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机组水汽氢电导率间断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下载:29 浏览:312

张宝军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某机组水汽氢电导率间断超标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认为水汽系统总有机碳(TOC)高是导致该机组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主要原因,现有补给水处理系统与机组实际需求不匹配是机组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直接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水汽超标的具体措施。

杭州与拉萨地区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随海拔高度与季节的变化分析 下载:63 浏览:371

邵云1 吴昕仪2 《物理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文章通过已有的大气压、水汽压和气温的数据计算出杭州、拉萨两地区大气中的氧气分压和氧气分子数密度,作出1月和7月杭州地区的大气压、水汽压、气温、氧气分压、氧气分子数密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曲线图,并对这些曲线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与解释。对比拉萨、杭州这两地高空的相关大气数据,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并加以解释,发现同纬度地区高空的大气状况基本相同,尤其是大气压。根据杭州上空海拔3650m处的大气压及拉萨地表的气温推测出拉萨地表的其他大气状况,并将拉萨地表的大气与杭州上空的等高大气进行对比,发现它们总体接近。指出地形地貌对于大气的影响仅局限于地表附近,且该影响要小于季节、海拔对大气的影响。文末对文章的某些撰写思路进行了必要的解释。

制氢装置酸性水汽提塔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载:63 浏览:448

吴建辉 王何伟 安冬 李宝强 《中国设备》 2018年4期

摘要:
制氢装置酸性水汽提塔处理的酸性水长期不合格,对该填料塔进行拆检,从设计及安装方面,分析塔内构件存在诸如填料支承板自由截面过小、升气管底部未满焊等问题并进行相应改进。

当地暴雨放大法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87 浏览:454

程珂1 王莹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当地暴雨放大法是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的重要方法,适用于设计流域有特大暴雨资料的情况。本文以林芝地区为例,分析了林芝地区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天气系统、水汽通道,采用水汽放大法、水汽效率放大法、水汽风速联合放大法及水汽输送率放大法对林芝气象站1日可能最大暴雨进行计算,并经综合分析选定计算成果,对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南海卫星遥感海表湍流热通量资料的评估 下载:77 浏览:36

荀学义1 胡泽勇4 崔桂凤5 张和平3 胡英华2 杨保成6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高原和我国西北干旱区观测站温度与降水资料,分析高原季风与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关系,对比高原典型强弱季风年平均大尺度环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的差异,探讨高原强弱季风年西北干旱区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季风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相关关系显著;高原强弱季风年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环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好坏与降水量多寡配合得较好,即强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更有利于降水,而弱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偏差,对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1961~2017年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夏季气候暖干化趋势 下载:70 浏览:339

赤曲1 周顺武2 多典洛珠1 王传辉4 孙阳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1961~2017年青藏高原腹地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夏季(6~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并探讨了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压的联系。结果表明:(1)1961~2017年该地区夏季气候出现了暖干化趋势。气温(相对湿度)显著升高(下降),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本世纪初气温(相对湿度)均发生了显著的突变。(2)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密切关系: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降水与相对湿度为正相关。(3)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同期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变化有关。1961~2017年总云量持续减少是气温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的显著升高和降水变化不明显又造成了相对湿度的显著下降。

西南地区两次典型大暴雨环境场的对比分析 下载:72 浏览:257

易升杰1 郑飞2 肖天贵3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侧,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暴雨预报,是气象工作者一直面临的难题。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格点化的降水资料(CN05.1)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站探空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条件对比分析了2015年夏季四川盆地7月13~15日("7.13"过程)和8月16~18日("8.16"过程)两次暴雨过程的环境场,以期加深对四川盆地暴雨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1)相对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为两次大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2)两次过程均存在明显的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并且"8.16"过程高空急流明显强于"7.13"过程,这也是两次过程降水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7.13"过程主要以低空北向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到四川南部;"8.16"过程低空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受四川东北部、重庆上空西南涡影响,主要以气旋性环流输送水汽到暴雨上空。3)从暴雨预报的指示意义上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大气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假相当位温对于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较好指示。位涡扰动向低层传输,位涡的增大预示着强降水的发生。

