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局地海啸对我国南海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81 浏览:346

陈飞1 林一骅2 闻斌4 郑沛楠3 赵艳玲1 薛彦广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选取了一组代表性的南海海啸源,并分别使用COMCOT海啸模式,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南海局地海啸源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海啸的传播影响时间、波高和能量分布等角度,分析了如果南海发生地震海啸,不同海啸源将会对我国南海沿岸地区和南海岛礁造成的影响。通过敏感性试验证实,海啸波的强度受地震震级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如果南海发生强震引发局地海啸,不同海啸源将会给我国南海周边及岛礁等不同区域造成严重损害。

双曲余弦海脊上海啸俘获波的解析与数值研究 下载:74 浏览:459

王岗1,2 胡见2 王培涛3 张振伟4 《海洋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海啸能被大洋海脊引导以俘获波的形式沿其传播上万千米,且因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携带巨大能量影响远场地区的港口,严重威胁海岸安全。本文首先基于线性浅水方程,推导了双曲余弦平方海脊上俘获波的波面解,其为μ阶ν次的连带勒让德函数的第一类解和第二类解的组合。进一步推导出其对应的频散关系,其中对于确定的频率ω,存在无穷多个波数ky与之对应。采用MIKE21-BW模型,模拟了产生于海脊脊顶处的海啸在理想双曲余弦平方海脊上的传播变形过程。结果表明,小部分能量以自由先驱波进行传播,海啸波的波能大部分被海脊俘获。海脊俘获波沿着海脊方向为行进波,随着海啸波传播时间的增加,波浪在沿着海脊方向的延展范围也逐渐增大,波高逐渐减小、波的个数逐渐增加。俘获波能量主要由不同频率以相同速度传播的具有孤立波特性的波浪成分和能量主要集中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波浪成分组成。

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探析 下载:189 浏览:1302

曾海啸 《无线电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近几年,在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信息化管理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利用高效、灵活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弥补传统工程模式下的不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对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互通,推进通信工程的优化发展。本文主要围绕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展开论述,首先概述了通信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其次阐述了通信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要点;最后提出了通信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应用。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现代通信工程的分析 下载:165 浏览:1276

曾海啸 《无线电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智能化技术、毫米波技术、密集网络技术和高频段传输技术的支持下,能有效提高通信工程的建设效果,使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通信沟通需求。不过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例,在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下,实际的应用缺乏效果,如何在现代通信工程中做好智能化技术,也成为当前5G通信工程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本文会先分析5G通信工程的内涵,然后讨论5G通信工程的技术应用类型,最后提出智能化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要点,以期望可以提高5G通信工程的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确保信息的远程输送可以满足人民实际需求。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