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村商贸流通业视角下农民增收的经济效应探讨 下载:14 浏览:240

王旎1 王恩学2 《中国经济》 2020年10期

摘要:
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从就业、农村人口返流、产业结构调整及流通体系优化四个角度对农民增收产生效应。但是,农产品流通主体缺失、商贸流通效率低以及与城镇地区发展差距大等问题也十分明显,需要从农村市场主体培育、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及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有效支持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业的影响分析 下载:58 浏览:290

梁静 《中国经济》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结合收入分配、财政支农、投资三组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导向的客观存在性,从四个方面解释了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偏向政策导向总体上抑制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同时,这种政策导向也能够借城乡收入分配和工业化等渠道,间接地对农产品流通业发展产生抑制性的传导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建议。

流通业对区域经济转型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下载:23 浏览:221

阮彩灵 《中国经济》 2020年8期

摘要:
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流通业多元化发展,流通业在经济循环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区域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受到各界关注。基于此,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流通业对区域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并采用OLS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归纳出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

董事会特征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下载:24 浏览:207

王思薇 牛倩颖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检验董事会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收集中国46家流通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统计分析模型,运用Eviews8.0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占比、拥有技术背景的董事占比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两职合一、男性董事占比、董事会规模、董事平均年龄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而董事会会议次数、前三名董事的薪酬总额、董事受教育水平、董事持股比例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应继续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以加快其技术创新的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载:71 浏览:328

苏娟 胡青华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但是对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效应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对东中部商贸流通业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商贸流通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处理好产业优化与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下载:48 浏览:339

郑淑伟 《中国经济》 2019年10期

摘要:
当前,我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和效率不高,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本文归纳出欧美国家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特征,总结了欧美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得出了对我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有价值的启示。本文从企业、产业、战略三个方面分析了助推我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方法:一是相关企业需要拥有国内市场的绝对主导权,提升企业的商业文化和品牌价值;二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确保投资资本安全与收益获取;三是注重流通业与其他产业的密切配合,努力构建以我国流通业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

商贸流通业产业贡献与发达区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策略——以广东省为例 下载:45 浏览:253

鲁朝云 《中国经济》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以广东省商贸流通业为研究样本,选取2002-2016年统计数据,构建和运用贡献率指标体系,剖析15年来广东省商贸流通业内部构成对第三产业发展贡献,并结合第三产业结构演变,提出经济发达区商贸流通业及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区域第三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借鉴。

城市化水平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下载:26 浏览:267

王纪霞1 王薇2 卢宏1 《中国经济》 2019年7期

摘要:
商贸流通业与城市化互相促进,本文基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采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对2006-2016年我国区域间城市化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极大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并以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要逐渐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释放区域内的消费潜力,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促进商贸流通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流通标准化与流通业开放发展能力关系探讨 下载:25 浏览:211

罗斌 《中国经济》 2019年7期

摘要:
流通业的开放发展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流通标准化的角度探讨流通业开放发展的能力,并建立了衡量流通标准化和流通业开放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从实证分析来看,流通技术的标准化、流通体系的标准化都能促进我国流通业开放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从流通标准化的视角就提升流通业开放发展能力提出解决对策。

投资多元化、流通业市场势力与市场稳定 下载:74 浏览:378

褚静静 徐晶晶 李建媛 《中国经济》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我国流通业内上市企业涌现出多元化投资浪潮,"多元化折价"现象逐渐开始影响流通业市场稳定。根据本文理论分析,流通企业的投资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增强其市场势力,基于这一看法,本文采用2010-2015年沪深股市上市的流通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了投资多元化、企业市场势力与市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市场势力的提升能够提升市场稳定性,但多元化投资手段会降低企业价值,且在市场势力与市场稳定性之间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本文认为非理性投资多元业务无助于企业发展,我国流通企业应该采用"归核化"发展战略,坚持核心业务的绩效突破带动企业发展。

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消费传导机制分析 下载:52 浏览:215

邱雪林1 刘豪2 《中国经济》 2019年7期

摘要:
新常态背景下市场对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型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文章采用2005-2016年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消费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总量与消费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消费升级的积极效应更为突出,并且消费升级能够显著影响消费总量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关系的变化。此外,产业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居民收入对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拓宽居民收入渠道,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稳步推动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载:28 浏览:221

陈薛 李照作 《中国经济》 2019年6期

摘要:
流通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测算以及影响因素成为了学术领域重点研究课题。文章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流通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对流通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流通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流通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流通业TFP具有趋同现象;硬件设备以及工业化发展进程对流通业TFP的提升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作用,而市场需求条件以及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精准扶贫中的区域流通服务体系构建分析 下载:18 浏览:215

苏卉 李玉辉 《中国经济》 2019年3期

摘要:
"精准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是确保我国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的核心措施。文章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得出精准扶贫所具备的四种经济效益,并采用了我国云南省16个地州的面板数据和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精准扶贫综合指数,最后利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了精准扶贫与流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与区域流通需求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精准扶贫的不同效应在不同经济基础的地州间存在较大差异,故应因地制宜的构建区域流通服务体系。

我国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阻碍及突破 下载:41 浏览:225

卿珏 《中国经济》 2019年3期

摘要:
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它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又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等的重要引擎,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突出,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活力,给城市功能配置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空间。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阻碍,影响和制约着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进程。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行探析,文章在讨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对其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及阻碍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突破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阻碍的建议。

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 下载:66 浏览:345

陈运财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角度,递进式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数据层面下,商贸流通业可以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其边际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保持较高一致性,但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和东部。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三新”视角下以“新零售”推动流通业革命的思考 下载:61 浏览:244

苏燕平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摘要:
在"新常态"下,我国传统流通业发展面临着内需环境变化、制造业动能转换、电商"异军"崛起等多方冲击,流通革命任务已势在必行。文章基于"三新"("新技术"、"新协同"、"新价值")视角,在深刻认识"新零售"内涵基础上,对以"新零售"推动流通业革命进行了思考。借力"新零售"来推动我国流通业革命,要认识和把握好四大关注点:一是要作为流通渠道模式创新,二是要作为流通业向现代集约转型的突破口,三是要作为我国引领流通业革命的骨干力量,四是要作为治理"流通病"的良药。基于"三新"视角,我国"新零售"的发展,要将用好"新技术"、做好"新协同"和创好"新价值"这三点作为重要的路径导向。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 下载:45 浏览:205

漆明春 《中国经济》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我国商贸流通业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流动性增强,已经进入区域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充分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我国中、东、西部的相关数据,分析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价值。

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分析 下载:82 浏览:418

徐建华 《中国经济》 2018年11期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深化流通领域的战略部署。多年来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在供求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需要推动体制改革,优化供求结构,通过构建法制化的商业环境,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417

邹勇 《中国经济》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方面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镇化转移并非是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最佳手段。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劳动力技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 下载:21 浏览:257

邓彦龙 《中国经济》 2018年2期

摘要:
流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联系。本文从直接影响效应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机制两个层面解析流通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机制,并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同时也会对相邻或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相邻或邻近地区间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性形态。提升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除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流通业发展策略,更要建立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共同行动纲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