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美国在印度洋的早期经略探析 下载:57 浏览:316

孟亮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印度洋在美国早期对外扩张中占据一席之地。自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中叶,美国巧妙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制定对外扩张战略,在不改变印度洋已有秩序的前提下,通过缔结双边条约、武力威慑等方式,成功地获得了"最惠国待遇"和商业特权,在印度洋沿岸建立起商业网络。从方式上看,美国基本未使用武力征服手段,就在印度洋地区获得了同欧洲列强相同的利益。美国在印度洋的早期经略有利于其维护海上交通线路畅通、拓展贸易市场、控制战略要冲,为日后建立印度洋海权乃至全球性海权奠定了基础。本质上看,美国经略印度洋与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并无区别。

“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的恐怖主义威胁与安全应对 下载:54 浏览:385

李若瀚1 章成2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活动的跨国性、组织化特征日益明显,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和手段呈多样化趋势,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恐怖主义挑战更加严峻。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提高我国反恐能力,我国应立足自身反恐军事力量建设,寻求同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反恐、安全、发展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建立更为务实、高效、灵活的反恐合作机制。

中国“北极伙伴关系”:现实考量与建设构想 下载:35 浏览:396

王晨光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中国"北极伙伴关系",即中国与相关国家专门针对北极事务建立伙伴关系,或把北极事务纳入既有的伙伴关系之中。这是基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外交中的伙伴关系战略而提出的构想,旨在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北极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中国的北极利益。中国"北极伙伴关系"需涉及共享科研成果、应对气候变化、负责任参与经济开发以及维护北极和平稳定等议题,对象应包括北极8国和以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为代表的其他域外国家。目前,中国"北极伙伴关系"的建设尚不乐观,应从域内、域外两个层面,根据双边关系的发展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构建。

后仲裁时代蔡英文当局的南海政策及因应策略 下载:40 浏览:356

叶正国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由于受仲裁结果、岛内民意和两岸关系等影响,蔡英文当局在南海政策立场上虽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在台湾角色、U型线和法律依据问题上与大陆的分歧进一步加大,并逐渐摆脱马英九时期南海政策框架,走向浑沌化、差异化和工具化。这实质是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延伸,意图切割两岸的南海联结,大陆须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其"去中国化"趋向。

近年来日本海洋政策决策机制的转型:背景、制度设计与局限 下载:64 浏览:497

王竞超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近十几年以来,在首相官邸职能不断强化、原有机制弊端日益凸显等背景下,日本大力推动海洋政策决策机制的转型,力图将首相官邸确立为新的主导方。为了实现这一转型,日本政府进行了严密的制度设计,完成了决策机构与法律体系的双重构建。在决策机构上,日本政府建立了海洋政策本部,并与各省厅共同组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体系。而在海洋法律方面,日本政府于2006-2010年渐进地完成了以《海洋基本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构建。尽管革除了原有机制诸多弊端,但因政策制定能力有限、族议员与利益集团等势力的牵制、片面迎合国家右倾化政策等原因,新的日本海洋政策决策机制总体上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日本海洋政策决策机制的转型将明显扩大以安倍为核心的首相官邸权力边界,对日本在钓鱼岛、印太战略、南海等重要涉海议题上的政策走向以及未来的亚太安全局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