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效液相色谱在多肽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62 浏览:378

李文龙1 张慧1 汤琦1 高利龙1 丛海林1,2 于冰1,2 《中国仪器》 2018年1期

摘要:
多肽的高生物活性和低毒副作用使其成为近来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多肽的分离与分析也愈发的关键。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其极高的分离效率和良好的选择性已经成为实验室和工业分离分析生物大分子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HPLC以及一些新型色谱在多肽分析分离中的应用。

Zn 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的制备及其压缩和抗菌性能 下载:82 浏览:451

赵立臣 谢宇 张喆 王铁宝 王新 崔春翔 《新材料》 2019年11期

摘要:
以商业铸态纯锌和NaCl颗粒为原料,采用空气压缩渗流法制备得到表观密度为2. 86 g/cm3、孔隙率为60%的多孔锌泡沫。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相互连通的孔洞均匀地分布于多孔锌泡沫内部。将多孔锌泡沫置于200 g/L的NaCl水溶液中,80℃保温2 h后试样表面原位生成密集的ZnO纳米棒,得到Zn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材料。压缩测试结果表明,Zn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的压缩力学性能与未经NaCl水溶液处理的多孔锌泡沫的压缩力学性能相比没有明显下降。抗菌测试结果表明,ZnO纳米棒/多孔锌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蚕丝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下载:88 浏览:479

马艳 李智 冉瑞龙 李康 《新材料》 2018年3期

摘要:
蚕丝既是优质的天然蛋白纤维,也是优质的高分子蛋白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生物降解性等。随着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蚕丝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已展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其在该领域的应用潜力已逐渐展现。介绍了蚕丝的构成和特点,总结了蚕丝丝素及丝胶提取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蚕丝及蚕丝蛋白在组织工程、载药、敷料等方面的应用,并客观分析了蚕丝及蚕丝蛋白在这些具体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各种蚕丝材料的优缺点,最后就蚕丝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Gd对生物医用AZ3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下载:98 浏览:490

戚文军 甘春雷 黄鸿归 黄正华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拉伸试验机等多种分析和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Gd对挤压态生物医用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室温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Z31镁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Gd元素,合金平均晶粒尺寸由20μm减少至15μm,合金组织得到较明显细化;AZ31-1Gd镁合金的维氏硬度为56、抗拉强度为280 MPa、屈服强度为186 MPa,分别比AZ31镁合金提高了5.7%,3.7%和13.4%,且延伸率没有降低,表明Gd能较明显提高AZ3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AZ31-1Gd合金的拉伸断裂具有韧性和脆性混合断裂的特征.

文蛤寡肽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下载:87 浏览:487

叶蕾1,2 阎洁1,2 张文1,2 邹舒舒1 叶盛旺1,2 杨最素1,2 余方苗1,2 丁国芳1,2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模型,探讨文蛤寡肽(MMO)在体外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脂多糖,LPS)及低、中、高浓度MMO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硝酸根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显示,MMO能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MMO浓度为250μg/mL时,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增加细胞周期中G1/G0期和G2/M期细胞、诱导iNOS刺激NO释放、促进IL-6和IL-1β分泌效果最为显著,表现出与LPS对RAW264.7细胞相似的激活作用。研究表明,MMO具有促使RAW264.7细胞活化,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潜力。

浅谈我国 3D 打印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156 浏览:1253

周丹 《材料科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先进,但仍有缺陷。将3D打印和医学材料的制造结合起来,能够创造更好的医疗效果。目前复合材料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其的制造方式和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能够在医学材料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要发现更加适合的材料需要更多的发现与试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尤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对3D打印技术和可用于3D打印的生物医用材料进行概述,包括医用金属材料、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