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作用的纵向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13 浏览:147

刘明矾1,2 徐娅婷2 彭丹丹2 武厚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Braine心理逻辑理论述评 下载:70 浏览:313

胡竹菁 胡笑羽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该文对Braine提出的在推理心理学研究领域占居重要地位的"心理逻辑理论"做了综合述评。"心理逻辑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构成"心理逻辑理论"基础的一组推理规则图式、将推理规则图式应用于推理过程的推理方案、实际应用意义。Braine认为他和他的同事于1984年设计并实施的以"自然推理系统"所含各推理规则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支持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胎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 下载:22 浏览:169

郑治国1 廖华2 施怡君1 张慧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788名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同胞关系以及心理理论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对同胞关系的影响及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同胞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理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与同胞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提高心理理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同胞关系。

时间压力和相似性对类比推理直觉加工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223

闵容1,2 胡竹菁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4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对不同相似性言语类比推理题进行喜好度判断和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用图形类比推理题代替语义类比推理题,以56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时间压力下,对跨领域言语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2)时间压力下,低难度图形类比推理题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类比推理的逻辑加工效应优势明显;(3)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和逻辑加工均有影响。

冲动特质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基于双重认知控制理论 下载:61 浏览:303

向玲 王美霞 刘燕婷 胡竹菁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根据双重认知控制理论,抑制控制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为了探索冲动特质青少年究竟在哪个抑制控制成分存在不足,本研究用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选取了高冲动特质和低冲动特质青少年,并记录了他们在完成AX-CPT任务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显示:与低冲动个体相比,高冲动个体在BX试次(主动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线索辨别力指数上的表现均差于低冲动个体,而在AY试次(反应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探测敏感性指标上的表现与低冲动个体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与低冲动特质青少年相比,高冲动特质青少年的反应性控制保存较好,但主动性控制能力表现出不足。

偏差声音干扰刺激对视觉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223

林小青1 胡文燕1 黄小平2 林文燕3 刘露1 李毕琴1,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结合注意网络测量工具和听视ODDBALL干扰范式,考察偏差声音干扰刺激的出现对注意网络系统不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声音刺激序列下,视觉线索唤醒效应均消失;标准声音刺激下,不存在线索的脱离和转移效应;偏差声音刺激下,出现线索脱离和转移效应。研究表明,注意网络中的警觉功能具有超通道加工机制,偏差刺激下视觉注意系统中注意定向和线索转移效应的出现表明偏差干扰效应主要由偏差刺激引起的注意脱离和注意转移损耗部分引起。

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下载:60 浏览:289

孙庆民 刘一帆 《心理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抑郁问卷,对9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比较和物质主义价值观都显著正向预测了大学生抑郁;2.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社会比较通过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抑郁产生影响的中介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过程中,物质主义价值观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正念起到了调节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两类共情的中介作用 下载:42 浏览:372

张璟1,2 袁悦1,3 卫博峰1 熊红星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检验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专制、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共情在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经试验操纵的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与特质共情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结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中职生的共情进而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289

徐富明1,2 黄龙2,3 沈友田2 张凤华2 向玲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信息载体对初一学生认知负荷与态度偏好的影响 下载:37 浏览:318

戴步云1 邓磊1,2 简小珠3 王东东4 王亚捷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使用认知负荷量表和态度偏好问卷,以相同文章为材料,探究初一学生基于不同信息载体(纸质、电脑、电子阅读器)的认知负荷和态度偏好的差异。结果显示:(1)纸质阅读组的认知负荷大于电脑组和电子阅读器组;(2)电脑组和电子阅读器组的认知负荷和态度偏好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被试基于特定载体的认知负荷和态度偏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所有结果均表明:初一年级的学生更加喜欢进行电子阅读。因此,在现实教学中不必只使用纸质材料,还可适当使用电子阅读。

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421

付春江1 贾恩礼1 荣爽亦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初始矛盾态度及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低时更可能受辩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高时更可能受和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可以显著正向/负向预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矛盾态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即矛盾态度水平越高,正面/负面态度与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越高。

开放教育学生金钱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下载:55 浏览:317

倪林英1 吴志民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开放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其幸福指数,注重心理健康发展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金钱态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开放大学系统345名在校生进了调查并采用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金钱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对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及其因子回归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金钱行为倾向的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因子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回归明显,同时在两者之间起了中介作用。说明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直接影响开放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开放远程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建议开放教育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金钱观培养四方面着手,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其全面发展。

注意分散对类比推理内隐加工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307

闵容1,2 胡竹菁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在类比推理的检索阶段和评价阶段的注意分散对类比推理内隐加工的影响。实验一以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喜好判断范式探讨检索阶段注意分散对类比推理过程中直觉加工效应和逻辑加工效应的不同影响。实验二以8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评价阶段注意分散对类比推理过程中直觉加工效应和逻辑加工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检索阶段的注意分散对类比推理的内隐加工的影响不显著,评价阶段的注意分散对类比推理的内隐加工和外显加工均有显著影响。

不诚实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下载:47 浏览:223

张凤华1,2 杨婷婷1 胡笑羽1,2 董圣鸿1,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说谎,作为人性的一方面,已经成为心理学、生物进化学、实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关注点。说谎会受到多种文化的谴责,说谎行为也是人们所不支持的。但是国外的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不诚实行为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种不诚实行为并没有影响被试诚实的自我概念。因此了解这种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人们认识和识别不诚实行为,提高人际互动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从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出发,重点介绍了不诚实行为的研究范式、认知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1)实验结果的解释水平低;(2)变量操纵不严谨;(3)研究方法局限;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下载:45 浏览:408

梅云 程可心 刘建平 叶宝娟 《心理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探讨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使用情绪智力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表对9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成就动机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2)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业意向间的关系。(3)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4)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戒毒人员戒毒动机对复吸倾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下载:65 浏览:363

曾晓青1 练晨新1 陈美荣2 吴挺云3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考察强制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对于复吸倾向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戒毒动机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10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强制戒毒人员戒毒动机负向预测复吸倾向;(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戒毒动机和复吸倾向的关系;(3)心理韧性调节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结论:戒毒动机不仅直接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也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心理韧性增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复吸倾向的影响。

假言推理判定标准的发展性研究 下载:63 浏览:340

滕洪昌1 胡竹菁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题目为测验材料,对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共469名被试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内容和形式两种判断标准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发展了,但是小学生和中学生还是根据经验事实来进行判断,直到大学才摆脱经验事实的束缚。(2)必要条件推理的能力发展要早于充分条件推理的能力,而且最后能够达到的水平也要高。(3)被试对规则掌握的先后顺序是肯定前件式、否认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认后件式。(4)被试是否受到信念偏见效应的影响,还要看题目是否符合事实以及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下载:62 浏览:314

沈友田 胡笑羽 叶宝娟 《心理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社会退缩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下载:62 浏览:324

李洁1,2 罗柳芬1 黄仁辉3 董圣鸿1,4 崔锦圣5 《心理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社会退缩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班级戏剧量表对25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活跃退缩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安静退缩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活跃退缩;(3)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活跃退缩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政治信任:心理学视角下的前因后果 下载:40 浏览:227

刘建平1,2 杨铖1,3 《心理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政治信任(Political Trust)是近年来政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变量。研究主要从政治信任的概念、基础理论、特征、测量、相关前因及结果变量的比较及实证研究方面,对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析。针对现有研究情况,提出未来研究应注意从测量客观性、实验室操纵、相关因素关系、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