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形式演变视野中的文艺高峰 下载:26 浏览:316

刘涵之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中外文艺发展史上若干时段的文艺高峰无不证明形式标准的效应。没有形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便没有艺术发展。伟大的艺术家总是自觉追求形式的突破,在形式突破的过程中创造艺术杰作,从而建立新的形式尺度,垂范后世。历史地看,文艺高峰一方面体现为形式表达的突破,一方面体现为相关艺术理论的创建。这也说明文艺高峰的筑就和理论创建的关联性。

文艺高峰评价标准及其三重张力 下载:31 浏览:309

吴键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文艺发展史上的"文艺高峰"现象涉及复杂的机制与多维的层面,从规范论视角展开研究以确立"文艺高峰"的评价标准,是其核心命题之一。通过对文艺高峰概念的细读,抽绎出其评价标准的三重张力,分别是文艺性质上的社会性与审美性,历史向度中的永恒性与时代性,空间向度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张力,并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探讨当代中国艺术公众在对文艺经典的接受与欣赏之中如何处理身份认同中群体与个体、过去与当下、民族与普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共识的前提下代际间也形成了对文艺高峰评价标准的不同偏向。

时代精神与文艺高峰——哲学对艺术经典的三种建构 下载:68 浏览:417

李洋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黑格尔认为,哲学与文学艺术的经典作品都源于酝酿和生产这些思想、这些作品的"时代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哲学与艺术经典之间的关系,去理解"造峰者"与艺术高峰之间的关系。哲学对艺术经典的建构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一是作为时代意志的哲学,孕育和召唤艺术经典的出现;第二是哲学与艺术作品共生共存,相互生成,哲学成为艺术经典的语言;第三是哲学家对时代的理性洞察,重新关注到历史上的艺术作品,并以哲学的方式参与这些作品的经典化和再经典化。

文艺观峰人与文艺高峰的甄别 下载:65 浏览:413

刘涵之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文艺观峰人作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和文艺鉴赏能力的普通公众,在文艺发展史上其主体力量集中体现为对文艺高峰的甄别、裁定。观峰人通过体现为公共意志的艺术裁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艺术高峰的总体艺术水准、艺术价值。对于观峰人而言,优良的艺术素养是一种能够将文艺"语法"内化的文艺接受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文艺观峰人才会自觉地将文艺语言序列转变为文艺结构和文艺意义,并明了文艺话语如何发挥作用。文艺观峰人是文艺杰作的期待知音,文艺杰作的创造者(文艺立峰人)总是期待着知音在鉴赏中走近艺术,进而裁定出文艺高峰。公众的裁定因公允而权威。在艺术家一端,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艺术质量的保证;在欣赏者一端,公众的"文艺能力"是艺术质量被证实的保证。"文艺交往"将两端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艺术价值的展现。观峰人与立峰人的"文艺交往"是一种促进真善美高度融合的"全面文化"。没有这种"全面文化"的实现,就没有文艺高峰的筑就。

艺术批评的“同时代性”——批评家作为文艺高峰的测峰者 下载:64 浏览:408

唐宏峰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不同,艺术批评具有"同时代性"的根本属性。艺术批评对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品、现象和问题发言,直接介入到艺术生产,是艺术活动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无论是19世纪法国批评家对同时代艺术的批评,还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美术思考中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共同运动;无论是批评家为接受者阐明作品的难解之处,还是批评家与虚假和愚见作斗争、为接受者做判断,艺术批评都介入同时代的艺术现场,对创作和接受产生重要影响。艺术批评通过识别、阐释和判断来测定作品的价值,发挥文艺高峰测峰者的作用,以好的、有效的批评标尺,倡导完善的艺术观念与美学风格,引导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

文艺观峰人与文艺高峰的甄别 下载:65 浏览:411

刘涵之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文艺观峰人作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和文艺鉴赏能力的普通公众,在文艺发展史上其主体力量集中体现为对文艺高峰的甄别、裁定。观峰人通过体现为公共意志的艺术裁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艺术高峰的总体艺术水准、艺术价值。对于观峰人而言,优良的艺术素养是一种能够将文艺"语法"内化的文艺接受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文艺观峰人才会自觉地将文艺语言序列转变为文艺结构和文艺意义,并明了文艺话语如何发挥作用。文艺观峰人是文艺杰作的期待知音,文艺杰作的创造者(文艺立峰人)总是期待着知音在鉴赏中走近艺术,进而裁定出文艺高峰。公众的裁定因公允而权威。在艺术家一端,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艺术质量的保证;在欣赏者一端,公众的"文艺能力"是艺术质量被证实的保证。"文艺交往"将两端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艺术价值的展现。观峰人与立峰人的"文艺交往"是一种促进真善美高度融合的"全面文化"。没有这种"全面文化"的实现,就没有文艺高峰的筑就。

艺术批评的“同时代性”——批评家作为文艺高峰的测峰者 下载:62 浏览:419

唐宏峰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不同,艺术批评具有"同时代性"的根本属性。艺术批评对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品、现象和问题发言,直接介入到艺术生产,是艺术活动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无论是19世纪法国批评家对同时代艺术的批评,还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美术思考中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共同运动;无论是批评家为接受者阐明作品的难解之处,还是批评家与虚假和愚见作斗争、为接受者做判断,艺术批评都介入同时代的艺术现场,对创作和接受产生重要影响。艺术批评通过识别、阐释和判断来测定作品的价值,发挥文艺高峰测峰者的作用,以好的、有效的批评标尺,倡导完善的艺术观念与美学风格,引导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

中国当代文艺高峰创作主体的养成 下载:67 浏览:410

孔令旗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艺术家作为文艺作品的创作主体,为艺术高峰的筑就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西方文艺发展史上创作主体类型的历史经验可以为中国当代文艺高峰创作主体的养成提供启示。从13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到20世纪现代主义革命的文艺高峰,其创作主体可分为开创型的创作主体和集成创新型的创作主体,二者互为条件和目的,统一于具体的艺术风格实践之中,在相互联系、因袭和轮替之间,加速了西方伟大艺术家和一个个文艺高峰的生成。西方文艺高峰创作主体所形成的类型和特征对培育中国当代文艺高峰创作主体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即打破传统与集成创新、培养跨学科的文艺创作主体、激发多元的文艺创作主体。

文艺护峰者的层面及其启示 下载:69 浏览:410

韩思琪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护峰者是筑就文艺高峰的重要一环。护峰者坚定地站在立峰者与造峰者的身后,既是文艺的风向标、市场的晴雨表,更是滋养文艺发展深厚广袤的土壤。在当代文艺语境中,他们是艺术高峰所赖以生成的社会制度及艺术管理者、艺术创作制度及其捐助者、艺术作品展览机构及策展人、艺术作品收藏家等——他们形成了多层级、多元化、多角度的"护峰者联盟":国家层面导向性的宏观战略及律法;各类文艺管理机构、管理者;来自民间艺术社会的力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