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华语电影中的生态文化景观建构 下载:61 浏览:406

李城1 刘迅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华语电影中的生态文化景观承载着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内涵,表征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其生态文化形象和景观呈现反映出我国社会文化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变迁。华语电影中,形成了"破坏—灾难""创伤—逃离""寻找—回归""人类中心—生态中心"等四种"中国故事"的主要生态叙事模式,映射着我国生态文化发展的独立意识及多元传播态势,也彰显着新时期人与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之间关系的再调整。未来华语电影的生态传播伦理应进行从物质传播伦理到精神传播伦理、从人类中心伦理到生命中心伦理、从区域环境伦理到全球生态伦理的转向。

从原真的物品到现实的展示:关于现代博物馆传播秩序的景观幻象 下载:59 浏览:397

宋厚鹏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物品"是博物馆展示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它传播文化时所需要的重要媒介。然而,在现代博物馆以秩序对物品进行展示以教育公民和服务国家时,它往往会按照某种标准对"物品"进行重构,即使"物品"向"事物"转化,以构成承载权力话语和现实意义的文化景观来对公众进行启蒙和规训。通过被展示的"物品",可以发现现代博物馆展览的"真实"性,及其作为文化实践活动和主体身份建构的本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现代博物馆是在借助对物的秩序化展示,以通过经文化调解的文化景观来对公众发起询唤,而公众一旦身处其中,也就意味进入了秩序对物的建构和身心的治理。

论国产商业电影叙事空间新质——以《老炮儿》和《火锅英雄》为例 下载:85 浏览:404

陈晓 《当代艺术》 2018年1期

摘要:
《老炮儿》和《火锅英雄》运用视听语言细致地再现了北京和重庆两地的地域文化景观。影片中的空间环境与叙事相交融,作为电影的重要物质场所,成为情节链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情感相交融,通过饮食和方言勾连起关于城市的特殊记忆,展现出富有个性的民间文化图景;与审美相交融,表达出当代社会人地关系中普遍的"共生"形态。对于地域文化景观的集中刻画,使《老炮儿》和《火锅英雄》具备了特有的真实质感,从而突破了以往影片对于叙事空间类型化的呈现,是国产商业电影类型及风格突破的新路径。

开平绿道与碉楼村落的景观整合探析 下载:58 浏览:258

刘琳婕 《中国城镇》 2018年1期

摘要:
基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村落文化景观区散落分布的特点和交通不便利的现状,本文分别从空间实体、生态产业和社区建设三个方面切入,对绿道与碉楼村落进行景观整合研究。提出完善开平绿道网络系统,融合本土村落景观资源,结合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策略,以期促进开平碉楼村落文化景观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林盘智慧——林盘文化景观韧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357

吴霜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引发了各个行业对于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的思考,而城乡规划与建设也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惯性思维。四川省成都平原的林盘作为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景观和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以其离散型分布模式维持了千百年来在遭受外界压力和冲击时的韧性,支撑了"天府之国"的长期繁荣。本文基于对林盘空间格局和场镇作为农村传统社会服务空间节点的分析,提出了保持乡村聚落空间间隔与发挥农村基层社区服务功能的建议,旨在推动传统知识和生态智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文化景观抵御外界冲击或灾害的能力,以筑牢成都平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区划定量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339

李婧1 杨定海2 肖大威3,4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国内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研究已经走向区划,整体宏观上的区划和典型文化圈层的划分已经趋于成熟,边缘文化圈层和文化交融地区的亚区细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全域调查,从自然环境、空间形态、民居类型、社会文化四个层次选取文化因子,构建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区划的指标体系及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研究样本数据型指标的量化分析,确定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作为主导因子,并对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数据型指标的系统聚类结果与描述型指标的定性感观印象相结合,将海南岛划分为两个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和10个文化亚区。将传统的因子定性分析与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力图使分区结果更客观、更准确,这是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划方法的一种新尝试、新探索。

基于文化景观基因法的赫哲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探析——以四排赫哲族乡为例 下载:64 浏览:361

董禹1,2 费月3 董慰1,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对赫哲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及基因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双重意义。文章提出"物质—非物质"的文化基因分类方法,首先确定赫哲族所属的聚落整体——东北渔猎少数民族聚落的景观特征;其次与赫哲族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基因相融合,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为典型研究对象,制定四排赫哲族乡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识别确定赫哲族的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四排赫哲族乡乃至其他类似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开发提供借鉴。

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958

​苗海娜 《历史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历史文化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因此,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文化景观的再利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