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扩大畜牧产品进口的环境与经济影响初步研究 下载:76 浏览:531

张彬 张莉 赵嘉 李丽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农产品一直是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在2020年达成的中美经贸摩擦第一阶段协议中,中国将增加对美国牛肉、禽肉、猪肉等农产品进口。同时,畜牧业又是我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的重要贡献行业,扩大包括畜牧产品在内的农产品进口能够有效从源头减少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本文设置两种情景,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畜牧产品进口替代的环境、经济以及就业影响。计算结果认为在扩大进口的宏观贸易政策背景下,采取畜牧产品进口替代措施是我国从源头减少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增加流域环境容量的重要途径。建议:在贸易政策和措施制定中应更多考虑环境因素,统筹考虑环境与贸易利益;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扩大进口产品清单,积极支持并采取多种贸易手段扩大畜牧产品的进口;分区实施差异化进口替代策略;实施差异化养殖策略,缓冲进口替代作用对经济、就业和农民收入的短期不利影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禁止或暂停严重环境违法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思考 下载:70 浏览:418

李丽平 张彬 田春秀 肖俊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禁止或暂停环境违法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不但直接打击违法企业的资金流,且影响其客户群,还会形成威慑示范效应,实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长效政策。本文分析了国际经验和中国现状,提出将"禁止或暂停严重环境违法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发布《关于禁止或暂停严重环境违法企业向政府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指导意见》;建立"禁止或暂停参与政府采购的严重环境违法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立环保专家参与政府采购评标机制。

环境与贸易投资研究述评 下载:74 浏览:404

张彬 张莉 赵嘉 李丽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在需求引领下,环境与贸易投资国内外研究保持与实践同步,并通过研究不断丰富环境与贸易投资内涵与外延。与国际研究相比,国内环境与贸易投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与世界基本接轨,且研究视角也日趋丰富,但仍存在规则类、政策类研究比重较低,对政策制定支持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和政策评估类研究,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

贸易协定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后评价模型初步研究 下载:66 浏览:489

张莉 张彬 李丽平 赵嘉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当今世界全球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全球双边/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贸易自由化在促进经济扩张的同时,也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排放。因此需要建立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及时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引导中国出口方向的转变和进口水平的提升,为落实后续的监督管理,以及我国在贸易协定谈判或协定升级谈判中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贸易协定环境影响预评价并忽略后评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工业行业大气污染排放作为指标,通过整合现有的贸易协定对经济影响测算的因素剥离方法以及经济对环境影响测算的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初步构建贸易协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后评价模型。建议下一步:建立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评估;积极跟踪并参与国际贸易谈判,适时向商务部门提出打造绿色贸易的建议;加强环境与贸易领域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应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能力。

国际环境政策研究综述 下载:53 浏览:452

李丽平 刘金淼 黄新皓 李媛媛 姜欢欢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国际环境政策是环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环境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环境政策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由"跟踪""学习"发展和深入到"创新""贡献",由以环境研究相关人员为主发展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另一方面,国际环境政策研究也存在占环境政策研究的比例较低,细分领域分布不平衡、碎片化,综合性战略性研究较少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际环境政策的战略研究,加强重点领域的研究,加强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等。

与印度洋偶极子模态有关的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及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262

吴楠1 李丽平1 李双林2 李琛2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利用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海温、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降水和ERA-20C(ECMWF's first atmospheric reanalysis of the 20th century)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结合大气环流模式ECHAM5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与秋季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模态(IOD)相联系的冬季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及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发现在秋季发生IOD背景下,冬季西太平洋存在两类海温异常的变化型:一类是西太平洋区域一致偏暖/冷的模态,另一类是区域西冷东暖/西暖东冷的模态。尽管西太平洋海温一致偏暖和西冷东暖这两类海温变化型均有利于华南冬季少降水,但影响的范围有所不同。一致偏暖型引起的少降水范围较大,从华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冷东暖型引起少降水范围主要限于华南,而在长江中下游到华北则降水偏多。相应地,在大气环流上,尽管两类海温异常型均有利于在西北太平洋菲律宾海附近出现气旋式环流异常,但气旋的强度和中心位置有差异。一致偏暖型引起的气旋偏强,中心位置偏西,其后部异常东北风控制的范围更大,导致少降水范围更大,而西冷东暖型引起的气旋偏弱,中心位置偏东,其后部异常东北风控制的范围小,导致少降水区域主要在华南沿海。本文结果对认识IOD调制随后冬季东亚降水异常的机理有重要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