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诗艺、时代与自我形象的演进——编年汇校视域下的穆旦前期诗歌研究 下载:67 浏览:398

易彬 《中国文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穆旦是一位对写作反复进行修改的诗人——或可归入现代中国最勤于修改的作者之列。对于穆旦诗歌所展开的编年汇校工作,应和了日益兴盛的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知识理念和作家作品校勘,特别是汇校层面的工作实践。通过审定穆旦前期诗歌的编年问题,对其中繁复的异文进行细致校读,穆旦的个人写作史、文本演变史以及个人写作与时代语境的复杂关联均能得到充分的呈现。藉此,也可以见出作品编年与汇校所具有的效应远非仅仅止于一般层面的文献校勘,它能全面触及文献整理层面的一系列内容,也完全可能容纳更广泛的研究内涵,现代文学文献学本身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以文献学的视野观照现代文学研究,不仅能带动文本整理的精确化,亦将带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更新。

填补穆旦缅印从军经历空白的集外文两篇 下载:69 浏览:376

凌孟华 《中国文学》 2020年10期

摘要:
昆明版《中央日报》刊发有两篇穆旦集外文,一为1942年4月6日与4月10日连载的《光荣的远征》,一为1943年3月1日刊发的《国军在印度》,均署名"查良铮",可填补穆旦缅印从军经历空白,具有重要价值。后者又以《中国健儿在印度》为题在《声报》刊出。两篇集外文与李煜哲整理的《苦难的旅程》合在一起,已勾勒出穆旦从军经历的完整线索,可以丰富对穆旦其人及其经历与思想的理解,加深对诗人穆旦及其诗歌创作与表达的体悟。

穆旦时论翻译佚作钩沉(1943—1944) 下载:51 浏览:393

王岫庐 《中国文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穆旦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抗日,1943年回国后一段时期生活相当不稳定,诗歌创作和发表均陷入停滞期,但却有一系列时论翻译作品发表。本文通过1943—1944年穆旦时论翻译活动的史实补正和佚作钩沉探隐,以期对穆旦早期翻译生涯给出更为完整的勾勒,为理解穆旦作为诗人及翻译者身份的发展建构提供一定的旁证。

个人写作、时代语境与编者意愿——汇校视域下的穆旦晚年诗歌研究 下载:56 浏览:353

易彬 《中国文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前所见的穆旦晚年诗歌是个人写作、时代语境和编者意愿共同融合的一种奇妙混合物。本文运用文献学的汇校视域细察这种复杂的状况,既可见在"1976年"这一时间节点上,作家写作与时代语境、个人境况之间的特殊关联;也能凸显当代作家文献整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之清理,如写作时间和异文的厘定以及作品整理者的相关意图的辨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