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种心排量监测方法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409

周润奭 崔娜 隆云 李尊柱 李奇 2020年12期

摘要:
比较无创心排量监测(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2种方法测定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为护士参与开展重症患者床旁无创心排量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12月收入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ICU需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同一患者采用NICOM和Pi CCO 2种方式监测患者心输出量和每搏量变异度,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感染性休克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其中NICOM测得心输出量为5.10(4.35,6.50)L/min,Pi CCO测得心输出量为4.89(4.34,6.23)L/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86,P=0.430);NICOM测得每搏量变异度为13.00(11.00,16.00),Pi CCO测得每搏量变异度为12.00(9.00,15.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7,P=0.009)。两种方法测定心输出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04(P<0.001,95%CI为0.932~1.135),每搏量变异度相关系数为0.841(P<0.001,95%CI为0.601~0.786),均显著正相关。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测定心输出量平均差值为0.21 L/min(P=0.032,95%CI为-1.12~1.54),每搏量变异度平均差值为1.56(P<0.001,95%CI为-2.56~5.68)。结论 NICOM和Pi CCO 2种监测方法的结果有差异,但相关性和一致性良好。NICOM可以应用于临床,为护士参与测量的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493

鲍艳飞 吴智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c)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按围术期容量管理目标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以LVETc为容量管理目标,对照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容量管理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于心包打开时及进行左前降支、钝缘支、后降支搭桥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每搏量指数、心指数、全身血管阻力及血乳酸、氧供指数、氧耗指数、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补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7.702,P <0.01),观察组全身血管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878、4.955、6.178、5.800,均P <0.01),心指数在心包打开时及吻合左前降支时显著低于对照组(t=6.428、6.898,均P <0.01),氧供指数在吻合左前降支、钝缘支、后降支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998、2.501、5.109,均P <0.05)。观察组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行去氧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占6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0,P <0.01);观察组术中去氧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8.267,P <0.01)。结论对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治疗,与SVV相比较,LVETc指导下能有效减少输液总量,维持灌注目标,缓解组织间隙液体负荷,促进脏器及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