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站锅炉矩形烟道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0 浏览:489

石振峰 余友华 《中国电气工程》 年6期

摘要:
锅炉烟道是火力发电厂中烟气的重要通道。本文运用STAAD/PRO有限元软件对某电厂脱硝出口烟道前段进行了三维整体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烟道的支座反力、整体应力水平、变形情况。计算结果可为烟道支撑体系以及薄弱环节的设计提供依据。

“引增合一”改造技术方案初探 下载:77 浏览:490

张宇鹏1 毛飞2 张云燕1 胡斌1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3期

摘要:
以某300 MW亚临界机组为例,讨论了锅炉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合并方案的可行性,提出该模式下引风机的选型,对2种合并方案进行了对比;着重分析了影响"引增合一"的诸多因素;比如:锅炉炉膛防爆压力取值、烟道强度校核及设计改造、空预器改造和除尘器改造设计压力确定、新引风机基础及检修起吊设施改造等。通过技术、经济的分析,得出引增合一方式可行性。

燃煤电厂脱硝烟道支吊架常见问题分析 下载:35 浏览:197

王海帅 钟蛟 刘明王 曦张鹏 《能源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燃煤电厂脱硝烟道安全事故频发,给发电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7家电厂脱硝系统烟道隐患排查结果,对烟道支吊架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支吊架故障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处理建议,为燃煤电厂技术人员开展日常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烟道凝聚器流场及细颗粒凝聚特性研究 下载:42 浏览:440

刘含笑1 陈招妹1 崔盈1 刘志波2 郭高飞1 孟银灿1 刘美玲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研究烟道凝聚器的凝聚机制及颗粒物减排特性,通过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软件,模拟并得到了凝聚器湍流区定常/非定常工况条件下的流场特性;理论计算了凝聚器内颗粒的凝聚过程,并通过扫描电镜进行了验证;实验室中凝聚器对PM2.5的减排幅度为20.8%,实际工程中,300MW和660 MW机组PM2.5的减排幅度分别为30.1%和37%。研究结果可为颗粒凝聚技术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某化工企业煤粉锅炉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下载:58 浏览:334

陈坚 郑庄明 徐林 鲁杰 《能源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以某石油化工公司的超高压800 t/h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背靠背"和"带水平烟道"两种总体设计方案,使炉膛出口烟温进一步降低,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增加,煤粉燃尽性增强,锅炉效率上升,其余性能保证值不变。根据现场实际布置需求,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较优的方案。

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42 浏览:435

李允超1 赵大周2 刘博2 张贺2 马洪涛2 田鑫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火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可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对国内外几种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综述,包括常规余热利用方式和几种新型余热利用方案如换热器分级布置、旁路烟道技术和热泵技术等。对不同余热利用方式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详尽对比分析,认为常规低温省煤器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回收的热量较为有限,分级余热利用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旁路烟道技术排挤了更高级别抽汽而更具经济性,而热泵技术能进一步利用废热提升能量品质。

1060 MW燃煤机组烟道流场性能诊断与优化 下载:12 浏览:131

马海彦1 周雷1 王庭文1 周静2 谭厚章2 金立梅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燃煤机组烟道结构和布置形式不仅决定了烟风系统阻力的大小,而且影响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某2′1060 MW机组引风机至脱硫塔之间的烟道设计不合理,使两台并联引风机中的一台振动严重,致机壳开裂,导致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影响机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该文采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对该部分烟道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烟道设计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场条件提出最优改造方案。改造实施后,该部分烟道的整体阻力降低为300 Pa,并联引风机出口静压偏差低于3%,将引风机振动由4.6 mm/s以上降为2.5 mm/s左右,控制在安全运行允许的范围内。该次优化解决了引风机振动问题并使烟道阻力大幅降低,为电厂创造了经济效益。

烟道换热系统在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烟气降温上的应用 下载:91 浏览:505

刘振利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烟道换热系统可有效的降低原烟气的温度。主要介绍了烟道换热系统的组成、工艺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实施应用。实践表明:烟道换热系统可在不增加原烟气的含水量、不增加吸附单元的处理烟气量、不增加原烟气中的氧含量的条件下降低烟气的温度,是一种较好的烟气降温手段。

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技术分析 下载:26 浏览:1380

王得福 《动力技术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技术是一种用于炼焦煤调湿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振动和气流的相互作用原理,实现了煤粒的均匀干燥和分级。在该技术中,小于3mm的煤粒经过干燥,水分被降低至调湿要求,而大于3mm的煤粒则不需要进行干燥,以避免其水分过低。通过调节进气温度和废气循环量,可以控制煤粒的最终水分,获得最佳的调湿效果。该技术具有高可靠性、简单的维护和操作管理,并且能够保障煤调湿系统的安全运行。使用该技术可以提高炼焦煤的质量和产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