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18

荀学义1 胡泽勇3 崔桂凤4 张和平5 胡英华2 杨保成6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高原和我国西北干旱区观测站温度与降水资料,分析高原季风与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关系,对比高原典型强弱季风年平均大尺度环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的差异,探讨高原强弱季风年西北干旱区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季风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相关关系显著;高原强弱季风年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环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好坏与降水量多寡配合得较好,即强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更有利于降水,而弱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偏差,对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对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顶附近水汽分布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268

屠厚旺 田红瑛 梅成红 王文澜 张如华 雒佳丽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1958~2002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提供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与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顶附近水汽输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对上对流层200 h Pa水汽高值中心的位置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其强度,对100 h Pa水汽高值中心的位置和强度有着较强的影响,而对平流层下部70 h Pa的水汽分布几乎没有影响。(2)南亚高压偏东年,高原上空和高原南部的垂直上升运动较强,在西风急流的共同作用下可将低层丰富的水汽向上输送,使200 h Pa和100 h Pa的水汽高值中心位于高原上空,而100 h Pa南亚高压范围内偏北风和偏东风增强,在水平输送的作用下使高值中心周围水汽的分布形态与高压中心的分布形态一致。(3)南亚高压偏西年,沿着高原西部的地形抬升作用比高原上空的对流上升运动更强,西风急流北移,对流层顶附近在60°E80°E范围内形成气旋式环流,因此水汽高值中心向西偏移到伊朗高原。(4)南亚高压范围内200 h Pa的温度异常分布与水汽的异常分布一致,暖中心有利于高水汽的生成。而100 h Pa的温度异常分布与水汽异常分布相反,暖中心对应异常偏低的水汽,说明南亚高压范围内下平流层的水汽分布受环流场和温度场共同作用的影响。该研究对理解南亚高压东西偏向机制及提高亚洲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基于BJ-RUCv2.0预报系统对大雾形成和发展关键条件的数值分析 下载:81 浏览:414

李青春 程丛兰 张亦洲 王在文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弄清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揭示大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条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速路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月26~31日雾—霾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和有利于大雾形成和发展的天气形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北京快速循环同化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BJ-RUCv2.0)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大雾形成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得出:模式对1月30日夜间至31日前半夜的雾区模拟较好,但对28日夜间至29日白天(大雾天气伴严重大气污染)雾区的模拟偏差较大。发现近地层的持续性东南风使950 hPa以下湿度增大是大雾形成的关键条件。上层(975~800 hPa)的明显暖平流导致逆温层的加强和维持,使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强,是大雾天气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条件。另外,近地层950 hPa以下为风场辐合、其上层为风场辐散的结构有利于雾的进一步发展。

甘肃陇东地区2017年2月19-21日强降雪天气成因及影响分析 下载:67 浏览:262

常臻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对甘肃陇东2017年2月19-20日强降雪天气成因分析得出,此次强降雪是在高空槽、冷锋、南支槽、西南急流等有利的天气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水汽通量散度、散度场等物理量变化对应降雪天气发生发展,引发该地区暴雪天气。

电厂化学水汽监督与给水加药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248 浏览:2734

余坤宴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厂化学技术监督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发电机组的安全生产。本文分别探讨了电厂化学水汽监督工作的详细内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升电厂化学水汽监督的有效性。同时合理利用给水加药技术,在提升汽水合格率的同时,保障化学药剂使用的安全性。为进一步保障人身及环境安全、提升电厂发电机组的安全性,维护电厂的正常运行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电厂水处理及水汽理化系统故障及对策分析 下载:361 浏览:3604

于连涛 孙傲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业活动,离开了水,都无法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电厂对水资源的依赖性更强,基本上每个技术环节都要融入水,否则发电的正常程序都会陷入停滞。我国电厂水处理以及水汽理化系统历经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完善,工艺更加先进,但是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技术隐患,导致故障时常发生,这不得不引起警惕。再展开深入研究之后,可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药量控制以及程序结构的简单化处理上,这也是系统优化设计的下一步拓展方向,如果不及时针对性解决,就会让系统的正常运转陷入瘫痪。

辅助给水汽动泵的故障分析及对策 下载:356 浏览:3066

张帅 陈德林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辅助给水汽动泵作为专设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保证其可用性,以实现在设计基准事故下,为反应堆提供冷源,导出堆芯余热,直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达到余热排出系统(RRA)可投入状态。本文归纳了辅助给水汽动泵结构部件及在调试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分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