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光纤链路的180 km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 下载:53 浏览:333

王正勇 王崇阳 魏海涛 尹继凯 蔚保国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日益提高的高精度原子钟时间频率比对的需求,给出基于光纤链路的远距离高精度时间同步设计。在65 km光纤双向时间同步链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中继提高光纤传输距离,在180 km的光纤链路上实现了远距离时间同步,双向时间同步精度为153 ps。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掺铒光纤放大器进行远距离光纤时间信号传递是可以实现的,突破了单段光纤传输距离小于100 km的限制。

S频段800W室外型连续波固态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61 浏览:366

李春辉 解冰一 《无线电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现有室内固态功放体积大,馈线系统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高功率、高效率和小体积固态功率放大器。给出了高密度、大功率径向合成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对径向合成网络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优化达到了功放设计所需的性能指标。基于8个功放模块和8路径向合成网络,设计了一种室外型固态功率放大器,在所需频段实现了大于800 W的输出功率,整机效率高于40%。

X波段10W功率合成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70 浏览:393

薄淑华 刘瑜 现任程 《无线电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单个功放芯片输出功率的能力非常有限,通过研究平面功率合成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功率合成技术的4路功率合成网络。测试结果表明,输出端口幅度一致性较好,输出端口的相位差小于4°,驻波小于1.5,两端口隔离度大于15 dB。设计并实现了工作在X波段、输出功率为10 W的功率合成放大器,并通过实际测试得到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10 W,合成效率大于82%,与设计预期相符。

空间多点泵浦对光纤放大器SBS效应抑制的研究 下载:95 浏览:482

赵海川1,2 陶蒙蒙1,2 王振宝1,2 朱永祥1,2 陈绍武1,2 闫燕1,2 叶锡生3 《物理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对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的光纤激光器,采用空间多点泵浦方法,改变介质中增益的空间分布,能够在保证放大器效率的同时有效抑制光纤中的后向SBS散射光。对百瓦级光纤放大器中信号光、散射光及增益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散射光放大原因,并将两点泵浦应用于该放大器系统,相同输出功率时,散射光由3.2 W降为6.8mW。计算结果表明,多点泵浦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抑制光纤放大器中的SBS效应。

连续变量纠缠态光场在光纤中传输特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59 浏览:433

万振菊1 冯晋霞1,2 成健1 张宽收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连续变量纠缠态由于其确定性产生、高效率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连续变量量子信息处理.在量子信息处理过程中纠缠态与量子信道发生相互作用而退相干,这是限制长距离量子信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纤信道作为理想的量子信道,是目前连续变量量子信息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Ⅱ类匹配的楔角极化磷酸氧钛钾晶体构成了三共振的非简并光学参量放大器,获得了8.3 dB的光通信波段1.5μm连续变量纠缠态光场.将产生的纠缠态光场注入单模光纤,其量子特性在传输距离达50 km后仍得到保持,纠缠度为0.21dB.该研究可为基于光纤的长距离连续变量量子信息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短波跨倍频程超宽带E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74 浏览:348

高凯仑 叶焱 刘太君 许高明 陆云龙 《数据与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CREE公司Ga N HEMT功放管CGH40025F设计了一款短波跨倍频程超宽带E类功率放大器。实测结果表明其在1. 6~175MHz宽带范围内其PAE均在60%以上,最大可达74. 3%;输出功率在43. 2~44. 09d Bm;增益均大于15dB,且其增益平坦度在±1dB以内。可较好的覆盖整个短波通信频段,在不依赖于中继基站、远距离短波通信系统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种新型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95 浏览:506

解冰一 李春辉 《无线电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现有合成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四路波导分支耦合器,具有驻波好、隔离度高和结构紧凑等优点。介绍了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和波导T型结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对无源网络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优化达到了功放设计所需的性能指标。对有源电路的装配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基于4个16 W功放模块和四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了一种50 W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在所需频段实现了大于50 W的输出功率,整机效率高于18%。

室外型S频段600W固态高功放设计与实现 下载:92 浏览:512

李少波1,2 罗又天3 《无线电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在执行航天测控任务时系统上行链路需配备功率放大器的需要,同时对比传统室内型高功放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室外型S频段室外型600 W固态高功放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同轴功率合成和均热板集成散热,整理了固态高功放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技术,结合整机在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功放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设计的室外型S频段600 W功率放大器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微电容检测电路设计 下载:12 浏览:413

