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梅兰芳绘画艺术的美学品格和形式特征 下载:66 浏览:413

陈池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梅兰芳是我国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国画家,他创作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具有清丽雅致、潇洒自然的美学品格与形式特征。梅兰芳1915年跟随王梦白学画,后又结识北京画坛的重要画家陈师曾、金城、姚华、陈半丁、齐白石等,他们在梅兰芳家经常相聚创作绘画作品,梅兰芳喜爱书画艺术,并细心体会绘画中的色彩与构图布局,认为绘画的这些形式美特征和戏曲艺术有息息相通的地方,可以启发戏剧表演。

梅兰芳早年成名与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 下载:48 浏览:385

刘静垚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梅兰芳的早年成名是清末民初诸多社会变迁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伶人逐渐获得了独立平等的国民身份,旦角也得以凭借戏曲艺术重塑人格,这为梅兰芳的成名创造了条件。其次,女性大量进入公共戏园并带来了新的审美品味,逐渐在改变过去更重老生的传统,为旦行的崛起提供了可能,梅兰芳抓住机遇进行改革,从而迅速成名。最后,随着印刷传媒的发展,对国家与政治失望的许多群体开始热衷于报刊捧旦,同时北京与上海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在加强,梅兰芳赴沪演出取得成功,加以报刊的宣扬,使他确立了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这一过程既显露出随清末民初的转型而释放的活力与生机,也昭示了传统秩序失范后的社会危机所在。

诗词中梅兰芳早期形象的塑造与文人心理探究——兼论新型士、伶关系的形成 下载:64 浏览:373

吴晨骅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摘要:
京剧在清末民初走向鼎盛。作为代表人物的梅兰芳深受传统文人的喜爱,成为当时诗人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随之留下大量咏"梅"诗词。这些诗词作品建构了梅兰芳倾国花魁与盛世符号两类不同的早期形象,折射出文人面对政局动荡和文化冲击时自放与追忆的不同心理。追忆心理促使文人对梅兰芳的关注重心由色相转为艺术和精神,旧的花谱品鉴式的士、伶关系因而改变,作为艺术合作者的新型士、伶关系亦随之产生。

历史文献应以何种方式加以珍藏?——新版《梅兰芳全集》的收获与问题 下载:38 浏览:373

邹元江 《当代艺术》 2018年12期

摘要:
原本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但长久以来之所以梅兰芳的文献搜集没有大的进展,与这种部门、单位对公共历史文献应以何种方式加以珍藏和有效使用的观念缺失不无关系。正是由于缺少对历史文献加以保存、使用方式的法律条文的系统建构,因而研究者借阅比登天都难,许多文献长久以来就隐匿在各部门和单位的档案库、资料室里。希望在未来对《梅兰芳全集》文献作进一步的征集时,能在更高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层面组建"梅兰芳全集编辑委员会",以便于打破各部门、单位对梅兰芳文献的垄断,尤其是要探讨如何能在国与国文化合作的层面在世界的范围内更加全面地征集梅兰芳的原始文献及其研究梅兰芳的文献的顺畅渠道。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