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信阳茶区土壤养分的演变 下载:76 浏览:488

李贞霞1 陈倩倩1 任秀娟1 黎星辉2 《中国土壤》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信阳茶区茶园土壤养分丰缺现状,为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监测了不同植茶年限(0、10、20、30、40年)0~20 cm土壤的养分及土壤交换性离子,分析其随植茶年限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与植茶年限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植茶年限呈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6.15 g kg-1,达理想状态;碱解氮、有效钾、有效磷含量都表现为富集;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茶园氮肥以铵态氮(NH4+-N)为主,氮肥形态可影响土壤pH及交换性Al3+、Ca2+、Mg2+的变化,有机质直接影响交换性K+的变化。信阳茶区茶园土壤养分达到并超过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养分需求,其氮磷钾肥明显呈现施入过量后的积累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茶园土壤可持续利用及茶园减施化肥提供依据。

高校体育微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研究 下载:48 浏览:307

杨鄢戎 《体育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产物,微课以其时长短、效率高、趣味性好等特点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将微课与传统体育教学相结合,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施路径,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TransRD:一种不对等特征的知识图谱嵌入表示模型 下载:59 浏览:458

朱艳丽1,2 杨小平1 王良1 张志宇1 《中文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知识图谱嵌入是一种将实体和关系映射到低维向量空间的技术。目前已有的嵌入表示方法在对具有不对等特征的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和关系建模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假定头尾实体来自同一语义空间,忽略二者在链接结构和数量上的不对等;二是每个关系单独配置一个投影矩阵,忽略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知识共享困难,泛化能力差。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嵌入表示方法TransRD,首先对头尾实体采用不对等转换矩阵进行投影,并用ADADELTA算法自适应调整学习率;其次对关系按相关性分组,每组关系使用同一对投影矩阵的方式来共享公共信息,解决泛化能力差的问题。在公开的数据集WN18和FB15K以及MPBC20(乳腺癌知识图谱的子集)上进行实验和结果分析并与现有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ransRD在各项指标上均取得大幅提升。

藏灵菇中乳酸菌的鉴定及细菌素生物特性研究 下载:68 浏览:477

陈晓静1 李向阳2 冉军舰3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8期

摘要:
从藏灵菇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采用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种属性,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对该菌所产生的细菌素进行粗提取并对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为植物乳杆菌,除去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影响,该菌产生的细菌素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该菌所产的细菌素热稳定性较好,在100℃处理30 min抑菌活性降至54%,且对酸碱不敏感,在p H3~9的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在p H为3.82时抑菌活性最佳,对胃蛋白酶、α-凝乳酶有较强的耐受性,对蛋白酶K较敏感,在37℃下处理2 h抑菌活性为处理前活性的47.36%。对植物乳杆菌产细菌素的分析证明该菌产的细菌素在食品加工防腐中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VR视镜下的影视空间审美与建构 下载:23 浏览:368

苏喜庆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摘要:
伴随着虚拟设备的普及与应用,VR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不仅满足了"虚拟—现实"的深层次审美视知觉互动,也同时更加逼近了现实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文化取向。从审美效果来看,VR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促成了超越性的美学空间体验。从技术理性来看,VR实际上供给了一种融合"浓缩—释放"的视觉张力唤醒装置。从图像叙事的角度来看,VR技术的720度影像传输,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视角,呈现出共时多重叙事的可能。

穿越升级与N世情劫——文学与影视中穿越题材的叙事之维 下载:52 浏览:265

苏喜庆 《当代艺术》 2018年1期

摘要:
近十年来,穿越题材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迅速地在网络和影视媒体中发酵,成为当下现象级的文艺创作趋向。这种发展态势源自受众所处的特殊生存语境和文化期待。穿越题材实际上是跨界爱情故事在当代的一种叙事策略,它承载着对现实界和想象界两个时空的存在性思考。近年来,从内容到形式,穿越剧呈现出不断升级改造的创作倾向,但传统的"N世情劫"叙事套路、情节的机械复制、人设的固化模式,既形成固定的叙事范式,也束缚了这类题材向深度、内涵和情感方向的开掘。因此,从电影叙事视角的转换、多类型电影经典元素的吸纳和对历史事件及其神话空间的深度剖析进行创新改造,不失为一条对中国叙事文化传统升级转化的有效路径。