易艺1,2 宋爱国1 李会军1 冷明鑫1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在进行触觉压力检测时,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值为pF和fF数量级,变化较快,难以准确检测。为了实现对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微弱电容的准确测量,分别采用电容数字转换芯片AD7746和运算放大电路设计了2种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微电容检测电路,然后分别对它们的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选用AD7746芯片设计的微电容检测电路的性能指标优于运算放大器设计的微电容检测电路的性能指标,且电路简单、体积小、便于集成化,为电容式触觉传感器信号的读取提供参考。

基于DC-DC转换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器设计 下载:12 浏览:431

张天文 李廷军 《传感器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自动增益控制(AGC)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自动化、无线通信等领域。传统的自动增益控制采用微处理器控制A/D来检测系统输出,动态调节D/A的输出来改变可变增益放大器(VGA)的增益控制电压,最终实现系统输出的恒幅,但存在成本较高、系统复杂、调节时间受限等缺点。文中设计了一款基于DC-DC转换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器,巧妙利用DC-DC芯片内部基准电压产生增益控制电压,具有低成本、电路简单、调节迅速等优点。

氮化镓GaN在射频RF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下载:87 浏览:473

刘晓文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对于提供最佳功率、效率和带宽的权衡促进了各种不同的研发技巧和半导体技术。每一种不同拓扑和技术都有可能在半导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有优势,这也是它们能够在当前生存的原因所在。这里关注几个值得信赖的结果,展现这些当前技术在实现高功率、效率和带宽时的可能性。

5G通信的可重构双波段功放设计 下载:53 浏览:469

储龙威 杨骁 郭芝芳 《天线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其带宽与效率两项重要指标一直是设计功放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为适应多模通信的发展需求,分别在输入和输出加入PIN开关,利用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不同波段的阻抗匹配。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CGH40010F GaN晶体管,设计出一款工作在0.94GHz&2.1GHz和1.1GHz&3.3GHz的可重构双波段功率放大器,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可重构双波段功放的四个频段处,该功放的饱和功率附加效率(power added efficiency,PAE)均大于62%,饱和输出功率大于39.7dBm,增益在10.4dB以上,验证了所提可重构功率放大器方法设计的有效性。

基于阻抗缓冲概念的连续逆F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55 浏览:464

赵国华 吕昊晟 储龙威 《天线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满足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放大器宽频带和高效率的需求,介绍了一种高效率连续逆F类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法,并基于CREE公司的CGH40010F高功率管设计了验证电路。在分析连续逆F类模式的基波和谐波阻抗基础上,提出了一款基于阻抗缓冲概念的新型谐波控制网络,设计并实现了一个1.2GHz~2.3GHz宽带的连续逆F类功率放大器。ADS版图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1.2GHz~2.3GHz工作频带内,漏极效率在58.9%~74.4%之间,输出功率为39.3dBm~41.3dBm,增益大于10.3dB,增益平坦度小于±1dB。本文的设计方法能为功放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种高性能功率放大器-滤波天线的一体化设计 下载:55 浏览:460

韩高飞 罗浩 《天线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增益滤波特性的高性能功率放大器-天线一体化集成电路。通过优化调谐滤波天线的输入阻抗,使其与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直接匹配,消除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匹配电路。这种无匹配集成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电路插损,减小电路尺寸,从而提升系统效率。滤波天线的实现采用双层贴片天线,通过在上下两层贴片上开不同长度的环型槽来实现增益滤波特性。为了验证,设计、制造和测量了工作在3.4-3.6GHz的一体化电路原型。实验结果显示,功率放大器-滤波天线一体化集成设计在工作频带内的功率附加效率(Power added efficiency, PAE)超过55%,带内增益稳定度小于0.5dB,带外增益抑制大于25dB。相较于传统的级联设计,PAE提高了7%,带外抑制度和系统集成度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基于逆F类的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53 浏览:455

