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厚度改变 下载:53 浏览:394

赵润 博方严 谢驰于 燕王云 徐玥 朱少进 王军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了解患有糖尿病但尚未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者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改变。方法实验组选取我院内分泌科已经确诊糖尿病患者40例,对照组选取门诊体检无糖尿病者34例。采用Optovue RTVue的光谱域OCT对上述2组受试者进行双眼黄斑部扫描,结果分区并逐一分析各区全层、内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结果糖尿病组内层视网膜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上方较无糖尿病组薄,且差异显著。糖尿病组外层视网膜中心凹周围区鼻侧较无糖尿病组薄,且差异显著。糖尿病组全层视网膜黄斑各区普遍较无糖尿病组薄,在黄斑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区颞侧和下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黄斑各区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受血供影响较大,在相对缺血的区域视网膜较薄。糖尿病黄斑区水肿和黄斑区视网膜变薄可能是同一疾病病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联合HD-OCT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效能研究 下载:62 浏览:406

张恒丽 唐广贤 李凡 闫晓伟 马丽华 耿玉磊 李兴茹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应用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和高清度相干光层析成像术(HD-OCT)分析、评估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功能和结构变化,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观察组) 31例(31只眼),平均年龄(43. 11±5. 34)岁(24~56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42. 88±5. 15)岁(27~5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视野、HD-OCT及IC-VEP检测,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视野平均缺损比较P﹤0. 01。早期POAG患者IC-VEP及HD-O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 87%和90%,80. 64%和86. 67%,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均P﹥0. 05。IC-VEP检测早期POA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s)为0. 901,和黄斑区不同部位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的AUC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者的一致性检测率为65. 57%。结论 IC-VEP联合HD-OCT对早期POAG诊断的效能较高,快捷、简便,能够提高POAG早期诊断率,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前节OCT引导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新应用 下载:59 浏览:426

肖凯霖1 方思捷2 王文喆3 陆燕3 施志云1 王振茂1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Tomey SS1000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引导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与传统LPI相比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55例(55只眼) 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S-OCT组使用AS-OCT测量距离巩膜突750μm处上方周边虹膜厚度,选取虹膜最薄处行LPI;传统组选取上方周边虹膜10~2点虹膜隐窝处或基质层较薄的位置行LPI。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的激光能量、激光点数、术后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AS-OCT组使用的532 nm激光能量、Nd:YAG激光能量、532 nm激光点数、Nd:YAG激光点数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 <0. 05);此外,AS-OCT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组。结论 AS-OCT引导的LPI与传统LPI相比,显著减少激光能量及激光点数的使用,可作为临床上治疗PACG患者的一种精准安全的新方法。

OCT在评估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疗效中的应用 下载:62 浏览:361

杨丽萍1 刘林2 邹俊2 殷义平1 汪鸿1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对翼状胬肉术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断层成像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提出更新更早的疗效评估指标。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池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共33例(45只眼),用显微镜及OCT对病损切除后的病例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评估,随访期间显微镜下发现纤维血管侵入角膜的病例纳入复发组,其余病例纳入愈合组。用OCT对正常的眼表解剖结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角膜缘分界区进行结构确定并比较分析。结果有7只眼表现为病灶复发(复发组),38只眼表现为未复发(愈合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开始于术后1个月,在愈合组角膜上皮的识别更多(P=0. 02),当时还未有病例在显微镜下被发现临床复发。术后3个月,角膜(P <0. 001)和结膜上皮(P=0. 002)的识别在愈合组更多。术后6个月,这样的趋势得到延续,并在愈合组中确定了更多分界明确的角膜缘区域(P=0. 01),但在复发组中尚未发现这种正常结构化的角膜缘标志。结论用OCT检测是否出现正常结构化的角膜缘区域是更好、更积极的预测翼状胬肉术后愈后情况的方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