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谈中日传统居住建筑空间结构形式的差异性 下载:25 浏览:250

刘北光 袁莹 《设计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出于对不同地域及文化对人居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思考,结合中日两国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对比分析中日传统居住建筑在院落空间形态、室内空间结构及空间序列等方面的特点,发现中日传统居住建筑在空间组合方式上存在着围合与聚集、内向与外向的有趣差异。

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美学及生态机制研究 下载:20 浏览:231

郑文霞 黄艳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我国传统的农业景观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形式和审美艺术价值,而且其内在运行机制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理念,其中的能源转换、物质循环利用、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等都具有普遍性的生态价值,文章在于强调我国传统农业带来的独特审美形式与它背后蕴含的生态运行机制在当代可持续环境建设中的启示。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文章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次将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从文化的高度来探讨,并结合实践运用,不仅是对当代可持续环境设计的有益补充,更是对美丽中国建设与传承并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过程。

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体验设计研究 下载:27 浏览:244

邹坤达 鲁晓波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探究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检测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以用户的心理与空间意识为基础,设计"旁人"系统。该系统是一种为虚拟现实环境空间设计的注意力引导系统。该系统会在虚拟空间中渲染生成3D虚拟人物群体"旁人",并根据环境中目标物件的位置进行有序的群体移动。"旁人"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公共群体性活动来辅助体验者适应虚拟空间,并在最小化影响体验情境的基础上指引体验者的体验路径。通过比较有"旁人"系统和无"旁人"系统的情境下,用户找寻目标物件过程的复杂度,结果证实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获得微弱的提示效果,该系统能够给予用户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人与陪伴机器人的近体学交互研究 下载:19 浏览:211

林镇郁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陪伴机器人与人建立陪伴关系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了人和机器人的空间距离对"亲密程度"的影响。在10×10平方米空间里,原型的陪伴机器人和人分别保持1米、0.5米、0.15米的距离进行跟踪;通过跟实验对象的深度访谈,了解人在不同距离上对陪伴机器人的感觉以及心理上与机器人建立的亲密关系。研究发现,在有限空间里人与机器人移动时,空间距离对亲密关系的建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机器人的外形、触感等其他非语言元素对人与机器人间亲密关系的影响。

深圳城市发展中的建筑改造研究 下载:21 浏览:231

娄彪 《中国设计》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对城市中工厂旧建筑群的成功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满足城市发展新需求。深圳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地调研、相关信息查询和整理、国内外重点案例分析、参考文献阅读整理;深圳福海工业园区现场勘查、制订工作计划表和任务书、整理方案相关基础图纸、完成概念设计。生成深圳宝安区福海工业园区一期工程C10号楼改造方案。既有建筑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激活区域的活力、盘活城市固有资产,成为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20世纪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以伊宁市喀赞其区吐达洪巴依旧居为例 下载:38 浏览:264

迪力旦尔·地里夏提 《中国设计》 2019年9期

摘要:
室内陈设不仅丰富空间内涵,还强调室内装饰风格特征,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升华。20世纪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因受中国近代家具风格与俄罗斯文化影响,呈现出时代性与地域性特征。文章通过对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试图以伊宁市喀赞其吐达洪巴依旧居为例,分析当地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

谈工业设计与自行车产业升级——以助力单车产品设计为例 下载:68 浏览:413

刘一鸣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自行车生产王国。据自行车市场分析调查报告不完全统计,78%的中国家庭拥有自行车,中国拥有自行车的总数达4.5亿辆。虽有如此大的产品基数,中国内地依旧没有自己的知名自行车品牌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导致自行车产业升级缓慢。文章通过工业设计的角度,阐述自行车产业升级中的产品升级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笔者的自行车设计实践,详细分析工业设计方法对于自行车产品升级的作用。

浅析成长型家庭的未来卫浴空间设计 下载:87 浏览:351

孙晨晨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对成长型的家庭未来所需求的卫浴空间提出假设和探究,根据一个家庭从刚刚组建到生子,再到养育孩子期间对于卫浴空间使用需求的改变,探讨合理的卫浴空间应具备的特点。本文既从单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变化入手,将卫浴产品作为交互节点,纵向分析每个家庭成员的使用需求;又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整体,横向分析卫浴系统内各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更好地辅助儿童的成长及家庭成员关系的发展,构建新型的卫浴空间概念模型,满足家庭各个时期的生活需求,同时降低资源的消耗,与环境及社会相适应。

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临仿”现象探析——以美国学者高居翰和班宗华对董其昌创作手法来源研究为例 下载:65 浏览:394

王洪伟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美国学者高居翰于1982年提出,董其昌《葑泾访古图》受到利玛窦所携铜版画之影响。16年后(1998),另一位美国学者班宗华以研究董其昌《婉娈草堂图》的新颖风格为基础,高度"临仿"了高居翰的论证思路,并以此向后者表达了特别"致敬"。班宗华的研究也带有一些创意,基于新的史料与作品证据将董、利二人的"一面之缘"由万历壬寅(1602)的"南京"改为万历丁酉(1597)的"南昌"。然而,《婉娈草堂图》并非惯常意义上的"草堂图",所采用的"李郭"风格不仅是对受画者陈继儒早年"绝意仕进"的同情,更与作画前两个月发生的焦竑"科场案"密切相关。科举取士和士大夫流放等现实问题,使得董其昌当时根本无暇沉浸于西方铜版画的新异风格与趣味当中。

梅兰芳绘画艺术的美学品格和形式特征 下载:66 浏览:404

陈池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梅兰芳是我国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国画家,他创作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具有清丽雅致、潇洒自然的美学品格与形式特征。梅兰芳1915年跟随王梦白学画,后又结识北京画坛的重要画家陈师曾、金城、姚华、陈半丁、齐白石等,他们在梅兰芳家经常相聚创作绘画作品,梅兰芳喜爱书画艺术,并细心体会绘画中的色彩与构图布局,认为绘画的这些形式美特征和戏曲艺术有息息相通的地方,可以启发戏剧表演。

刘思训对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的学术贡献 下载:98 浏览:493

陈池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刘思训《中国美术发达史》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美术史著述之一,在中国现代之美术史学科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该著作在美术史料挖掘、中国美术史的理论框架及编著方法上,均有鲜明的特点。作者对中国美术史中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新的学术见解,使其成为民国时期一部具有理论新见的中国美术史力作,对推动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