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建筑工人对安全标识认知的评价研究
下载:62 浏览:377
摘要:
为了研究建筑工人对安全标识的认知情况,基于认知心理学和C-HIP模型识别出安全标识认知的4阶段:注意阶段、识记阶段、判断阶段和选择阶段,并进一步细分研究指标对某项目386名建筑工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SPSS19.0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二样本检验、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结果表明:识记阶段和选择阶段均值最低,注意阶段的标识位置指标标准差最大,不同工种、工龄、事故经历及安全培训在安全标识的认知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域的建筑工人在对安全标识的认知程度并无明显差异。为企业提高工人对安全标识的认知水平和最大化发挥安全标识有效性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28 浏览:325
中国传统契约唐宋跃变初论:形式定型与精神转换
下载:56 浏览:403
重大传染病危机应对的行政组织法调控
下载:64 浏览:379
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人和寨古村落型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下载:43 浏览:437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古村落的体系化、动态化保护与利用是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的基本共识。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差异,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和核心策略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基于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结合建筑人类学理论,建立古村落美丽乡村研究的策略框架,提出古村落风貌保护包括山水环境、街巷格局、民居建筑三个层次,文化传承包括文化脉落、文化功能、文化感知三个层次,同时二者具有相互的联系与依存关系,在规划中需要贯彻二者融合互动的策略。同时以河南省新郑市人和寨古村落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在梳理其特色资源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照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研究认为,围绕以历史风貌保护和特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策略框架,并实现与新的社会经济条件融合互动,是推进当前古村落型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用双稳态势场模型研究观点转变的驱动-响应关系
下载:61 浏览:403
基于动态博弈视角的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策略研究
下载:32 浏览:288
摘要:
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过程中,一方是否计划与另一方持续合作会影响其当次合作的努力水平,以及双方的合作收益。本文从动态博弈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策略模型,分析了双方不同合作计划下的策略选择与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激励力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双方在不同激励力度下的收益趋势和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双方均考虑下次继续合作有利于双方收益的提升;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激励力度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双方均愿意考虑下次继续合作;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成本补贴力度影响双方持续合作的最优激励力度,当成本补贴力度减小时,最优激励力度增大;当成本补贴力度增大时,最优激励力度减小。
川西北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凝灰岩分布及地质意义
下载:65 浏览:398
摘要:
为了探索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凝灰岩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利用区内多口钻录井、测井、岩屑薄片及岩心全岩X射线衍射资料,分析了吴家坪组沉凝灰岩的岩石学特征、矿物成分、电性特征;进而利用岩心物性、扫描电镜及测井等资料分析了沉凝灰岩储层的基本特征;运用残余厚度法恢复了沉凝灰岩沉积前古地貌,明确了其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部地区吴家坪组沉凝灰岩在电性上具有"两高一低"的特征;②沉凝灰岩主要分布在SY1-1井—龙岗西地区的吴家坪组中部,推测在吴家坪组沉积中期可能有大规模火山喷发为区内提供了丰富的火山灰来源,其分布范围受古地貌影响较大,而厚层沉凝灰岩沉积为SY1-1井—龙岗西地区吴家坪组沉积晚期台缘滩的形成创造了地貌条件;③吴家坪组沉凝灰岩具有较好的油气自生自储能力,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SY1-1井—龙岗西地区一带。结论认为,针对该岩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及开展储集性系统评价是当务之急;同时,SY1-1井—龙岗西地区发育中二叠统茅口组台缘滩、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具有多层系立体勘探的有利条件,值得重视。
川西南莲花山地区雷三段储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下载:65 浏览:485
摘要:
为了扩大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范围,以川西南部莲花山地区雷口坡组三段(以下简称雷三段)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描述和薄片鉴定,结合地球物理资料,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源储匹配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雷口坡组沉积期受周围古陆交替崛起和海底隆起的影响,川西南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水体能量有限,其中雷三段水体能量较高,颗粒滩发育,岩性为砂屑、藻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和晶间溶孔,储集性能优越,局部发育的微裂缝为天然气的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②构造控制面积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聚集场所,发育的断层有利于下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生成的天然气侧向运移至上盘雷三段中聚集成藏;③上覆雷四段发育的膏岩为天然气在雷三段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结论认为,莲花山地区雷三段储层厚度大、源储匹配关系好、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可控资源丰富,为川西南部雷口坡组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区域。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台风灾害应急策略研究
下载:94 浏览:396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了考虑市民恐慌程度和损失率的多目标动力学模型,探索台风灾害应急管理策略。不同于现有台风灾害研究,该模型将台风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引入研究框架。通过多主体建模和仿真理论,梳理政府、防指、市民等多元主体在台风灾害应急管理中的行为机制。以2013年台风"菲特"造成的浙江余姚水灾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政府应急调度水平、防指协同度和市民参与度直接影响到台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程度;且以数值仿真分析论证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基本相当。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台风应对方法有所贡献;对构建包括政府、防指、市民等多元主体积极、主动响应台风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川西南部盐井沟构造断层封堵性
下载:66 浏览:468
摘要:
四川盆地西南部盐井沟构造须家河组经历多轮油气勘探仍无太大突破,该区构造形态和规模受断层控制,断层既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可以阻挡油气散失,断层封堵性对研究该区圈闭有效性、保存条件及油气运聚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该区断层封堵性,以对构造起主要控制作用的Y1、Y3号两条断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断层发育特征、断层活动期次、断层侧向封堵性、断层垂向封堵性等,研究结果表明:①Y1号断层纵横向封堵性较好;②Y3号断层两侧砂岩对接较多,侧向封堵性较差,不利于该断层下盘油气聚集和保存。结论认为,该区保存条件较好的是盐井沟构造主体及Y1号断层下盘,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该认识与J1、J2井地层水资料分析结果一致。
川西前陆盆地南段须二段有利成岩相研究
下载:46 浏览:434
摘要:
利用岩屑(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川西前陆盆地南段须家河组二段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划分出五大成岩相组合:环边绿泥石—硅质—碳酸盐胶结—溶蚀成岩相、硅质—碳酸盐胶结—溶蚀成岩相(莲花山—张家坪特有)、碳酸盐胶结成岩相、黏土杂基充填成岩相及压实—压溶成岩相。由于受成岩作用强度、矿物成分及含量、沉积环境、温度、压力、埋深等条件影响,致使同一成岩相的物性差异较大。因此,根据面孔率、粒间填隙物成分及含量,并结合物性等资料综合分析,将成岩相进一步细分为有利(Ⅰ类)与不利(Ⅱ类)成岩相,其结果与物性符合率在89%以上。在此基础上结合裂缝发育情况将该区储层划分为3类,邛崃—蒲江—雅安一带为优质储层发育区,其结果与勘探实践基本吻合。
计及综合能源服务商参与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下载:76 浏览:465
新电改背景下售电公司的购售电策略及风险评估
下载:73 浏览:443
摘要: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售电公司日渐成为多能量市场的主体。开展多时间尺度购电、合理配置各类能源购电比例及提供差异化售电合同是提高售电公司经营效益和降低风险的核心策略。综合考虑中长期市场及现货市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设备等因素建立多时间尺度的多能量市场购电模型,并基于差异化合同建立售电模型;采用概率场景描述可再生能源出力及负荷预测的随机性,并以条件风险价值作为购售电风险评估指标;通过最大化收益及最小化风险损失最终确定购售电策略。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程度采购分布式电源电量、科学安排储能设备充放电及提高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精度,均能增加售电公司收益,同时减低购售电风险。
基于G格式的保护逻辑可视化展示系统方案设计
下载:18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