黄梦良 刘宇希 黄少凯 《天线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容量、高速率通信使得信号具有很高的峰均比。本文设计了一款工作在n78频段的大回退、高效率的逆F类(F-1)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器。在载波功放、峰值功放的负载牵引中加入F-1类谐波抑制网络,使其成为具有高效率的F-1类功放,并且将载波功放后的阻抗逆变器改变为多阻抗匹配网络以提高回退过程中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3.4-3.6GHz频段内,F-1类非对称DPA饱和输出功率在41dBm左右,饱和平均效率大于70%,回退6dB时平均效率在50%以上,回退9.5dB时平均效率仍在43%以上。

基于GaN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57 浏览:456

葛国语 刘宇希 《天线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带宽是Doherty功率放大器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相比于单管的功率放大器,Doherty功率放大器存在更多的带宽限制因素。研究已经表明,后匹配结构可以有效的拓展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带宽。本文相比于传统Doherty功放,将合路点处的阻抗值匹配到更靠近负载牵引处的阻抗值,在简化输出匹配结构的基础之上更能够有效的扩展Doherty功放的带宽。设计中采用安捷伦公司的先进设计系统软件(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选取Cree公司CGH40010F GaN HEMT晶体管。经过电路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DPA在1.8-2.9 GHz频带内,饱和输出功率为42.3 dBm-44.4 dBm,饱和增益大于11 dB,饱和漏极效率60%-69%,输出功率回退6 dB时漏极效率42%-51%。

基于Wi-Fi6频段双频F类功放的设计 下载:51 浏览:450

林亮 伊浩然 罗敬原 《天线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射频多频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发射系统前端的关键部分,其效率和性能一直是设计的重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Wi-Fi6频段的高效率双频F类功率放大器。通过设计的双频谐波控制网络来精确的控制两个频率的二次和三次谐波,ADS中版图仿真结果显示该双频F类功放在2.4GHz-2.49GHz时,功率附加效率(Power added efficiency, PAE)超过67%,增益大于13dB,在5.725GHz-5.875GHz时,PAE维持在49%-52%,增益大于10.4dB,并且在两个频率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都得了有效的抑制,满足射频前端发射机的性能要求。

应用于WiFi6的双频段天线-低噪放一体化设计 下载:53 浏览:446

伊浩 然陈益 《天线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随着WiFi技术的发展,新一代WiFi6应用日渐广泛。为了提高WiFi6双频段接收机性能并减小尺寸,本文基于ATF-551M4晶体管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WiFi6的双频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 LNA)一体化设计方法。在两个工作频段内同时将天线的输出阻抗调节为LNA电路最小噪声匹配所需的输入阻抗,使得天线可以与电路直接相连,不需要任何的匹配网络,从而消除传统设计中匹配网络带来的损耗并使得电路结构更加紧凑。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一体化设计的尺寸较传统级联设计减少了约13%,并且一体化设计的噪声系数(Noise Figure, NF)在工作频带内明显低于传统级联设计,最大减小了0.44dB(改善了约19%)。

基于增强型LSTM神经网络的5G射频功放线性化 下载:53 浏览:453

方俊 《天线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型LSTM神经网络(A-LSTM)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模型,以更好的补偿5G宽带射频功放的动态非线性特性。模型的输入层在引入延迟抽头模拟功放线性记忆效应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延迟抽头进行非线性级数展开用于补偿功放的非线性记忆效应,从而更好地抑制功放的动态非线性失真导致的带内失真以及带外频谱扩展等问题。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采用100MHz的5GNR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对一个中心频率为2.6GHz的5G射频功放进行数字预失真线性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增强型LSTM神经网络数字预失真器的带外抑制可达16dB,相比于其他几种预失真器展现出更好的线性化效果,验证了基于增强型LSTM神经网络数字预失真器的有效性。

5G宽带功放线性化平台开发与验证 下载:51 浏览:460

苗德华 解程杰 《天线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本文完成了基于5G宽带功放线性化平台的在线数字预失真模型测试和实时预失真器验证的功能开发,两种模式可以随时进行切换。该方案抛弃了传统的PC加仪器的测试方式,可在线高效的迭代测试。实时预失真器验证功能是在FPGA中加入一种实时数字预失真硬件结构。我们使用记忆多项式(MP)、分解向量旋转(DVR)和广义记忆多项式(GMP)模型进行在线数字预失真模型测试。提出并使用基于并行处理结构的MP模型进行预失真器验证。我们成功的将80MHz和100MHz的5GNR信号调制到4.9GHz功率放大器上并在该平台上实时线性化。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