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探索陶瓷艺术领域中“匠人”与“艺术家”关于“匠于艺术”精神的可行性转化 下载:117 浏览:1334

牙金华 《中国艺术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匠人”与“艺术家”两者的关系一向是大众探讨的热点,它们孰轻孰重并没有确切的回答,如果可以,两者兼并或相互转化,那么其将是对艺术有着很大影响的。此文将从“匠人”与“艺术家”的关系、“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匠于艺术”的转化及陶瓷艺术的重构和发展前景探究出“匠人”与“艺术家”关于“匠于艺术”精神的可行性转化。“匠于艺术”主要目的是将传统技艺在当下进行活化,凝聚好民族智慧的传统陶瓷艺术,毕竟传统陶瓷艺术不仅仅是纯粹的历史遗物,它理应成为中国现代陶艺在当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基础和灵感源泉。如今很多艺术家正缺乏着娴熟的手工技艺,光有着创新的点子和想象力是不够的,作品会缺乏强有力的生命力,就像有着靓丽的皮囊而肉体没有精气支撑,更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因此传统技能的学习及巩固是每个艺术家的必修课。

以中国文化的兴盛带给陶瓷艺术发展的契机——论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评判逻辑与审美“双标” 下载:126 浏览:1333

牙金华 《中国艺术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如今很多人在评析现当代陶艺作品时,仍有一个弊病依然存在于其中,那就是审美的“双标”。一件作品的名字犹如文章的摘要,应该要去思考作品所处的空间、点线面的构成、色彩、技术和材质,再结合猜想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心情与思维,也许能出一个故事,这才有意思。而一个“艺术家”包含着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等的文化修养,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情感与社会阅历、领悟能力、适应力、想象力、专业技能、独特个性、创新能力、感受能力等,有为艺术奉献的精神,有自己熟悉的艺术语言,这才能称为“家”。如今,我们要抓住中国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机,抓住陶瓷艺术快速推进的契机,结合新时代的条件传承与中华文化及中国精神,提高审美能力,挖掘和推动潜在的陶瓷艺术发展可能性和陶瓷艺术创造性,将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基础与民众基础,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实现新时期中华民族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