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980-201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要素时空特征 下载:85 浏览:498

尼玛 旦增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文章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80-2013年10个气象站7个气候要素资料,采用ARCGIS样条函数插值对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分布均呈单峰型,1980-2013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0.44℃/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萨站附近,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分别为0.45℃/10a、0.33℃/10a、0.36℃/10a和0.62℃/10a;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9mm/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孜站附近,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升高幅度为4.9mm/10a、3.9 mm/10a、0.7 mm/10a和0.6 mm/10a。

福建省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情况及成因分析 下载:25 浏览:251

蔡品彦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福建省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实测数据对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各河流地表水化学特征基本良好,属于低矿化度软水区,水化学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矿化度、总硬度分布大致相同,呈西南高东北低状态。与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比较,矿化度和总硬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水化学类型仍以重碳酸盐类为主。对水化学特征变化而言,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山西省国定贫困县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调查与检测评价 下载:34 浏览:351

王檬 任焕莲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山西省国定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普查于2016年12月进行,为期40天,共普查9924处饮水工程,检测指标19项,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水质安全评价,全省贫困县饮水安全率达82.0%,其中太原市农村饮水安全率最高(97.8%),吕梁市农村饮水安全率最低(68.5%),主要水质超标项目为氟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硝酸盐。针对普查出的影响水质不安全因素,本文提出了加强宣传、加大农村饮水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不达标指标的处理设施等建议,本次农村饮水普查唤醒了广大农村的饮水安全意识,增加了各级政府对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视力度。

基于化学条件下静态释放模拟研究太行湖底泥TP分布特征 下载:47 浏览:373

任焕莲 刘娜 梁雯琴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太行湖底泥中TP的时空分布特征,着重对底泥TP释放进行了室内静态模拟研究,并建立了TP释放速率数学模型,其研究结果可为湖区内源底泥TP污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新通扬运河(泰州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下载:69 浏览:423

王胜艳 陈小丽 刘国钧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指标,对2010—2018年新通扬运河(泰州段)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新通扬运河(泰州段)水质浓度逐年好转,上游水质优于下游,上游水质浓度较好且年际变化较小,下游水质浓度年际变化幅度较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措施。

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50 浏览:242

蒋如东 洪国喜 史诗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81个采样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阐述了达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及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镇江市古运河“一河一策”行动计划编制研究 下载:51 浏览:325

孙峰1 刘朗2 肖甜甜1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为增强河长制工作推进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一河一策"行动计划。本文通过调查镇江市古运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了治理、管理、保护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河道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治理和防洪安全提升等方面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明确了责任主体,为开展古运河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仪征市应急供水水量平衡分析 下载:34 浏览:367

赵林林1 王聪聪2 张晓影1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仪征市应急水源地确定为月塘水库,本文根据仪征市应急水源地应急供水范围内供水、用水现状,结合相关规划,对应急供水水量进行预测。结合月塘水库水位-库容曲线、汇水区域来水量和库区用水量,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分析出仪征市应急水源地应急供水水量的保障程度,旨在为仪征市应急水源地的管理提出建议,确保仪征市应急水源地供水水量。

基于GIS的DRASTIC模型在秦皇岛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233

金玉玺1 吴光宇2 张福洋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基于秦皇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合分析了影响秦皇岛地下水资源质量的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构建了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的DRASTIC模型技术和理论,对秦皇岛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秦皇岛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分区成果,为秦皇岛市重大水问题决策,构建"一路双线、东西互济、三库联调、四区双水"的供水安全网络,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镇江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载:56 浏览:234

孙峰1 刘朗2 马玮1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根据镇江市水功能区划与2017年镇江市水功能区水环境水质监测资料,及时客观地反映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为今后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及完善水功能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造成水功能区超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水量水质响应分析 下载:64 浏览:329

金玉玺1 吴光宇2 张福洋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以秦皇岛市地表水源地洋河水库和细河地下水水源地为例,通过水均衡法,以细河水源地二级水功能区为均衡区,研究了细河水源地水资源量随洋河水库下泄水量渗漏补给量的响应变化机理;同时利用数理统计和线性相关分析法探索了两者水质响应变化机理。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秦皇岛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建议,为保持生态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燕山南麓水库群水质评价 下载:63 浏览:319

