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东北再振兴背景下的东北地区县城宜居性研究 下载:78 浏览:431

桑秋1 马天妹1 张云峰2 荣玥芳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县城宜居性较好与"新东北现象"①之间的矛盾,从县城宜居性构成、居民属性、人群特点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县城的环境健康性、城市特色性、交通便捷性、市政支撑性发展较好,各组群居民追求也不高,对于当前的住房保障比较看重,但也存在进城务工组群和提前退休组群对住房保障、社会安全等不太满意的问题。进而,本文提出东北再振兴背景下的县城宜居性提升策略,包括完善住房保障、加强城市特色、引入高收入产业、提供体面工作、打造安全城市、鼓励外出打工等。

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区)宜居性的层次分化研究 下载:71 浏览:449

桑秋1 朱家钰1 薛磊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居县城建设已成为发展的新风向标。本文以我国东部地区9个省的29个县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居住舒适性、公共服务方便性、市政设施支撑性、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保障安全性、城市特色性七个方面对县城宜居性进行评价,从能力属性、保障属性、阶层属性三个方面对居民属性进行归纳,分析三个属性与宜居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及不同居民组群对宜居性评价的差异,得出结论: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宜居性已呈现分化与升级的特征,既有以保障为导向的初级县城宜居性,也有以舒适为导向的高级县城宜居性。进而,本文提出东部地区29个县城(区)的宜居性差异化发展建议。

基于多规融合理念的大通县县域乡村体系重构 下载:74 浏览:378

桑秋 薛磊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9期

摘要: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为乡村建设规划提供了新的规划思路。为响应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青海省大通县在生态规划、产业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对大通县乡村体系进行短板融合、初步融合、深度融合,重构形成由引领村、特色发展村、特色风貌村、稳定发展村组成的"四类"乡村体系;进而根据由生态特色利用指数、产业特色指数、乡村发展等级依托指数构成的乡村融合发展指数,对大通县240个村庄精准分类,以打造宜居适游乐业的新乡村体系,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