工周期缩短约40%。

整体加强筋铝合金板超声喷丸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55 浏览:300

缪伟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以2024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板材超声喷丸成形理论,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整体加强筋板超声喷丸成形工艺。对整体加强筋板与无加强筋板的模拟发现,加强筋对成形曲率影响明显。通过对整体加强筋板的模拟与试验,得出撞针速度与撞针直径对整体加强筋板横向曲率半径影响规律:在不改变其他参数的前提下改变撞针速度,撞针速度小于4m/s时,曲率变化明显,大于4m/s时变化趋于平缓;改变撞针直径时,1.2mm和2mm直径的撞针对板材成形效果明显,之后趋于平缓。

TC4薄腹高筋构件等温塑性成形研究 下载:36 浏览:319

刘飞1 贾晓飞2 王文宁1 崔岩旭1 李彦忠1 朱锡川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以TC4钛合金薄腹高筋构件零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材料成形特性以及零件结构的分析,研究了锻件的成形方式及金属流动的特点,基于DEFORM-3D软件对锻件等温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了工艺优化,制定了最终的等温成形工艺方案,最后进行了等温锻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及优化后的成形工艺方案可以成形出符合形状尺寸及性能要求的钛合金锻件。

大口径三通翻边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70 浏览:485

王冬平 卢洪 张俊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11期

摘要:
主要阐述了三通翻边成形的新工艺方法,并对一种大型等径三通D735×735×735(SA-335P91)进行试制,最终试验结果表明三通翻边成形的方法可以提高三通支管的成形质量,并降低三通的制造成本。该翻边成形工艺可以广泛应用于锅炉、油气管道中大型三通的制造。

正弦轧制成形及其模拟与实验研究 下载:84 浏览:492

卢振华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板材正弦轧制成形工艺方法,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表明,正弦轧制板料上应力和应变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整个板料变形为正弦异步轧制和正弦弯曲的复合变形;相同变形量铝合金板料正弦轧制可较显著地细化和弱化流线型轧制组织,力学各向同性和轧制板型较好,且未发现边裂,但室温下对于塑性较差的镁合金裂纹会沿着轧制方向产生。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