稻秸还田方式对酸性和碱性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301

梅沛沛1 余常兵2 吴言凤2 李银水2 胡喜巧1 黄玲1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网室,以油菜为供试作物,用土培盆栽的方法,设秸秆不还田(对照)、秸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秸秆粉碎覆盖还田4个处理,研究稻秸还田方式对酸、碱性土壤养分形态与含量、微生物数量和油菜生长的影响,以期选出适合酸、碱性土壤的稻秸还田方式。结果表明:(1)稻秸还田方式对油菜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处理增加最多,该处理成熟期在酸性土壤上比对照、秸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和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处理各养分平均分别增加48%、10%和47%。(2)4种稻秸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均产生影响,但是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在酸性土壤上促进真菌数量的增加,该还田方式在碱性土壤上对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效果显著。(3)各生育时期油菜生物量以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方式为最高,且酸性土壤高于碱性土壤。总之,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在酸性土壤上效果最好,更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物量;而在碱性土壤上则以秸秆覆盖还田方式最好。可见根据土壤酸碱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是必要的。

红花吸收矿质元素及其在器官中分配研究 下载:68 浏览:287

胡喜巧1,2 黄玲1 陈红芝1 杨文平1 梅沛沛1 孟丽1 《土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以红花株系‘2-3’为材料,通过检测红花幼苗期、花蕾期、成熟期不同器官N、P、K、Na、Ca、Fe、Mn、Cu、Zn、Pb、Cd等矿质元素含量,探计了红花生长过程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吸收后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红花对矿质元素吸收、器官分配差异明显;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N、P、K含量不同,幼苗期叶中N含量最高,茎中P、K含量较高,从幼苗期到成熟期N、P、K向花和蕾转移,根、茎、叶N、P、K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中K含量上升最快;N、P、K需求量高于Fe、Mn、Cu、Zn等元素,氮磷钾三元素比较,花蕾期累积能力为P> K> N,成熟期累积能力为P> N> K,Na在红花的根和茎中累积能力最强,Ca在叶中累积能力最强,Fe和Cu在幼苗期累积能力最强,Fe、Cu、Zn在花蕾期和成熟期均以花蕾和种子生长中心累积能力最强。

沿黄河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研究 下载:57 浏览:442

高敏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发展现状、旅游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测算出沿黄河30个主要城市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城市间与区域间优劣势做出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郑州、兰州、济南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强,白银、濮阳、吴忠、中卫、吕梁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弱。城市区位条件、旅游业绩、城市绿地面积对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影响明显。(2)根据排序空间图划分的3个区域内各城市间竞争力级别区分明显,缩减强弱差距、梯度推进扶持、资源高效融合发展前景较好。(3)区域间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可整体规划空间发展格局,共筑长期区域间合作机制。

关于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载:42 浏览:443

尹素丽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精准扶贫对中国扶贫工作具有坚实的、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具有可持续性、时代性的扶贫方式可有效对接2020年完全脱贫后的扶贫机制。本文指出目前在贫困农村实施准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精准问题,并提出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干预帮助下,提高农村贫困群体的自我追求及生存能力的办法,从而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进入共同富裕。

大数据助力中国现代农业 下载:82 浏览:486

冯向荣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大数据应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发挥大数据的预测作用,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农业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物价暴涨暴跌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大数据在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研究 下载:86 浏览:499

​张怀彬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人才,河南省农业要有长足的进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当前,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不够完善、培育资金缺乏、总量少、结构失衡、培养体系不健全。对此,应该根据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情况,以农业科技人才为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相关政策,建立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