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在“民族”与“国民性”之间——试论鲁迅“民族”观念的变迁与困惑 下载:55 浏览:348

颜炼军 《中国文学》 2018年9期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运动中,一直贯穿着从"华夷"到"民族"的知识范式转变。如何发明以"民族"为基点展开的新"知识",来重新描绘和应对中国所遭遇的家国危机,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的巨大而持久的任务。许多现代作家也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现代中国"民族"知识建构的复杂过程。作为现代最重要的作家,鲁迅的相关思考十分具有典型性。本文以上述知识范式转变为背景,以鲁迅作品中与民族主义、国民性相关的内容为经纬,探讨了鲁迅的"民族"观念的变迁和困惑。

城乡接合部的摇摆:“土味视频”的意义指向 下载:63 浏览:242

顾明敏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摘要:
"土味视频"是文化意义上城乡接合地带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工具。它的流行反映出视听传播媒介从功能型消费到心理型消费的大致转型,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的重心下移。在乡村重建的当下,"土味视频"传达的是阶层的区隔与相遇;同时,在城乡之间的关系性视野下,"土味视频"也呈现出新媒体技术介入中国当下城乡社会关系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冈·仁波切”:作为圣地乌托邦的《冈仁波齐》 下载:36 浏览:459

韩素梅 《当代艺术》 2018年4期

摘要:
与20世纪以来"红色乌托邦"和"乡愁乌托邦"的两种审美及价值取向不同,香格里拉、冈仁波齐等"圣地乌托邦"既承接西方对圣地乌托邦的想象脉络,也释放出中国市场化以来城市中产集反思现代化、追寻文化身份与消费身份于一体的避世想象。作为"圣地乌托邦"的冈仁波齐在体现其历史性与社会性之外,以极致化的"圣地"符号成为商业成功的标签。在历史性与社会性、商业性的综合属性中,"圣地乌托邦"既与现代性反思有关,也与城市中产的矛盾性身份追寻有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