曹阳阳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成随机样本数据,应用RBF神经网络构建监测指标与水质量级之间的模式规则,以燕山南麓水库水质为研究对象,对库区水体质量予以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属于II、III类,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污染,其经验可为其他地区的水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河一策”助力扬州市水环境改善 下载:37 浏览:457

赵林林 刘平 刘海婧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扬州市地处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既有长江流域沿江污染较重的特征,又有淮河里下河区涝水污染的问题,同时,城区黑臭河道问题突出。本文针对水环境现状难题和多年水环境治理瓶颈,详述了扬州市以河长制为契机,因河施策,制定了详尽的"一河一策"计划助力改善水环境的措施。扬州市在落实"一河一策"实施过程中注重长效管护和综合管理,强化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科技支撑、考核评价和宣传引导等各项保障措施,以确保"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取得实效。

宁杭高铁运营期典型样地侵蚀因子特征研究 下载:82 浏览:500

夏敦宁1 葛波2 殷承启2 许雪记2 成礼平3 郭晓峰2 陈莉莎2 陈家栋4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0期

摘要:
为研究高铁沿线侵蚀因子变化,制定运营期土壤养护措施,在宁杭高速铁路(江苏段)沿线选取典型样地,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对样地土壤理化性质、降雨特征等进行定点监测,测定降雨量及土壤理化指标、抗冲性、抗剪性、侵蚀模数,并结合典型区段2014—2018年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提取,从而计算和预测土壤流失量。研究表明:扰动后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低于原状土;扰动地貌自然恢复速度比原状地貌慢,随自然恢复时间延长土壤理化指标水平差别呈增大趋势;土壤含水率、降雨量、降雨强度与侵蚀模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全磷含量、抗冲刷系数、抗剪性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扰动后可以草本为先锋植被,快速覆盖地表,控制水土流失,当草本覆盖率达到76.5%以上时,土壤侵蚀强度会降至微度水平;土壤侵蚀模数整体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但在回坞左侧典型样地仍需要进行治理。

“一河一策”助力扬州市水环境改善 下载:85 浏览:451

赵林林 刘平 刘海婧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扬州市地处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既有长江流域沿江污染较重的特征,又有淮河里下河区涝水污染的问题,同时,城区黑臭河道问题突出。本文针对水环境现状难题和多年水环境治理瓶颈,详述了扬州市以河长制为契机,因河施策,制定了详尽的"一河一策"计划助力改善水环境的措施。扬州市在落实"一河一策"实施过程中注重长效管护和综合管理,强化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科技支撑、考核评价和宣传引导等各项保障措施,以确保"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取得实效。

南排水河代表性断面现状过水能力评估及提高措施分析 下载:62 浏览:317

哈建强 吴文政 回凤林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结合南排水河的基本情况计算了3个代表性断面的现状过水能力,并通过分析影响过水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6条改善过水能力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尽快恢复或改善南排水河的河道过水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

临洪小流域(湿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设计研究 下载:79 浏览:491

程建敏1 李沛2 徐天文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在湿地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战略对策和措施,将湿地保护及景观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对接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将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可使小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连云港市临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藻类监测在高邮湖蓝藻水华可能性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72

蒋如东1 朱晓良2 刘平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监测数据,对扬州高邮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预测蓝藻水华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高邮湖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71属153种,群落组成主要以绿藻、硅藻为主。CCA分析结果显示水温、透明度和总氮是影响高邮湖浮游藻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不利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下存在发生水华的可能性。

无锡市降雨侵蚀力分布规律分析 下载:65 浏览:513

周敏1 陈晶晶2 于文祥3 焦芳芳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6期

摘要:
以无锡市21处雨量站1992—2016年的日雨量数据等为基础,运用章文波等修订的日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分析了无锡市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简化算法。结果表明,无锡市降雨侵蚀力随月份先增加后减小;随年份总体呈增加的变化规律,但不是单一增长,而是三段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5倍。利用无锡市10个站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年侵蚀性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之间的三次曲线拟合方程作为简化算法,经验证可以用于无锡市年降雨侵蚀力计算。

基于回归神经网络的沧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下载:69 浏览:477

卞海彬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以沧州市为例,结合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特征及最严格管理制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对比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验证了GRNN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适用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科学地反映研究区域水资源状况。沧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该区域水资源保护意识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模式转型等因素相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