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65 浏览:475

吴文广1,2 张继红2 刘毅2 王新萌2 杨珺2 冯旭2 康秦梓2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为探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学性质如何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波长为355 nm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物间隙水a(355)是其表层、中层和底层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物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2)光谱斜率(S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积累的富里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3)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物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UVA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本研究对桑沟湾海域不同养殖区域的CDOM的吸收特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全面了解海水养殖的碳源汇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威海桑沟湾海域不同海带品种/系的生长状况研究 下载:60 浏览:448

王珊珊1,2,3 张瑞标1,2,3,4 常丽荣4 肖露阳4 孙利芹5 刘振华1,2,3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为探索威海桑沟湾海域栽培的适宜品种/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选取了"黄官"、"爱伦湾"、"烟杂"、"连杂1号"、"205"、"海科1号"、"丰宝"、"海天1号"、"901"和"韩国品系"10个品种/系(各2绳,30株/绳)的海带苗进行栽培试验,海带苗初始体长为(20.34±0.49)cm,初始体宽为(3.21±0.16)cm,初始鲜质量为(0.05±0.01)g,试验从2017年12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每月测定各种海带的长度、宽度、鲜质量、鲜干比等指标,并分析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爱伦湾"、"205"、"丰宝"海带的各项生长性状相对较优,可优选栽培,其中,"丰宝"海带的长度最大(320.93cm),"爱伦湾"海带的宽度最大(49.93cm),"205"海带的鲜质量最大(1.78kg),"爱伦湾"海带的鲜干比最小(7.91);而"韩国品系"海带的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差,不适合选择栽培;其他各品种/系海带生长指标也无明显优势。研究表明,桑沟湾海域不同品种/系海带的生长存在差异,除了与品种系特异性有关外,还与海域特性如温度、营养盐等有关,桑沟湾海域适宜栽培的优质海带品种/系为"爱伦湾"、"205"和"丰宝"。

桑沟湾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长期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 下载:85 浏览:510

刘赛 杨庶 杨茜 孙耀 《海洋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对取自桑沟湾北西南三根柱样近200a碳来源及埋藏通量的解析,分析了湾内不同站位各形态碳的差异性,进而对全湾碳埋藏进行了估算。湾内环流、贝藻养殖等造成湾内不同区域碳埋藏的差异;桑沟湾总碳(TC)平均量1.79%,有机碳(TOC)平均量0.54%,无机碳(TIC)平均量1.25%,TOC含量相对较小,为海陆混合来源,以陆源有机碳(Ct)为主,大规模人工养殖后,海源有机碳(Ca)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桑沟湾碳埋藏通量平均为228.9g/(m2·a),以无机碳为主要埋藏形式(约占70%),高的沉积速率及生物残骸沉降使桑沟湾养殖区碳的来源及埋藏区别于其他陆架海域。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