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海盐腔消亡年代考 下载:39 浏览:388

戴和冰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元曲的消亡,具有明显北曲色彩的南戏海盐腔也因口法不传及战争的摧残,最终于明末崇祯朝消亡。作为曲牌体制的官腔雅调,海盐腔的同一个曲牌可有剧唱与曲唱之别,剧唱是戏曲中的歌唱,曲唱是纯粹的声乐歌唱。出自越地的海盐歌调以"越"相称,但是,无论是海盐腔盛行时还是在其消亡后,"越调""越曲""越歌""越唱""越腔"等都是海盐曲唱。当年谭纶引进的"海盐声"不是剧唱而是曲唱,汤显祖写《庙记》时江西临川一带已无海盐腔戏剧演出,"《紫钗》一郡无人唱"时海盐曲唱也已消亡。

海盐腔形成年代考 下载:22 浏览:247

戴和冰 《当代艺术》 2018年10期

摘要:
海盐腔是早期南戏的重要声腔,在杂剧盛行的时代,它的形成是由"剧"到"剧"的体系内衍生和传承,但是,南戏并不都唱南曲,南曲是南戏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歌谣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海盐腔不仅要歌唱,还必须是具有南方海盐特色的歌唱,并最终将歌谣土调纳入曲牌体制。陆采《冶城客论》及徐渭《南词叙录》所言"南都"以"南曲北调"演唱《琵琶记》的"浙音"即是最早的海盐腔,时在明初,具体形成时间在洪武元年至十年(1368—1377)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