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风险预警研究 下载:45 浏览:434

陈明康1,2,3 杨正勇1,2,3 《海洋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水产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文章以水产品出口额增长率作为警情指标,通过时差相关分析和均数原则分别确定警兆指标和警情区间,构建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各警兆指标的特点采用ARIMA模型、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警兆指标进行预测,将所得预测值同历史数据相结合,建立双隐层3层BP神经网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品未来风险进行了系统预警,并将预测值和实际值对比,得出预测值准确性良好,未来3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出口额持续下跌,需做重度防范。最后针对预警结果提出了促进水产品出口结构转型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水产品国内销售市场并培育多元化国际新兴市场,政府要积极协助,水产行业和协会要强化自身作用等建议。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洋产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下载:36 浏览:479

李宁 《海洋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文章基于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海洋产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海洋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而对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则不显著。选择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七大海洋产业,利用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各个海洋产业产生的非对称效应。总体来看,各海洋产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均表现出负向响应,从侧面验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洋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结论。最后提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要关注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建议。

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现状、问题及路径 下载:57 浏览:439

韩建华 《海洋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时代需求下,茂名应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近年来,茂名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海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海洋创新成果初具规模、海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奠定了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洋经济规模偏小且结构不够合理、现代化海洋产业进程缓慢、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且受到制约和缺乏保障等问题。未来应从加快供给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路径策略。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及重点发展领域研究 下载:36 浏览:346

丁黎黎 张恒瑶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则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基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先进性、差异性、动态性特征,给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的重新解读,将五大发展理念与产业质量、结构、动力相结合来认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什么”。其次,根据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新特征和现阶段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趋势,以海洋产业、核心要素、外部环境为切入点,给出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发展领域,回答“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怎么做”的问题,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评价框架研究 下载:42 浏览:378

纪建悦 孙筱蔚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加快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海洋经济活力是我国实现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首先梳理了产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指出了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海洋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然后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从动力、方向、目的三个角度,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从动力、产业结构、综合效益三个层次构建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评价框架,回答了如何评价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的问题。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38 浏览:359

纪建悦1 郭慧文2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实现陆海统筹,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重大议题。首先基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其次运用2006-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沿海1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对外开放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金融支持中风险投资对海洋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远高于信贷融资;政府的过度干预则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不利。

双重政府博弈下的大国海洋产业集聚: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下载:42 浏览:360

纪玉俊1 冯阔2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海洋产业集聚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地区海洋产业集聚优势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基于大国的经济分权特征,通过构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对我国双重政府博弈下的区域海洋产业集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在经济利益与政治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博弈使得地区之间海洋产业集聚难以实现合意性,从而导致资源环境条件恶化,发展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尽管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可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海洋产业集聚度最优,但需要满足完备的信息传递机制、长期充裕的财政投入等苛刻条件。因此,产业集聚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激励机制,加强综合管理与调控,通过集聚实现区域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结构偏离度探究 下载:59 浏览:391

赵领娣1 王亚薇2 脱颖1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作为主要发展预期目标之一,同时指出要着力促进就业。近些年来,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海洋劳动力就业、缓解全国整体就业压力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基于对2006-2016年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结构偏离度的测算,首次建立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对可能影响结构偏离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探究。结果表明:(1)主要海洋产业的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有继续吸纳劳动力的潜力。(2)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人均收入与消费、对外贸易四大因素均有助于减小结构性偏差,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两因素则会加大结构性偏差。据此,提出一系列促进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协调发展、实现海洋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海洋产业现代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下载:58 浏览:468

王舒鸿1 孙晓丽2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海洋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关系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正常步伐。本文突破传统的仅考虑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局限,将产业现代化因素纳入模型的分析框架,讨论海洋产业现代化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调节作用。本文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环渤海地区产业现代化水平。然后利用2004—2014年环渤海地区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现代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根据产业现代化进程进行分组讨论。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现代化能够缓解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胁迫关系,但是产业现代化进程不同,缓解作用不同。所以,各地区政府根据各自产业现代化进程,探索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优化路径,对缓解海洋经济与生态之间矛盾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招远市培育壮大海洋产业研究 下载:36 浏览:367

孙涛 《中国海洋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海洋经济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招远市海岸线长15.11公里,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和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结合招远实际,培育壮大海洋产业。

基于VAR模型的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研究 下载:74 浏览:936

​林淑华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其海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VAR模型,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