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氯酸对土壤消解测定铅元素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378

侯明韬1,2 郭风巧3 金晓冬4 刘晓飞2 张瑞艳2 张雪中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期

摘要:
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土壤标物,考察了微波-电热板消解法处理土壤时高氯酸的存在对铅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ICP-MS的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使用高氯酸对土壤进行前处理,不同土壤称样量下的铅元素测定均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PS分析证明,土壤消解后产生的残渣不含铅元素,也不具备颗粒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其不会对铅元素测定的准确度产生影响。实验证明,使用微波-电热板法消解土壤测定铅元素的过程中,高氯酸的使用是可以避免的。

对不同形状电热管加热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81 浏览:516

刘凯龙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电热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电热锅炉的运行状况和寿命,故选择合适的电热管形状对电热锅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一因素对比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圆形度下的电热管加热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圆形度为0.7的L形电热管加热效果较好;对比电热管3kW和5kW两种不同的电功率得出较小功率时换热效果好;对比不同电热管间距得出2.2D的管间距在加热效果中具有极值;增大流速可增强换热;在电热锅炉中电热管的安装位置与供热模式有关。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现状及展望 下载:24 浏览:263

郭创新 丁筱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充分消纳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的能源单级利用形式,综合能源系统对电力、冷热和天然气等多种形式能源进行多级利用,通过多能互补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但是综合能源系统由于系统间耦合紧密,能源流动变化复杂,在优化运行方面相较于传统电网有较大差别。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整理,首先介绍了综合能源系统的组成,对电力、热力和天然气的网络潮流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其次对优化运行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和难点;最后进行了展望,指明了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未来的研究方向。

基于智能照明控制的小区环境设计分析 下载:24 浏览:209

邓皓然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旧小区环境夜景照明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分析小区环境夜景照明智能控制的必要性,探讨小区环境的夜景照明智能控制设计要点。

面向风电消纳的电–热调峰资源协同运行研究 下载:74 浏览:498

章艳1 吕泉1 张娜2 王海霞1 刘娆1 孙辉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从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角度,电力系统消纳风电所带来的下调峰需求,既可在电力系统侧用电储能满足,亦可耦合给供热系统,由储热、电锅炉、低压缸切除进行供热调峰满足。首先,从热电厂"以电定热"运行方式下选择调峰热源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低压缸切除、储热、电锅炉3种调峰方案的调峰成本、节煤效果和适用场景的差异性;进而,建立了含电储能方案和低压缸切除、储热、电锅炉方案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计算研究了上述4种不同调峰方案的单一运行和协同运行规律。

计及网络传输损耗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 下载:91 浏览:26

郑超铭1 黄博南1,2 王子心3 孙秋野1,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中网络传输损耗对供需平衡的影响,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以最小化系统经济环境调度目标,并且实现电热能源之间的协调与优化。首先,提出一种计及网络传输损耗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电传输损耗和热传输损耗;其次,依据公式化的非线性耦合优化问题获得协调方程,以此分析机组出力的协调关系;然后,设计一种双层双λ迭代算法以有效求解此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该算法能够减少计算负担以具备更快的收敛速度;最终,通过5个仿真算例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电热联合系统最优潮流研究 下载:81 浏览:493

刘述欣1 戴赛2 胡林献1 丁强2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电热联合系统发展迅速,电热联合优化可取得更大经济效益。在分析实际热网结构特点基础上,结合热力系统的水力模型、热力模型,提出了计及热网回水管网热损失的热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建立了热力系统和热电机组、电锅炉等电热耦合设备的运行约束条件以及含多分支辐射状热网的电热联合系统最优潮流模型。研究了跟踪中心轨迹法求解该模型的计算方法与计算过程。算例计算以及与普通潮流对比分析表明,最优潮流可在热源参数上下限范围内优化选择热网运行控制参数,并优化发电机出力,故热电联合系统最优潮流运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计及电热混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低碳经济调度模型研究 下载:68 浏览:486

李敏超1 杨俊友1 韩子娇2 王海鑫1 王硕玉1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为降低"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期弃风率及减少发电过程中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一种计及电热混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提出电热混合储能系统运行策略,所提策略将弃风与电、热两种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结合起来,构建电热混合储能系统数学模型。其次,在考虑碳交易机制基础上,兼顾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低碳性以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包含风电、常规火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以及电热混合储能的热电联合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分析不同储能方式下储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进一步对4种储能方式下系统的风电消纳效果、碳排放以及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在电热混合储能方式下的系统风电消纳能力最优且碳排放最低。

基于热电耦合的区域能源系统稳态功率分布计算的研究 下载:87 浏览:507

李雯雯 高阳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由于热电联产机组具有热电耦合特性,热电联产机组电功率和热功率耦合性较强,机组调峰能力受热负荷影响较大,而电功率和热功率分布缺乏统一的计算分析方法,制约了通过控制机组热功率出力来提高机组调峰能力手段,通过建立主要电力设备、热力设备的稳态功率模型,掌握热电耦合的区域能源系统稳态功率分析计算方法,实现通过调节热负荷相关参数来提高热电机组调峰能力。

基于预切换状态的电热水器负荷群调控策略 下载:74 浏览:466

孙毅1 王欣1 许鹏1 李彬1 孔祥玉2 郑爱霞3 《电力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风电消纳问题已成为我国风电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以需求侧资源逆向匹配生产端的风电能源,是促进风电消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家用电热水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需求响应调控策略:首先建立电热水器的热力学模型和动态调控模型;将电热水器在自然运行状态下1min之内将要开启或关闭的状态定义为预切换状态(pre-switching state,PSST);采取考虑PSST的分群策略,并基于Tse和Cse联合指标分别对开启群和关闭群中的电热水器进行优先级排序,生成负荷群优先序列;最后建立负荷群功率调整量优化模型。将调控策略应用于风电消纳场景并与其它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PSST的负荷群调控策略能够较好地跟踪风电响应目标,在有效减小响应误差的同时,能够均衡负荷群加热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计及电热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多目标优化配置 下载:81 浏览:493

周钰童1 华亮亮1,2 黄伟1 刘明昌2 《电力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促进电能、热能、冷能等多种形式能源资源的协调配合,实现不同能源间的互补互济和高效利用,提出一种计及电热能量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将系统与电网热网的能量交互费用纳入总成本,优化目标为综合考虑系统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及交互功率波动的多目标函数,基于能源集线器优化区域内各供能设备容量,结合分时电热价和典型日系统经济运行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通过某园区算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合理避免系统规划阶段因决策因素单一导致的局限性,从而为实际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电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71 浏览:565

陆红伟 《电力研究》 2025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建设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智能化技术在电力建设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电热技术在电力建设中的智能化应用和实际效果。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电力建设施工中电热技术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如使用智能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等。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电热技术能显著提高施工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减少能耗和施工成本。该研究对提高电力建设施工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电力施工领域的技术革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2机低加频繁高水位解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下载:417 浏览:3956

孙自愿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汽轮机低压加热器的作用是利用在汽轮机内做过部分功的蒸汽,抽至加热器内加热凝结水,提高凝结水的温度,减少了汽轮机排往凝汽器中的蒸汽量,降低了能源损失,提高了热力系统的循环效率。它的运行状况的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对大屯电热公司2号汽轮机低加运行期间的水位异常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查出原因后采取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低加频繁高水位解列的问题,提高了机组低加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浅谈电加热窑炉计算机控制系统及电热系统布设 下载:274 浏览:2338

郑春花 《软件工程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文章从电加热窑炉的特点和加热方式出发,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电热系统的布设方案,为窑炉的设计生产提供参考,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